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小说 > 历史小说 > 十国传 > 第二十章 文会(一)

第二十章 文会(一)

江南,文风鼎盛之地,自然不缺文会。

文会者,以文会友、以文扬名之集会也。初为文士饮酒赋诗或切磋学问的聚会,亦称雅集——约三五知已,到绿郊山野,松风竹月,烹泉煮茗,吟诗作对。诸如兰亭雅集、西园雅集、玉山雅集等,更是引为历代文坛佳话,诗文书画歌颂不绝。

“曹丕在《又与吴质书》中回忆邺下雅集的盛况说:‘昔日游处,行则连舆,止则连席,何曾须臾相失。每至觞酌流行,丝竹并奏,酒酣耳热,仰而赋诗,当此之时,忽然不自知乐也。’当时文风极盛,成一时风气。所以后人评价说‘诗酒唱和领群雄,文人雅集开风气’。邺下聚会,开创了文人雅集的先河。后人仰慕七子同时,便又给魏晋时的七个人安上个竹林七贤。而其实,他们从未聚在一起……”

八月十四这一日,秋高气爽,碧空如洗,着实是踏秋的好天气。

泰州城西,一架牛车叽叽呀呀的行驶在官道上。牛车上,李惟一边赏景,一边娓娓道来。

泰州,简称“泰”。昇元元年建泰州,泰州城为州治,取“国泰民安”之意,始名泰州。

泰州的传统节日主要是春节、端午、中秋、清明、七月半、过冬等,在泰州,前三个节称“人节”,后三个节称“鬼节”。

中秋前后,早晚微寒,正是出游的好时节。这一日,城外官道人来人往,煞是热闹。

如皋距府城百多里地,若是乘坐马车,一日往来可也。

李惟一行昨日午后到了泰州州治海陵,在城外李家别院住下,稍事休憩便进了府城逛荡了一圈,赶在夜禁城门关闭前回到住所,舟车劳顿,倒睡了个好觉。

次日一早,他们分乘两架牛车与两顶轿子去往西桥。

江南之地,马匹可是稀罕物,用于出行车乘的更是少之又少,几乎全为达官贵人所有,庶民商贾,就便家财万贯也不得购马驾车。

幸好他们此行目的地在去城十里的西桥万寿寺,便是步行也不消一个时辰,乘坐牛车,摇摇晃晃的还挺惬意。

李惟与李恒、杜仲达合坐一起,东瞧瞧西望望的,一路赏景闲聊。

李恒毕竟年幼,好奇心强,且最为不耻下问,提了不少问题。

杜仲达亦是凝神倾听,惊叹于表兄的博学,听对方旁征博引、信手拈来的解答。

“又有金谷园雅集。乃是石崇发起,其以生活奢靡而留名。其实,当时他也是颇有文名的他建有一座别墅,因金谷水贯注园中,故名之曰‘金谷园’。金谷园随地势高低筑台凿池而成,郦道元《水经注》谓其:‘清泉茂树,众果竹柏,药草蔽翳’,是当时最美的花园。石崇曾在金谷园中召集文人聚会,与当时的文人左思、潘岳等二十四人结成诗社,史称‘金谷二十四友’。所谓‘二十四友’以当时的一个特殊人物贾谧为中心。其人是西晋开国功臣贾充的外孙……”

“嗯,然后便是兰亭雅集,这个就比较有名了……金谷雅集影响极大,据说后来的兰亭集会完全照这个样板来进行。据《世说新语.企羡》载,‘王右军得人以《兰亭集序》方《金谷诗序》,又以己敌石崇,甚有欣色’。东晋王羲之曾与二十多个文人聚会,这便是有名的兰亭之会。每个人都写了几首玄言诗,兴象遥远,意味无穷。王羲之也留下了他那篇《兰亭序》帖。曲水流觞、饮酒赋诗,则是东晋文人的一大创举。其内容大致是,客人到齐之后,主人便将他们安排到蜿蜒曲折的溪水两旁,席地而坐,由书童或仕女将斟上一半酒的觞,用捞兜轻轻放入溪水当中,让其顺流而下。根据规则,觞在谁的面前停滞不动,就由书童或仕女用捞兜轻轻将觞捞起,送到谁的手中,谁就得痛快地将酒一饮而尽,然后赋诗一首;若才思不敏,不能立即赋出诗来的话,那他就要被罚酒三斗……”

“后面还有香山雅集、滕王阁雅集、琉璃堂雅集等等,影响不一而足。哦,对了,所谓的‘竞陵八友’亦有过许多次雅集。总而言之,雅集,便是文人聚会,亦可称文会。”

他这般侃侃而谈,半倚半坐,朝阳霞光照在他身上,似是披了层金光般,叫人不敢直视。

后面轿子里,常依依透过轿帘望着那个高挑俊逸的身影,叹道:“静姝,你这位表兄才学出众,言行举止颇有魏晋遗风,鲜见能有出其右者。他日……不晓得要便宜哪家小娘子呢……”拿眼睛去瞥杜静姝,唇角似笑非笑。

