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小说 > 历史小说 > 大唐之我开创了商业帝国 > 第二十五章 殃及者

第二十五章 殃及者

已经是展销会的第四天了,长安城北边的各个街坊随着各州府商客的到来,街头巷尾出现了让很多长安百姓耳目一新的各地特产。

有心思活络的客商直接带着伙计肩挑手提,游窜于各个街坊间进行推销活动。

长孙嘉庆指着街坊间操持着各地口音的推销队伍,笑着对吴天说道:“往年也有因为订单成交不理想,滞留长安上街卖货的各地客商。只是往年都是要等展销会结束以后,今年还没结束就上街了,人数也比以往多很多。这可都是你的功劳啊!”

吴天一边走一边看,果然不少穿着打扮有地方特色的商客,一波刚走出一家店另一波就跟进去了。

有卖锦缎的商客进了卖酒的店铺,刚被老板劝出来,卖牙粉和猪毛鬓牙刷的就进去了。老板不胜其烦,直接吼道:“老子也快破产了,买不起大家的东西!快走,快走!”

那些商客满脸尴尬地摇头叹息着离开,而卖酒的老板望着门可罗雀的店铺,狠狠地将手里的麻布摔在了酒缸上。

至于那些卖人参的,卖补药的,卖文房四宝的也都在街头巷尾活跃起来,都是在展销会上露过面的,彼此碰到了还打声招呼。

“肖老板,您的砚台卖的如何?”一个留着鼠须胡的中年人对一个文绉绉的男子问候道。

这文绉绉的男子就是当日在展销会上最前排质疑吴天的那个徽州商人,几日不见他憔悴了很多,双鬓间白发丛生、脸颊颧骨高高凸出,腰身佝偻着,似乎精气神都被抽光了。

他双眼无神、欲哭无泪:“别提了,好几天了只卖出去几十个,不到往年的百分之一啊!看来以后毛笔和砚台真的要退居幕后了……我家干这行几百年了,说不行就不行了,多少人都指望这个吃饭呢……难啊——”

那个鼠须胡商人也指着身后伙计推着的独轮车上的黑罐辣酱,也是满脸沧桑:“别叹气了,我也好不到哪里去。我家辣酱五代祖传,闻名一方,每年展销会都能收到几万罐订单。今年也不知怎么地,突然就降到了几百瓶,连来往路费都不够!”

另一个卖棉布的苏州商客操持着吴地口音的官话凑上来,愤愤不平地抱怨道:“你们这是被吴记超市的同类商品给挤兑的,好歹在情理之中。我个卖棉布的可跟吴记超市井水不犯河水,怎么我家订单也比往年少了七八成,我跟谁说理去!”

几个人都是唉声叹气,卖辣酱的从独轮车上取了两罐辣酱递给卖文房四宝和苏州棉布的,:“来一趟不容易,送二位一罐辣酱下饭用,一点心意。”

两个难兄难弟感谢了几句收下了,肖姓徽州商人也拿出两个砚台分给二人,眼中有些不舍:“这可是上好的徽州砚,曾是朝廷贡品,只可惜以后用不上了,就送给二位留作纪念。放个几百年或许成了古董,就值钱了。”

两个大字不识几个的商人收下了,用手敲了敲“铿铿”作响,辣酱商客嘿嘿打趣道:“以后可以用这个装辣酱,蘸馒头吃!”

砚台商也是自嘲一笑,就问道苏州棉布商人:“修老板,互赠自家商品我们都赠完了,你也不能一毛不拔吧?”

苏州布商笑道:“规矩我懂,哪能让二位吃亏。”

说着,他就从自家独轮车上拿起两匹上好的雪白棉布递给二人,送出前用手婆娑着白布,充满了感伤:“如今多少人还穿不上衣服,这么好的布却卖不出去,真是没天理了。”

苏州布商偷偷抹了一把眼泪,强笑道:“不聊了,还得去别处转转,看看能不能碰到几个大主顾。改天一起喝酒!”

几个人挥手告别,各自推着车子转向不同的方向去了。

吴天和长孙嘉庆就藏在一处店铺招牌后面,清清楚楚地目睹了这一幕,长孙嘉庆嘿嘿笑道:“咱们耀唐集团可真是神挡杀神,佛挡杀佛。顺我者昌,逆我者亡。这股潮流谁也挡不住!”

吴天望着他们离去的背影,心中不知为何没有丝毫作为胜利者的喜悦,反而很沉重很失落。

难道自己崛起之路,一定要让无数人陪葬吗?

这些人不是十恶不赦的坏人,反而很多是各地闻名乡里的好人家,无意间让他们失去了赖以生存的生意,吴天觉得自己的良心很是不安。

吴天虽然掌握了大量资本,但自认为还远远不如一个合格资本家那般冷血无情。

长孙嘉庆见到吴天有些沉郁的目光,也收起了笑脸,劝道:“守义,别想太多。这个社会总是要进步的,好的新东西取代旧的东西,这是利国利民的好事。那些因循守旧不知变通的人,注定会沦为牺牲品,这是谁也没办法的事情,又不是你的错!”

吴天喟然长叹道:“我知道,但这些被殃及的人其实很多都是无辜者啊。”

长孙嘉庆却冷笑道:“无辜?大把挣钱、过着锦衣玉食生活的时候,就该承受这样的风险!他们若是无辜,城里城外成千上万食不果腹、曝尸荒野的百姓怎么算?那些百姓一辈子都承受着各种徭役盘剥,到头来客死他乡,他们不比这些商人无辜?!”

