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小说 > 言情小说 > 云间柳隐 > 对影闻声(六)

对影闻声(六)

几年间,影怜也悄悄看过多次大户人家来买妾的情景了。

南胜坊的乔妈妈殷勤的引了客人来,客人刚在厅上坐了,一口茶尚未咽下,乔妈妈便带了一个姐姐到厅上去被人相看。

乔妈妈道:“姑娘拜客。”

姐姐便双手交握在腰间,略侧了身子,弯了双膝盈盈一拜。

乔妈妈道:“姑娘走走。”

姐姐便缓缓在客人面前走几步。

乔妈妈又道:“姑娘转身。”

姐姐便转过身子,面向客人。

乔妈妈道:“姑娘借手睄睄。”

姐姐伸出手,乔妈妈将手拿在手里,山下翻看一遍,便略褪了姐姐的袖口,看着手腕,眉眼一飞,看客人的脸色是否满意。

乔妈妈又道:“姑娘睄相公。”

姐姐便要抬了眼,看一看客人。

乔妈妈又道:“姑娘几岁了。”

姐姐会答:“十二岁。”

乔妈妈道:“姑娘再走走。”

趁着姐姐走动,乔妈妈会拉一下她的裙子,好叫客人看见姐姐的小脚儿。

如此这般相看几人之后,再一溜排在那客人跟前,那客人看中哪个姑娘,便拿一支簪子或钗插在她头上。于是这边厢议定了价码,交割清楚了,这位姑娘午后便被一乘轿子抬走,从此不见了。

影怜才知道,女孩子的脸、皮肤、声音、脚……原来都是可以被人这样翻来覆去的看,一个看了不成,还会有第二个、第三个……自己有朝一日,也会这样被人相看!

命运,从来不在自己的掌握中。

影怜曾问云翾:

“姐姐,为什么院里的姑娘们要被人挑选了买去?”

云翾在灯下铺开了宣纸,细细勾勒着兰花的叶子,闻言抬起头来,放下了笔,郑重的道:

“我们决定不了自己生在哪里,却能决定自己要怎么活!”

“姐姐,我不懂!”

云翾拉着影怜的手,捏捏她的胳膊,影怜哎哟一声,云翾柔声问她:

“跟着师傅们学功夫辛苦吗?”

“苦呢,若偷懒,嬷嬷们就要打!姐姐最好,我的游丝描不均匀,姐姐也不打我!”

云翾笑道:“你瞧,方才说苦的时候,快要流泪,可说到我不打你,就喜笑颜开了。怎么那么乐呢?”

影怜歪着头道:“我高兴呀,可是我若画好了,就更高兴了。院子里的海棠花开了我也高兴,姐姐,也教我画海棠花吧!”

云翾的眼睛沉静柔和,在灯下闪着光。

“还有什么高兴的事呢?”

影怜想了想兴奋道:“院子里有一条的小水沟,夏天的时候,我偷偷的抓到过几只螃蟹;轻云练功的时候,脚抬不上去,我们在房里,用汗巾子绑住她的脚踝,一点一点的拉,现在她能抬上去了,我们都好高兴;嗯,还有看《庄子》里的惠子说:‘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又说:‘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呵呵,真好笑!鱼高不高兴,鱼自然知道,不需要他们辩论嘛!”

“云儿,你说得真好!”

影怜怔怔的,云翾从不虚言相对,她的话一向出自真心。

“什么?我说什么了?”

云翾说话的语气最是平缓,却从来都语意铿锵又充满温情。

“女子生而为人,不论是在高门贵第,还是如你我自幼漂泊,都不能自主。将来若有人负金而至,挈汝而归,他能决定的是你身在何处、归属于谁。然花开花落,月圆月缺,喜忧之心,只在于你!就像你方才所说,那条鱼高兴与否快乐与否,不需要别人确定,它自己自然知道!你只需要做一条知道自己快乐与否的鱼!”

影怜原是脱口而出,似懂非懂,她只记得云翾说这番话时闪着光的眼睛。

日子过得飞快,影怜也十二岁了。

吴江县当时的豪门高第,便属崇祯元年入阁的周道登家了。听闻府上老太太身边丫头大了嫁人要采买婢女,最是要伶俐又识得眉眼高低的,云翾便在周府来的妈妈们面前荐了影怜。

做官宦家中的婢女倒也比奉承歌舞卖笑为生强过许多,若能做老太太、太太、小姐身边的大丫头,那更是比寻常小户人家的闺女还尊重。几年调教下来,云翾自信影怜必得老太太老太太欢心。

影怜记着云翾最后一次抚摸着她的脸,依依惜别的话:

“那大宅子里,第一要紧,是要博得老太太的喜欢。这样的人家好脸面,也是守礼的,你伺候过老太太,家下人也不会多为难你,将来是可以嫁人做正头夫妻的。你若是想姐姐了,便看看周府院子里的海棠和小河沟里的鱼,就当姐姐也看着你呢!”

影怜点点头,迎来了又一次命运的转折。

影怜到周家的第一天,老太太便喜欢上了。

妈妈们带了几个女孩子到老太太跟前,老太太拿了老花镜,伸手叫道:“都走近些!”

唯有影怜走到老太太跟前道:

“朝云给老太太请安,老太太福寿安康!”

老太太对左右两边椅子上的太太们笑道:

“哟,这孩子倒不露怯!”

影怜抿嘴一笑,盈盈一礼谢老太太夸奖。

旁边有个穿金戴银的贵妇也笑道:“倒也还知礼,几岁了?可有父母?”

“十二岁了,自幼不知父母和家乡所在!”

老太太立即动了怜悯之心:“瞧这小模小样的,好孩子,你可愿意伺候我?”

“老太太福寿双全,深明大义,能伺候老太太,是婢子的福分!”

老太太乐道:“你怎知我深明大义?”

影怜道:“周家是吴江高门贵地,老太太跟前,太太们姑娘们都其乐融融,自然是因了老太太深明大义,老爷们才能仕宦通达,里头才能这般和和美美!”

一屋子人都笑了,老太太笑道:

“哪儿有这么简单?不过呢,这孩子虽然说的粗浅,却是这个理儿。你叫朝云,这名儿倒好,也不用改了!”

幸而在归家院这三四年来,《四书》之余,她也读了不少闲书,时常将书上看来的故事讲给老太太解闷儿,老太太十分喜欢,即便影怜不惯做事,针线不拈,老太太也不苛责。

周家的生活是与归家院完全不同的另一片天空。

周家族大人多,各房又未分家,老太太的三个儿子都在外做官,三房家眷都在家中,单是那家长里短,妻妾纷扰,影怜也许久才算了解个大概。

周府的宅院有三进院落,世界的精彩纷呈永远被关在了二门外,门内的女子们,倒多是生于斯长于斯,从未出过门的,常扭着影怜好奇的问她外面的世界!

影怜从未想过她的漂泊中的“见多识广”,也会成为受人欢迎的谈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