手机小说 > 历史小说 > 大明柱国 > 第六十四章:居高临下

第六十四章:居高临下

告别李成蹊,张苍水带领五个手下钻进马六的旗兵营。

李成蹊手下一共24个兵。

马六手里只有11个,惨不忍睹。

趁张苍水假寐的功夫,马六立刻喊来邓禹,吴汉。

马六不仅是班兵营总旗,还是张家卫的二号人物二把头。

邓禹,吴汉跟他的时间比张苍水长。

马六嘴皮子不如张苍水,忽悠人的本事实在差强人意。

不过他把意思说明白了。

他要求邓禹,吴汉两人加入他的队伍,从此为李成蹊大人和马林大人效力。

有马芳这个青天在,班兵营迎来了最好的机会。

马六告诉两人,马林大人准备大张旗鼓扩充班兵营。

从如今的400人扩充到1120人,

另外,马林暗示李成蹊着手建立新式军队,即效仿南方戚继光,俞大猷部,建立营兵制。

马林最终的目的是建立马家军,自己当总兵,李成蹊当副总兵。

李成蹊的手下自然会水涨船高,韩三平,马六这些老兵连升三级不是梦。

邓禹和吴汉如果这个时候加入,不出三年,混一个百户不成问题。

两人听完马六的话,人血沸腾。

马六不是第一个骂卫所制的人,张苍水不止一次大骂卫所兵是新时代的土匪。

邓禹,吴汉两人一心顶父辈的缺,要加入宣府三卫。

如今,巨大的诱惑让他们心动了。

百户?

一辈子都不见得能混到这个地步。

而马林这里,只需要三年。

如果他们运气好,跟着马芳大人连续出击,打击俺答部,脑袋还能扛在肩膀上的话,两年混到百户的位置不是不可能。

看看班兵营如今的现状,马六一个总旗,手下只有11个大头兵。

11个大头兵里面,五个人是小旗。

只有空架子,

缺人缺到无以言表的地步。

凭借马六的提携,两人当小旗还不是切瓜砍蒜。

“等这次的事办完,我们问问总把头的意思。”

邓禹和吴汉一起表示。

马六郁闷的回应:

“也行,你们一向都听他的话。”

在班兵营偷偷窝了两天,1日下午,李成蹊从马林手里拿到了出长城游击鞑子的手令。

张苍水六人混在班兵里,一行32人装备整齐,带足武器和干粮,在杨本昌眼皮底下浩荡离开班兵营,虚晃一枪后,直奔龙门所。

龙门所是龙门卫东南方的屏障,居于延庆州和龙门卫之间,战略地位极其重要。

俺答部侵掠边塞,进击居庸关,这里是必经之地。

一行人威武雄壮的来到龙门所,龙门所士兵以为是小股鞑子部队,吓的躲在堡垒里,连放夜不收出堡垒探查的勇气都没有。

一行人在众目睽睽下钻进龙门所三里外的山谷,安营搭寨。

马六放两个夜不收守在官道上,随时报告杨本昌的动向。

19日早晨,杨本昌在20个家奴护卫下,匆忙告别马林,带着10多个家眷离开班兵营。

出营三里地,杨本昌命令全体换上鞑子衣服,队伍装作小股鞑子骑兵,狐假虎威的开赴延庆州。

一路上的大明将士一个个畏首畏尾,明明看到妇女和儿童,还有几十个大箱子也不敢出礅堡,一行人跟张苍水一样,顺利来到龙门所。

艳阳高照,杨本昌极其家眷锦衣玉食惯了,哪里受过行军的苦。

妇女在骂,小孩在哭,一群人闹哄哄好像没有了头羊的羊群,整的杨本昌心神不宁。

“哭丧呢?再哭把你扔下去喂狼崽子吃!”

杨本昌骂自己的儿子。

“给老子闭嘴,嫌累下车跟着跑!”

这是在骂姨太太。

“......”

一路上没有消停,杨本昌骂累了,喊哑了,哭丧着脸让家奴寻个休息的地方安营扎寨,明早一鼓作气冲到延庆州。

只要进入延庆州跟父亲杨顺汇合,便安全了。

家奴两人一组,散开寻找最佳场地。

最佳场地只有一处,那便是张苍水露营的山谷。

放哨的夜不收远远看到有鞑子过来,心中起疑,立刻跑回去向马六汇报。

“你见过两个人作伴的鞑子?”

张苍水问马六。

马六摇摇头。

张苍水扭头问夜不收:

“你看清楚了?果真是鞑子?”

夜不收犹豫一下回答:

“没错,穿的是鞑子的棉甲,腰间挎着蒙古弯刀。连靴子都是鞑子的战靴。”

张苍水摸摸下巴,总觉得哪里不对。

“带我去看看。”

只有亲眼看到的才是真的。

张苍水翻身上马,跟着夜不收来到山谷上的斜坡下。

远处有两个鞑子慢悠悠的晃着。

一会儿跳下马溜达一番,一会儿上马飞奔一段,接着跳下来查看什么。

从装扮上看,的确是鞑子兵。

因为距离太远,看不清对方的脸。

张苍水留下两个夜不收放哨,自己翻身下马,顺着山谷靠近两人。

500米,

300米,

100,

50,米。

张苍水心花怒放。

这不是鞑子兵,而是杨本昌的家奴。

尽管棉甲,腰刀,皮靴,战马都是鞑子的,但脸庞和棉甲内的内衬是家奴打扮。

张苍水立刻原路折返,喊上两个夜不收,回到营地。

他找到李成蹊,说明缘由。

李成蹊果断答应。

队伍把营地收拾干净,分三股离开谷地,进入山谷上方的草丛隐蔽。

韩三平一股,13人。

马六一股,12人.

张苍水带领邓禹并李成蹊一股,七人。

谷地很小,杨本昌一旦进入,他们一个冲锋,居高临下,不费吹灰之力便能杀个痛快。

杨本昌家奴寻了半天,终于发现了这个山谷,一番探查后,没有发现异常。

两人急匆匆回去禀告,杨本昌带着家眷细软,慢吞吞进入山谷。

埋锅造饭,扎营生火,折腾一个时辰,终于喝上了热汤。

负责警戒的家奴一共三队,六个人。

山谷进口两人,出口两人,山脊两人。

杨顺没有打过仗,家奴自然没有机会上战场。

放哨这种基本军事素质不过是依葫芦画瓢,看起来很美,其实狗屁不通。

杨家人闹腾一番后,纷纷进入马车睡觉。

余下的家奴则四散开来,或倚靠在树干上,或蹲在草丛中,或坐在岩石上打盹。

午夜时分,张苍水按照约定,带着章鱼哥摸到山谷入口,轻松干掉两个家奴。

韩三平和马六不费吹之力干掉山脊和出口的家奴。

随着张苍水放响一个炮仗,三股人马呼啸而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