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小说 > 历史小说 > 司马长戈名士剑 > 第17章 卫公的忧虑

第17章 卫公的忧虑

已是暮春时节,江南尤其生机盎然。石崇并不着急,一路缓行,四处留意山川险要。不过,他发现,即便是柴桑、武昌、江陵这样的军事重镇,吴军也没有任何积极备战的样子。西陵更是糟糕,自从步阐之乱被镇压之后,连城墙都没有完全修复,石崇内心甚至多少有些失望。

(注:步阐之乱发生于公元272年,吴主孙皓征召西陵督步阐,步阐举兵叛乱,投降晋朝;孙皓派乐乡都督陆抗成功讨伐了步阐,同时击败了晋朝大将羊祜和杨肇。)

七月份的时候,石崇和石季鹰才到了长江峡口,这才看到了些备战的迹象:长江峡路已经被粗大铁索阻断,水下又埋没了大量的铁椎,来破坏顺流急速而下的巨大战舰。石崇和石季鹰只好改走陆路西上。

留在京口的王彰,这时候也已点齐了货物,于是告别了范江、文锦,从广陵偷渡北上,把甲胄弓弩送到寿春去。

王彰交割完武器后,去军府领钱。与周浚闲谈中得知,一个多月之前,凉州刺史杨欣恃勇轻进,在武威附近,中了鲜卑叛军的埋伏,杨欣阵亡,全军覆没。现在朝廷上下正为这件事争吵得不可开交。王彰没有说什么,拿了钱,就急匆匆地赶回城阳。

一起喝酒的时候,马隆知道了凉州的消息,他一拍大腿说道:“机会来了!”接下来两个月的时间,他把练兵心得,详细地交待给了王彰,然后辞别张、王二位,回洛阳去了。

征北大将军卫瓘被召回洛阳,担任尚书令,这是内侍的主意。司马炎这一阵子被凉州的困境搞得寝食难安,有内侍出主意说,卫征北足智多谋,陛下何不将他调回,也好朝夕以备顾问。正好尚书令李胤年龄大了,被皇帝优待,拔上去做司徒去了,卫瓘就奉命接掌了尚书台。

对凉州局势的分析,卫瓘和张华非常一致,都认为,鲜卑的叛乱仅局限于河西一隅,只要守住金城,叛军一定不敢贸然深入,骚扰关中,国家目前用兵的重点是东吴,如果现在派遣大军西征,就会打乱南进的部署;等到平定了东吴,再调回头征讨树机能,是正确的节奏。司马炎虽然郁闷,却也认同这个分析有道理,朝廷平息了出兵凉州的争议,马隆又一次倍感失望。

司马炎终于找了一个秋高气爽的好天气,在陵云台设宴款待尚书台诸高官,作为对大家辛勤工作的犒劳。

(注:陵云台,位于洛阳城皇城内,是魏晋至北魏宫城中的重要高台建筑。)

酒酣之际,卫瓘忽然端了一杯酒,摇摇晃晃的走到司马炎桌前,举觞祝酒;司马炎刚要端起酒樽回礼,卫瓘晃了一下,坐倒在下,司马炎还没回过神来,卫瓘顺势伸手,轻轻拍着司马炎身前案几说道:“这个座位真是可惜啊,可惜啊!”

司马炎愣了一愣,马上回过神来,吩咐侍卫道:“卫公真的是喝醉了,你们扶他回去休息吧。”

卫瓘还想说点什么,嘴巴嗫嚅了几下,终究没有开口。侍卫上来,轻轻地把他扶了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