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小说 > 历史小说 > 我在南宋那些年 > 第八十九章 赵娴的墨梅图

第八十九章 赵娴的墨梅图

过来两日,赵方和赵范已从随州返回,赵葵来请许衡三人过去给赵方诊治,几人见面,免不了的寒暄客套,给赵方看完病,许衡又琢磨了一个方子,“元帅近日还是劳累了,我这个方子吃上七副,注意休息,便没有大碍了。”

“谢谢许先生了。”此时赵方身边的赵范说道。

这是谢方第一次近距离接触赵范,老实说,谢方之前对赵范印象并不好,正是因为后来此人的处置适当,才造成襄阳和枣阳的丢失,后来虽然襄阳从孟珙手中失而复得,但枣阳确是永远的丢失了,这当然是谢方所不能原谅的。

但今日见到赵范,谢方的感觉稍好一些,此人跟赵葵有一样的儒将之风,并且感觉赵范更为豪放,其实这也难怪,这赵范自幼即随父从军,并且武艺出众,“便弓马,引强射远,发命中,窃弦其弓者,莫能撼毛发”。

“也许自己知道的只是历史的一个片段,当时赵范有不足为外人道的苦衷,当襄阳、枣阳的悲剧绝对不能重演!”谢方心中说道。

“谢方啊,我在德夫给我的信中得知,你在枣阳出了不少好主意啊,马掌我已经在整个京湖推广了,另外你的火铳和炼钢法也不错,我跟德夫说,全力支持。你今日还有什么好主意,不妨说说,呵呵。”

“这个?”此时的谢方,满脑子冷汗。

“谢方小兄弟的事迹,我都听说了,果然是英雄不在年高,说说看,无妨,无妨,哈哈!”此时赵范鼓励道。

“好吧。”此时的谢方,想到了要到后来才来襄阳的史嵩之,此人最大的功绩便是屯田,后来此人跟郑清之、赵范、赵葵意见相佐,从而端平入洛的粮草后勤等没能跟上,导致失败。

“屯田的事情就不劳烦那位史先生了,也可以让赵范、赵葵以及其他人去做嘛,哈哈。”谢方心中说道。

于是谢方开始给几人介绍起屯田的主意来,根据谢方的了解,屯田最早来自两汉,南宋初期便也开始了屯田。

当时赵构在四处逃命时对臣僚说:“今日兵食二字最大。”此为切肤之言,只有拥有强大兵力和充足粮秣,才能保证摇摇欲坠的朝廷。欲强兵,足食上,而屯田不失为上策。

屯田形式因地因人制宜,主要有三种。

(一)荒田复屯。绍兴三年,淮南东路宣抚使韩世忠言:“近被旨措置建康府向南北岸荒田,以为荒田之计。”此建议经都督府诏准施行。当时扬州、楚州有官荒田五万八千余顷,均拨为屯田。

(二)军民分屯。如系军屯,“以五十顷为一屯,做一庄,差主管将领一员,监辖使臣五员,军士二百五十人”,专事屯垦。如系民屯,即“归正人”安置之所,除按人给田,要求“无牛之地,仍用古法。以二人挽一锄。凡授田五人为甲,别给菜地五亩,为庐舍稻场”。

之前汉代,推广牛耕的同时辅以“以人挽犁”,南宋因战乱耕牛锐减,所以沿用汉代之法用人挽锄以耕,也算无奈之举了。

(三)庄客承佃。绍兴六年二月,招军屯可由民人承佃,“五顷为一庄,客户五家相保其佃,一人为佃头,每客官给牛五具,种子农器附之。每家别给菜田一亩,又贷本钱七十千,分二年偿,勿取息。若收成日,愿以斛斗折还者听”,并可得到“免诸般差役科配”的优惠。

采用以上三种方式,能确保形式与内涵相统一,促使荒田和江湖滩得到有效开发。

“开广屯田可以充实军储,或谓将士屯田,恐妨阅习,而不知分番耕作,乃所以去其骄。或谓耕作劳苦,恐其不乐,而不知分给米谷,人自乐从。以乐从之人,为实便之计,可谓两便。”

