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小说 > 历史小说 > 山海九洲纵横录 > 第五十一章 叶延建国

第五十一章 叶延建国

吐谷浑和他的族人,见到自己的马匹都如此的坚定要西迁,都觉得是上天显灵。他和族人们一起跪下来,向天祷告后,众人更是坚定了西迁的决心。经过了漫长的迁移,他们抵达阴山,这里水草丰美,在吐谷浑迁此之前,拓拔鲜卑早已在这里游牧多年,与拓拔鲜卑相比,吐谷浑的一千七百户是一个较小的部落,处于相对的劣势,而拓跋部落恰好发生了内乱,自顾不暇。十年后,拓跋鲜卑强大起来了,居住在黄河内外的部落都臣服于拓跋部,吐谷浑部也选择了臣服。二十多年后,中原地区爆发“八王之乱”,战乱也波及到了西域一带。已经七十多岁的吐谷浑毅然决定再度迁徙。

吐谷浑不顾自己年老体衰,乘拓跋部再次发生动乱之机,摆脱其控制,南下陇山,西渡洮水,抵达枹罕。枹罕归属凉州,这里成为了吐谷浑向羌人聚居区推进的桥头堡。晋元帝建武元年,吐谷浑去世,留下了六十个儿子,长子名叫吐延。吐延在位十三余年,其人身高七八尺,勇猛好斗。羌人和突厥人都对他非常忌惮,甚至将他称为项羽,吐延率领吐谷浑人以罕为基地,四处征战,用武力抢夺羌人的人口和土地,从而使自己的人口猛增,统治地区逐步扩大。经过十几年的浴血奋战,远道而来的吐谷浑人不仅在西羌故地牢牢地立住了脚,还开辟了南至昂城、龙涸①一带,西到白兰②一带,东西绵延数千里。②③④⑤⑥⑦⑧⑨

吐延为人残暴,当地人称他们为“阿柴虏”。终于在对羌族的残酷征服后,引起了羌人的反抗。吐延三十五岁时,因为和昂城羌族首领姜聪争夺草场,被其用剑刺伤,吐延没有拔掉剑,就对部将纥拔泥说:“竖子刺吾,吾之过也,上负先公,下愧士女。我们部落之所以能够控制羌人,是因为有我在,我死后,要好好辅佐我的儿子叶延,往西退保白兰。”然后拔剑而死。

吐延的儿子名为叶延,他从小就自幼好学、仰慕中原儒家文化还饱读《诗》《传》。父亲死后,叶延志在复仇,每天都扎一个草人,说那就是姜聪,一边哭一边用箭射,射中了就嚎啕大哭,射不中就嗔目而怒,大声呼喊。他的母亲说:“姜聪,将领们已将仇人杀掉吃了。你还小,何必每天都如此折磨自己。”叶延泣曰:“诚知射草人不益于先仇,以表达思慕父亲的心情。”

白兰地势险远,白兰羌人性格懦弱,容易控制。而且西接河西走廓、西域诸国,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吐谷浑东据枹罕,西拥白兰,纵深几千里,进可攻,退可守。叶延遵照父亲的遗训,将白兰做为根据地。对周围的羌人和其他部族,开始采用结交拉拢的手段,也不似父亲那样脾气暴躁,对当时的激烈的矛盾,起到了缓和的作用。

这个时候他宣称,既然自己的曾祖父奕洛韩曾被封为昌黎公,那自己就是公孙之子。根据周礼,公孙之子可以用王父的字为氏。所以把氏改为吐谷浑,并立国号为“吐谷浑”,正式建立了国家政权,并把活动中心由甘肃转移到了青海。吐谷浑部在辽东时曾便与中原王朝有过近距离接触,受汉文化影响颇深。到达西北羌区时,吐谷浑部在政治、经济、文化上比诸羌部落要先进很多。

太武城中的石闵在看着地图上的西海,西海也叫鲜海,石闵想着这里应该还是很干净吧,虽然是咸水。石闵有一些不太情愿的在西海边上插上一面青色旗子,上面写着吐谷浑。石闵小声的说着:“走着瞧”。

注1:南至昂城、龙涸,今四川松潘。

注2:白兰,今以鄂陵湖、扎陵湖为中心的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