闺蜜这是话里有话呀,莫非她知晓当年“娃娃亲”一事,故意拿这话挑逗于我?杜静姝有些心慌,又觉脸颊发烫,随口说道:“他时常去拜访令尊,你们师兄师妹的,岂不正好是近水楼台……”

“我与他认识时日不长,这师兄师妹之称也作不得真,家父是拿他当平辈小友看待的……倒是你,表兄表妹的,恰恰是再相配不过的一对,亲上加亲呢。”常依依性情颇是爽朗,说起话来语速较快。

杜静姝一时语塞,干脆缄口不语。

李惟却是不知身后二女编排自己,只一心欣赏景致。

江南多水,湖河溪谷,常年争流;亦多山,鲜有险峻崇岭,以秀美著称,真真是山清水秀的好去处。那世外出旅游,无非是游山玩水,各种景点装点一新,缆车栈道比比皆是,却是少了大自然的率真朴实。

烟雨江南,如画美景,江山多娇,自得其真。

行不多时,便见前方一座石拱桥巍然河面,过去便是郁郁葱葱的西山,山上多有竹柏松树,翠鸟啘啭其间,树影婆娑绰约间隐约可见雕梁一角,却是快到地头了。

当今圣上礼佛,辖境内自然寺庙林立,泰州一地便建有庙庵不下百座。泰州县也有大大小小寺庙二十余座,其中名声较大的有护国寺、南山寺及万寿寺。

万寿寺,东晋义熙年间觉禅法师建,却是建在山腰,占地面积四十余亩,殿宇房屋有百余间。

这一日天空作美,来求神拜佛的善男信女络绎不绝,山脚处轿子、马车、牛车密密排开,人群沿着石阶往上走,尽是神情肃穆,但有交谈者也是轻声细语。

爬了数百级石阶,迈上平台,顿觉豁然开朗,宽敞的平台处已有不少香客游人,井然有序地进入平台尽头的殿宇,殿门上方挂一金厂匾,上书三个大字:山门殿。

山门,也称三门,是进入佛寺的大门的称谓。寺院的大门,大多是三门并立,中间一大门,两旁各一小门,故称为“三门”。《释氏要览》说:“凡寺院有开三门者,只有一门,亦呼为三门者,何也?《佛地论》云:‘大宫殿,三解脱门为所人处。’大宫殿,喻法空、涅粲也。三解脱门,谓空门、无相门、无作门。今寺院是持戒修道,求至涅粲人居之,故由三门人也。”

面对李恒同学的十万个为什么,李惟耐下心解释了一番何谓“山门”。

寺门左右各竖一尊金刚力士像,面貌雄伟,作忿怒相,头戴宝冠,上半身裸体,右手执金刚杵,左手扼腕,两脚张开,故身体四肢均呈紧张之状。其不同者,只是左像怒颜张口,以金刚杵作打物之势;右像忿颜闭口,平托金刚杵,怒目睁视而已。

小李同学又问:“何以左像张口、右像闭唇?”

李惟摸了摸弟弟脑瓜子,实在想打开看看这里面装了多少问题,慢慢(倒不是装逼,不慢不行啊,佛教之事多隐涩,背的快容易出错。)的说:“左像开口发‘阿’声,右像闭口呈‘畔’的发音形状,而‘阿’与‘畔’为佛教的陀罗尼咒语。阿是吐声权舆,一心舒遍,弥纶法界;畔是吸声条末,卷缩尘刹,摄藏一念,《大日疏经》有曰‘恒沙万德,莫不包括此二音两字’……嗯,民间并不十分了解‘阿’、‘畔’字音的含义,将二音转读成‘哼’、‘哈’二字之音,却是误解了。”

李恒“哦”了声,说道:“此处却是比定慧寺大了许多,走一圈得用不少时间哩。”

的确是用了不少时间,近一点时辰后,众人才将香雨楼、左右长廊、观音殿、地藏殿、韦驮殿、天王殿、祖堂、祝禧厅等地逛遍,免不了上香、布施。李、杜俱是殷厚人家,出手阔绰,香火钱给的厚实,便有沙弥随行侍候,且邀请众人食用斋饭。

李惟一行却非专为游赏万寿寺而来,斋饭是吃不得了,随从自备了酒菜吃食,以免饥渴之苦。

泰州中秋文会便设在西山之巅的“听涛亭”上,但既到西山,万寿寺是怎么着也得逛一逛的。来之前,李杜氏可是千叮咛万嘱咐须禀怀诚心多上几柱香。

李惟是个无神论者,但也不抗拒这种事,说到底是求个心安。

更何况他还是“文青”呢,怀里且揣着文明师兄一手经办的度牒,也算是个有缘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