最后谢方说道。

“谢方的想法好啊,京湖的粮秣还是不足,正可用谢方的屯田之计,父亲,您看如何?”赵范说道。

“嗯,范儿、葵儿,这才是谋国之言,我看你们俩啊,整天就知道打仗,屯田的事情也要放在心上!范儿,这件事情就交给你去办,务必办好!”赵方看着谢方,笑着说道。

“遵命,父帅!”听着赵范这么说,谢方悬着的心终于放下了。

“呵呵,谢方啊,俗语讲,来而不往非礼也,你帮着本帅出了这么多主意。这封奏折,本帅就送给你了,呵呵。”说着赵方就将奏折递给谢方。

谢方赶紧接过,见上面写着“论今日可战之机有九疏”,就见上面写着:

臣愚无当世之用,误蒙陛下号召;凡今日事机所不能尽晓,谨博询广采,少裨万一。我今与虏又非特古所谓中国与四夷有内外首足之辨而已也,女真与我乃真不共戴天之仇,其当必报,乃天地之大经,《春秋》之大义。自建炎以来,四十年间,天下之人有口者,类能言之!不待臣复缕析而索言之矣。

所甚切者,群士夫之言曰:“陛下英武沈毅,料敌制胜,出于天授;而虏酋昏庸,权移于臣下,一可战也。二圣禅授之德升闻;而逆虏篡弑之祸相接,天命不贰,二可战也。逆虏众叛亲离,有夷狄相攻之祸;而吾四封之内,无盗贼啸聚之忧,三可战也。中原百姓,咸思祖宗德泽,身在虏境,心在本朝,四可战也。自前年逆亮用兵,中原豪杰无逐鹿之心,而率众内附,今皆居吾境上,聚为市落,弃其坟墓田业不去,五可战也。朝廷自收复陕西三路,得兵、得马、得粮、得形势之地,六可战也。虏中管军酋领,绝不知兵,所至浪战;而国家宿将,尚有可用之人,七可战也。虏中去岁久旱,蝗飞蔽野;而梁、洋、秦、凤之间,蝗不入境,岁事大熟,可以上见天心,八可战也。彼久盛当衰,此久弱当振,天道自然之理,今适其时,九可战也。”

臣观天人之会,诚有可战之机。但朝廷规摹未定,议论未一,措置未当,未有可战之实尔。如张空拳以战,则后日之祸,将有不可胜言者。伏愿陛下与二三大臣,熟议而深思之,尽力于战备,无为因循之计,而后可以万全。天下幸甚!”

“谢方啊,这封奏折是我手抄当年虞公的《论今日可战之机有九疏》,当年虞公在采石矶挽狂澜于既倒,正是我辈楷模,谢方啊,你虽然小,但也要以天下苍生为己任!”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谢方受教了”此时,谢方诚恳的说。

“好一个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不愧是许衡先生的高足啊!”赵方赞道。

“元帅抬爱了。”看到赵方对自己的徒弟如此厚爱,许衡也是非常高兴。

等中午吃过饭,许衡见在襄阳的事情已经完成,便提出回绍兴的事情,由于在襄阳逗留多日,赵方也不好多做挽留,许衡三人便决定明日出发。

晚上收拾的东西时候,就见赵溍拿着一幅画走了进来,“这是姐姐给你的,她不方便过来,嘿嘿。”

“我看看,哈哈!”张平抢先接过,打开一看,一看是幅墨梅图,图上题的正是谢方的“吾家洗砚池头树”那首诗。

“俺姐姐还说了,第三件事情就是谢方哥哥要经常给我们写信,给我们讲新的故事,包括谢方哥哥之前讲的三国故事,嘿嘿。”

“好的,没问题!”看着赵溍调皮的样子,谢方点头同意,于是赵溍便转身溜走了。

“谢方啊,看来赵娴小姐对你不错啊,哈哈。”

“不许胡说,他们不过是想听新故事罢了。”此时的谢方,言不由衷的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