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小说 > 玄幻奇幻 > 人在季汉,诛曹灭吴 > 第一百零三章 汉魏天命之争,揭开阴云见日光!

第一百零三章 汉魏天命之争,揭开阴云见日光!

雒城,府邸内。

战事初定。

五十个鬼卒,攻破了一座城。

仰仗蜀中各地祭酒提前布局。

杀射坚,如同牛刀小试。

坐榻上。

刘云闭目沉思,无人得知他在想些什么。

面前的案牍,满是广汉郡近期的公文。

记载各县的收成、民籍的账簿皆被他草草看过。

“绵竹、雒县各出稻稼,亩收三十斛,有至五十斛。”

“什邡:山出好茶、美田,有盐井。”

“新都:全郡存粮于万安仓。有枣、鱼梁。”

“郪县:有山原田、富国盐井。宜君山,出鹿麈尾。”

重要的资源,刘云全都记在心头。

近来刘备阵营的反叛,几乎全出在广汉郡。

张肃在广汉反叛。

郪县马秦、高胜作乱。

新都王氏满门被灭。

什邡蒋琬遭到敌人围攻。

绵竹、雒县‘据传’遭了大水。

万安仓,火龙烧仓。

好家伙……没一处是完整的。

“射坚啊,你死的是真不冤。”

“这么个死法,真的便宜你了。”

姜维点头道。

“义兄所言甚是。”

“只是,万安仓里面的粮草一粒不存。”

“少了广汉郡的粮秣,其他郡县的压力可就大了。”

刘云闻言,亦是感到吃力。

粮草问题,从来都是蜀汉最为忧心的事情。

蜀中虽然是天府之国。

可是肥沃的土地都在豪强大姓手中。

刘备治下蜀中编户二十万。

加上没被张郃迁走的巴西百姓,人口应当超过百万。

至于军户、吏户,则不在民籍之内。

益州其他的隐户、田客到底有多少人,根本没人搞得清楚。

唯一能查清的,就只有汉川。

刘云屡次斩杀反叛的汉川豪右过后。

统计起来,百姓妥妥的十万户人家。

从豪强手中夺来的土地,也能分配给无地可耕的流民。

但是蜀中情况就大不一样了。

此地,豪强遍地,占据山川田泽。

各地山中盐产,铜铁金银,都是豪族私有。

有了足够的庄园,便有足够的经济实力,武装私人部曲,打造军队。

所以马秦,高胜叛乱,甚至能动员两万人。

这在汉末豪强之中,属实常见。

此次火龙烧仓,明显就是有人刻意为之。

是有人想把战火引到汉川,来转移刘备视线。

他们在隐藏什么?

刘云沉思良久。

所有的答案都在广汉郡。

而广汉郡,闹得最厉害的地方,便是新都……

“祭酒,新都县令,吕乂求见。”

来得太是时候了!

刘云连忙让人引进。

不多时,一位穿着黑色袍服的县令,驱步上前,递来名刺。

南阳吕乂再拜,问起居,博望字季阳。

“吕乂,见过军司马。”

在蜀中,没人称呼刘云为祭酒。

这是五斗米教的内职。

刘云看向县令,示意就坐。

“季阳怎知我在雒城?”

吕乂名言道:“当日杀李辅者,不正是军司马么?”

“杀人者,刘升之也,几個字我也是看到的。”

刘云点头道。

“所以,你便猜到我会来雒城找射坚?”

吕乂寡言少语,除了正事什么也不说。

还不等刘云问完,他便长跪在地。

“在下早听闻刘升之,廉政爱民,嫉恶如仇。”

“当日在新都,军司马走得急了,未曾相见。”

“我一路追来,特有一事相求。”

刘云不知吕乂为何行如此大礼,连忙上前将其扶起。

“季阳,有事直言,无需多礼。”

吕乂却怎么也不肯起来,只是将额头紧紧贴向地面。

一副刘云不答应,他就不起身的意思。

好倔强的县官。

刘云深知此人乃是蜀汉后期名臣,官至尚书令。

乃是精通财政的一把好手。

其人生活俭朴,谦虚少言,执法严明。

算是蜀汉后期难得的能吏。

若能自此结识,今后在蜀中也能多一助力。

“季阳快快请起,只要不违人道之事,云,就答应你。”

吕乂迅速抬头,满眼欣喜。

很快坐回榻上,为难道。

“新都王氏被灭门一案,估计升之已经知晓。”

“此事已经不可收拾。蜀中豪强日夜在新都府门讨前要说法,我如何给得了。”

“还有,那万安仓百万石粮米,亦是不翼而飞。”

“一旦交不上粮食,汉川的百姓,这个冬天就难过了。”

这两件事,都不是吕乂一个县令处理得了的。就是刘云都没什么头绪。

粮草之事,关乎全局,尽管刘云在汉川四处调度,剩余的存粮也只够撑到年末。

蜀中的粮米若不能及时运到汉川,到时候郭攸之可是压不住乱局的。

“季阳你先别急。”

“好好想想,近来有没有什么线索。”

刘云隐隐能察觉到,这两件事一定另有联系。

到底为何同时发生,那还需要更多情报。

吕乂思索道。

“自从汉川战事开始,广汉郡就一直不消停。”

“尤其是法孝直的蜀郡太守被罢免之后,郡内闹事的豪右就更多了。”

不对啊……

按理说,诸葛亮把杨洪扶为蜀郡太守,益州豪强应该老实了一点才对。

怎么反过来闹得更凶。

“郡中豪右为何闹事?”

