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小说 > 历史小说 > 穿在明朝当皇帝 > 第002章·面临危机

第002章·面临危机

毫无疑问,建文帝现在应该做的,就是驳回方孝孺的举贤!

不过,驳回容易,那这个守城大将的代替者又要找谁呢?

建文帝在削藩改制重用文臣的情况下,很不得武将的心,因此有异心的武将很大几率出现,无论是谁,理论上都有可能因为建文朝扬文抑武而对燕王放水。

这就使得,建文帝不敢随意安排守城大军的统帅,毕竟知人知面不知心,他并不熟悉历史,也不知晓兵事,压根不知道谁能用谁不能用。

“陛下,应天守城之重责,恳请陛下尽快决定守城将领,以功于一役!”就在这时,方孝孺又开得口来。

很明显,这家伙,准备举荐守城大军的统帅了。

方孝儒在洪武时期就已经很出名,建文帝登基之后,方孝儒更是晋身翰林侍读,第二年随即升调为诗讲学士,可以说国家重大的政事建文帝都会向他询问。

以方孝儒在朝堂内的地位,建文帝面前的红火,他开口,提出要尽快定下守城将军之人选,没有任何人意外,也没有任何人认为他没有资格举荐人选。

发表完讲话,方孝儒随即眼巴巴的看着建文帝。

平台上,端坐于龙椅之中的建文帝,幽幽叹了一口气,开口道:“诸位爱卿,朕有些疲乏了,燕军进袭之事,容后再议吧!”

既然他现在没有办法,干脆就先拖一拖吧。

反正建文帝记得,燕军没那么快会进攻金陵,毕竟就燕军那点远程突袭的队伍,想要攻下以逸待劳的金陵城,远远没有那个能耐,因此现在正是阴谋诡计的时候。

“这……这,陛下!”方孝儒听到建文帝的话,有些不知该作何反应。

建文帝一说完话,站在他不远处的司礼监太监,闻弦歌而知雅意,当即是手甩浮沉,发出‘啪啪’声响,高声唱道:“有事早奏,无事退朝!”

与建文帝一起开朝会的王公贵族、文武大臣们眼见得建文帝要退朝,面对这客气话,当然不会死心眼再拿出事情来禀报。

从有些咯屁股的龙椅上起身,建文帝在宫女和太监亲随的簇拥下,折返后宫。

“陛下,可是要返归寝宫小憩?”

建文帝下朝的时间,大概是后世的十一点钟到十二点钟左右,这个钟数,建文帝按惯例是要去寝宫小憩片刻,毕竟他早上五点就要起床,起这么早,肯定要午睡一下了。

不过穿越而来的建文帝,此时心情正是亢奋着,哪里睡得着,摆了摆手,“我……咳咳,朕到御书房去,你让人准备膳食送过来吧。”

皇帝吃饭的时间和地点,没有固定的,一般皇帝什么时候饿了或者想吃了就叫宫人备膳,想在哪里吃就送到哪里去。

回到充满了古典气息,周遭弥漫着檀香的御书房,建文帝坐到摆满了奏章的御案后,貌似在处理奏章,其实是在心里想着自己的事。

这个事,自然就是找谁来当金陵城二十万大军的领兵统帅,抗御进袭的燕军啦。

这会儿的建文帝,有些恨自己当初读大学的时候,为什么不读历史系,要是读了历史系,现在就不用在这里绞尽脑汁、抓耳挠腮了!

就在烦恼之时,建文帝突然搞到一股澎湃的不可言说之力从脑海深处涌现出来。

恍惚片刻,建文帝的脸上瞬间喜形于色。

金手指!

金手指!

每个穿越客必备之良物,如果没有,你就别说自己是穿越客的金手指,来了!

屏息静气,建文帝迅速阅读起自己获得的金手指信息来。

阅读完自己的金手指信息,建文帝不由得哈哈大笑三声。

建文帝那欢快的笑声,甚至感染到了御书房内左右静候的太监、宫女,令得他们紧绷的脸也不由得放松了下来,御书房里原本因为建文帝的严肃而布满阴霾的气氛瞬间为之一轻。

“真是天赐之宝啊!”哈哈大笑完,建文帝不由在心中感概。

他获得的金手指,具有将自己某方面的知识、信息、技术或者学识传输给指定人的能力,同时这个指定人在接受到建文帝传输的信息之后,思维也会随之一转,原来的意识湮灭,随之重新生成一个新的大脑。

而拥有这个新大脑的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他已经不再是原来的那个人,这个拥有新意识的人,继承的只是原来的躯体。

同时,这个诞生的新大脑,效忠建文帝的信息,从新大脑诞生的那一刻开始,就会主动镌刻在新大脑信息里,他会永远效忠于建文帝,永远不会生起反叛的心思。

只不过,这个能力强归强,后遗症也是挺大的。

当然,这个后遗症不会作用在身为传授者的建文帝身上,而是被传授者身上。

这个后遗症,就是新大脑与躯体有一定的不匹配值,这个不匹配值的存在,会影响到躯体与大脑的神经中枢连接,降低神经中枢寿命值。

简单来说就是,新大脑一旦生成,短则一两个月,长则三五个月,这个传授者必定四肢瘫痪,从此成为一届废人。

这可真是,杀敌一千自损百的能力啊。

另外,这个能力的作用区域很短,想要传输一个人,只能传输者出现在建文帝的面前,建文帝才能对他进行传输,远距离的话,是无效的。

某种意义上来说,现在只要建文帝愿意,随时都能召集城中大军,站在最高的地方面向他们,然后集体对他们释放能力,然后这些士兵,一个个都会变成狂热的建文帝粉,甘愿为建文帝送死。

只不过这么一搞,未来几个月,怕是大规模死亡的现象,就会发生在大军之中了。

不到万不得已,建文帝当然不愿意做这种丧尽天良的事。

再说了,他身为天子,这些军士与百姓一样,都是他的子民,同为华夏民族的一员,他的出现,理应为百姓带来更好的生活,而不是更兴死亡的世界。

对外族,可以怎么狠怎么来,但对内,还是得讲究一点儿宽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