吴天无言以对,因为长孙嘉庆说的是实情。

吴天内心的自责减轻了很多,说道:“我们的资本积累是通过正当手段得来的,以后适当兼顾一下被我们影响到的传统行业商人,也就是了。”

长孙嘉庆舒了口气,哈哈大笑:“我还以为你会因为担心断了某些人财路而妇人之仁呢,看来你没有那么脆弱,有成为枭雄的潜质!”

吴天不理会他的玩笑话,开始往惠丰酒楼走。除了留意满大街的各地推销商,还留意本地商铺里自家商品的普及程度。

一家面馆,生意兴隆,小二老板都在忙活着,小二大声在门口挥舞着白毛巾吆喝着:“老徐面庄,配有吴记超市各种辣酱,保您吃不够!”

吴天探着脑袋往里面看去,果然每一碗端上来的面上都配了一小碟儿辣酱,有老干妈、辣小鱼、海带丝等等品种,食客们把调味料放入面中,都吃的赞不绝口。

见到吴天和长孙嘉庆往里面看,小二热情招呼道:“二位贵客请稍等,一会儿就有空座位了!”

长孙嘉庆问道:“我记得你这店以前生意没这么好啊,现在怎么这么火爆?”

小二面露自豪之情,红光满面地笑道:“那是我们老板与时俱进,率先将吴记超市的辣酱用来做调料,大家都很喜欢,别家都买不到货,自然我家的生意就格外好了!”

但是这时却听到顾客边吃边议论:“以前一碗面要五文钱,现在加了一小碟辣酱就要八文钱,果然是贵!”

另一个食客大口喝着红扑扑的汤水,一边说道:“好吃就行,贵一点我觉得值!”

吴天对这些日常用品其实加价都不算多,老干妈一瓶换算后进价成本是60文钱一瓶,吴天卖100文,利润也有百分之六十多,已经很满足了。

但这面馆显然是用传统辣酱稀释了老干妈出售,不仅老干妈赚钱,也提高了面的销售,真的很有生意头脑。

但吴天疑惑道:“为啥别家买不到货?”

小二立刻意识到自己说漏嘴了,立刻闭嘴不言开始岔开话题道打马虎眼。

吴天也懒得跟他多说,就带着长孙嘉庆离开,又去了一家米店,生意还可以。

有买的比较多的,就需要两个人抬着米袋子,一个人扶着秤杆,另一个人小心翼翼地放秤砣,挪动秤杆上吊着秤砣的那根绳子,好半天也不见平衡,记得旁边的顾客直跳脚,吴天灵机一动,寻思道:“是不是该给他们配一台电子秤呢。”

但现在这个场合,显然不适合凭空在面前弄出一台来,怕是会吓坏长孙嘉庆。

吴天开始留意站在一旁读刻度的小二,他手里拿的是吴记超市生产的硬壳笔记本和中性水笔,桌子上放着一个迷你型计算器。

吴天满意地点点头,又来到旁边一家金玉作坊。这家作坊只开了半扇门,本就朝向不好而昏暗的店里面更加黑暗,一个老人家正在一盏摇曳的油灯下、眯着眼睛仔细地端详着手里的一件玉器。

由于觉得光线不够,老人就往灯前凑了凑,却不想风一刮火苗偏移烧到了他的手,老人吃疼下意识松了手,手里的玉器就跌落在地上摔成了几段。

老人如丧考妣,蹲在地上嚎啕大哭。

这次是长孙嘉庆率先发出感慨:“要是配一盏台灯就好了。”

而吴天已经在思考,是不是该推出放大镜和老花镜,帮助鉴宝行业走上快车道呢。

吴天和长孙嘉庆一路走下来,发现在很多店铺商家那里,水笔由于价格低廉、书写便利已经迅速普及取代了毛笔的霸主地位,而电子计算器和台灯由于价格原因距离普及还差得远。

一路上吴天遇到了不少展销会上的客商,他们对吴天的感情很复杂,虽然礼貌之下还是打了招呼,但笑容勉强、态度疏远,吴天也无所谓,都客客气气地回应。

“我不可能做到让每个人都对我满意,只要无愧于心,随他们怎么想吧。”吴天已经看开了,耸了耸肩说道。

长孙嘉庆竖起大拇指夸到:“精辟,向你看齐!”

吴天看着他夸张的表情,白了一眼说道:“屁精!今晚你就跟其他商客一起,跟着我好好学习新的记账方法吧。保准让你受用终身!”

长孙嘉庆嘿嘿笑道:“那以后我是不是该叫你吴先生啊。一日为师终身为父,以后你可就是我长辈了。”

吴天不听他玩笑话,自顾自进了惠丰酒楼。

今天的展销会台底下已经少了很多人,远不如前两天的高朋满座。展销会安排在后面的大多是组委会认为资质和质量稍差的,很少有能够最终得奖的作品,所以没太大吸引力。

曹老板见到二人过来,连忙来接见。

曹老板道:“消息我已经放出去了,报名参加新记账培训班的有四十来人,如果收费低一些或许报名人数会更高!”

吴天本来打算免费传授大家记账法的,但害怕免费的东西大家不珍惜,所以就定了高昂的课时费,四晚共计三百两一个人!

这样不仅让大家意识到这个记账法的珍贵,从而努力向这个新的记账标准靠拢,而且得了丰厚的课时费一万多两银子,何乐而不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