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小说 > 历史小说 > 穿在明朝当皇帝 > 第001章·我为皇帝

第001章·我为皇帝

“陛下,臣附议!”

“陛下,臣也附议!”

“附议?既然附议,那就这样办吧!”

“吾皇英明!”

从迷迷糊糊的思绪中醒转,陆家宝听到几句文绉绉的话,不经思考的说了一句。

话刚说完,陆家宝就反应了过来。

他穿越了!

穿越成为了一个正在开朝会的皇帝。

而这个朝会的主题,就是在叛军即将兵临京师的情况下,己方该撤还是固守待援?

撤?

朝廷大军数百万,还能够在很短时间内招募到几十万预备军,一遇兵锋就这么仓惶移驾逃往内地的话,朝廷颜面往哪搁啊!

固守待援?

仰仗着百万大军和沿线的很多坚城和天险,朝廷根本没预料过叛军会兵出险招利用燕王府、宁王府的起兵,奇袭突进,避开朝廷的重兵防线奋力向南,不攻重镇,不占名城,直接兵临金陵城下,因此,后防相当的空虚!

而等各地勤王大军来援,这里面有一个时间差。

虽然朝廷重臣们都不认为叛军有在整个战局取胜的可能,但谁也知道叛军首领燕王他的军队都是久经战阵的老兵,实力较强。

在这个后防空虚的时间差里,京师能否守住,谁也不敢一言而定。

因此朝廷重臣们在朝会上,把各个方案抛了出来,由皇帝决策。

而刚才众口同声的“臣附议”的那个方案,就是得到大多数臣子赞同的固守待援方案!

穿越而来的陆家宝,第一句话,就是同意了“固守待援”的方案。

陆家宝有些欲哭无泪,前世酷爱历史小说的他,对于历史相当熟悉,知道他来到的这个朝代,是明朝,他这个皇帝,名叫明惠宗朱允炆,后世又号建文帝!

而说起这建文帝,就有一个著名的历史事件,就是在这个建文帝当政的时代,发生了著名的靖难之役!

而显然,陆家宝穿越来到的,就是燕王领军直捣京师的节点!

后世研究,为什么兵少将寡的燕王军能够以最快的速度在各地勤王之军来援前的时间差里将南京城攻下,奠定胜局?

毫无疑问,一句“宫中内臣不得意者,密谋拥戴燕王”就能让大家知道怎么回事。

而京师守城将军,如果没份,怎么可能轻易就领军投降,把偌大的京师拱手送给燕王朱棣呢!

现在,悲催的陆家宝,似乎又拱手让那个守城将军有出现在历史记录上的机会了!

好不容易再活一次,难道就这样又把命丢了?

历史上,靖难之役后,史记并没有记载建文帝死了没有,只是留下了失踪的文字,但大家都觉得,他肯定是被秘密处决了,毕竟朱棣起兵打的是清君侧的旗号,如果建文帝不死,朱棣何来的皇帝当?

显然,陆家宝明白自己如果按照历史轨迹来走的话,遇上的会是注定死亡的未来。

这是夺嫡之争,可不能认为朱棣会不想当至高无上的皇帝,只单纯的想要清君侧!

陆家宝轻呼一口气,眼神坚定。

他好不容易重来一回,还成为了至高无上的皇帝,这么好的机遇,如果自己不拼搏一回,枉对广大的穿越众!

那么,他该怎么办呢?

明建文时代,京师就是后世的南京城。

这座城城墙高约七丈,以城周长度计算,足足有三十多公里。

城池内外住民高达百万,加上应天府城是明朝之首都,城坚池固,其内工事森严,囤粮无数。

可以说,没有几十万大军日夜围攻,谁都无法轻易拿下这座易守难攻的军事重镇。

然,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历史上如果没有那个守城将军的投降,兵行险招的燕王,绝对没有机会拿下京师金陵。

想到这里,陆家宝眼神发亮。

他的心中暗暗道,也就是说,如果自己把应天京师的守城大将撤掉,换成忠于自己,敢于斗战的武将来守城的话。

凭借着城中尚有的二十万大军,不出意外,肯定可以坚守到各路大军来援!

没错,历史上的那个守城武将小小的蝴蝶效应一下的话,往后的历史,绝对会瞬间变得不一样!

陆家宝,哦不,建文帝正思索着之时,大殿中一名官员又开口道:“启禀陛下,朝廷固守待援之时,依臣之间,不妨再着臣子、在京诸王前往议谈,以拖延时间?”

开口这官员,老头老像,胡子拉碴,身上穿着大红官服,虽老却自有精气神。

听到这官员说话的一瞬,关于这官员的记忆便出现在建文帝记忆中。

方孝孺!

建文帝记得这个官员,这人是建文帝的死忠,也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被灭十族的男人。

说起来方孝孺被灭十族也是他自找的。

靖难之役结局时他被朱棣捉到之后,一开始朱棣并不想杀他,结果方孝孺不买账,还要求朱棣立建文帝之子为皇帝。

这个要求被朱棣拒绝之后,这个家伙还不看地方对朱棣破口大骂。

被骂得脸面无存的朱棣哪里能忍?

于是下令用刀割方孝孺之嘴,从嘴巴割到耳朵处,结果方孝孺仍然大骂不止。

随后,朱棣又以诛灭九族相威胁,方孝孺怒怼朱棣:“灭十族又如何?”

就这样,历史上最惨烈的灭十族罪诞生了。

灭族开始前,方孝孺的妻子、儿子上吊而死,两个女儿跳了秦淮河,他们一家是逃过了制裁,但他的亲戚、学生却都遭了秧。

当然,方孝孺在历史上的表现只是彰显了他对建文帝的忠心。

而他的愚,体现在另一个方面。

历史上,在燕王兵临城下时,方孝孺举荐了好友李景隆当领兵统帅。

李景隆是开国功臣李文忠之子,然而,此人却无乃父之才,在军事指挥上一败再败,最后竟私自为朱棣打开金川门,迎接反贼入城。

而在李景隆开门迎敌入侵之前,有人多次与方孝孺说李景隆有异心。

方孝孺却对李深信不疑,不肯听劝。

结果嘛,就是易守难攻的金陵被朱棣不费一兵一卒拿下,也让坐拥百万大军的建文朝成为了历史笑话。

想到这里,新一代建文帝知道自己该怎么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