吕乂解释道。

“升之有所不知,这蜀中大姓,多是今文经学者。”

“蜀中名士,皆好谶纬之学。”

“光是广汉就有两名谶纬世家,一为董扶,二为杨厚!”

董扶,太出名了,自不必说。

刘焉提议废史立牧,就是听了此人说:“京师将乱,益州分野有天子气。”的鬼话,这才求去益州。

杨厚,广汉新都人,在东汉,杨氏世代都是蜀中文学之士,以图谶之术,作为家传绝学。麾下门徒,多至三千余人。

庞德和姜维了解后,则更为困惑。

“那又如何?杨洪终归是蜀中人,难不成蜀中豪右成了蜀郡太守,他们还不满意?”

吕乂点头道。

“蜀中豪右,也分好几类。”

“大多文学之士,皆是今文学者,主公部下及荆州人士,多是古文学者。双方天生就不对付。”

“蜀中儒士,家家皆是弟子相传,有人领头不愿入仕,其余的儒生也将终身不仕。”

吕乂暂停了一阵,抬头望天。

“数日前,荧惑犯参。”

“群儒借此天象,扬言曹氏代汉。”

“他们的不满,不会因为主公任用杨洪而罢休。”

“这些人天生就不喜欢外来人,他们在等候逆魏扫荡蜀川,然后将东州人、荆州人全都赶出去,再度独霸蜀中。”

自古以来,天然封闭的地理环境让蜀中氤氲着一股封建割据之气。

蜀地人,掌控蜀地几百年,不愿别的势力牵涉其中。

理由很简单。

一块蛋糕,蜀中豪右自己随便吃。

治下的百姓,豪右随便搜刮。

但是,突然间刘焉父子来了,带来了东州兵。

这些没有土地根基的流民,为了不被蜀中豪强打压,抱团抄略。

蛋糕多一个人吃,就开始不够分了。

刘备入蜀后。

现在又多了一群荆州人要吃饭。

甚至,天师道也要来分蛋糕!

本土豪强吃的越来越少,可他们又反抗不过。

刘璋时代,蜀中豪右屡次反叛,自家独立起事过,也找过刘表当外援。

可是,没有一次打得过东州兵。

这些蜀中豪强打不赢,就铆足心思,把一切希望放在曹操身上。

赤壁之战前,双方便联络密切。

这些蜀中豪强想的很简单,只要曹操灭了刘氏政权,东州兵、荆州人,从哪来的都得回哪去。

益州还是他们自己瓜分,百姓只有他们流虐。

明明眼睛里看到的都是生意。

可嘴上说得全是主义。

我们益州豪强为国为民,感叹民生疾苦,不行?

唉,我也没针对谁,就是不想跟你们吃一碗饭而已。

你刘家换谁来治理蜀中,我们都不配合。

不管你刘备、诸葛亮治理的如何。

我们就是抨击!

蜀汉饕餮虐民,民有菜色!

百姓过得苦,都是你刘备的错。

什么,你说我们压榨屯田客?说我虐待奴隶?

不存在的,我的奴隶,算是人吗?

更何况,我蜀中豪强压榨蜀中百姓,能叫压榨吗?那叫回馈乡里!

郑度表示很赞!

啥,你担心大魏王师来蜀中抄略百姓?

关我屁事!笑话,死的是那些蜀中百姓罢了。

等到魏军一走,我们便联名上表,弘扬魏公恩德!

大魏,再造蜀中!再造天下!

回头,让豪强出身的史官,好好在魏公的史册上写满功德。

后世人翻开史书一看,谁会在乎那群要死不活的贱奴啊?

我们过得好,这个朝代就是太平盛世!

……

完美的闭环。

完美的让人绝望。

可东汉就是这么一个世家豪强掌控的天下。

读书的权利在他们手中。

做官的权利在他们手中。

瓜分天下的权利在他们手中。

甚至,在史书上说的话,做的事,如何记录,全是他们掌控。

汉光武帝,厉害吧?

拿豪强们有办法吗?没有丝毫办法。

东汉到魏晋,杀皇帝,换皇帝,废立皇帝,傀儡皇帝,太后监国,这样的事儿还少吗?

王与马共天下,在三国早就屡见不鲜。

高高在上的一国之君,面对这些豪强都得低头。

更何况,刘备掌中只有一个益州,半个荆州。

益州豪强从始至终,就没想过要忠诚于刘备。

大汉覆灭与否,对豪强来说根本就无关痛痒,换上谁当皇帝都一样。

刘备也不是不知道这些豪强的想法。

他在蜀中选贤任能,倒是招了一批愿意做点实事的豪强进入幕府,也打压了一些不轨儒生。

可在刘备和诸葛亮走后,就没人压的住这些蜀中豪右了。

满天的蜀汉亡国论,遍地宣传。

满天的曹魏天命论,各地纷扬。

诸葛亮死后。

掌握经济命脉的蜀中豪强,不断的进入朝堂,掌控大权,不断的为曹魏输送军事情报。

甚至在蜀汉内部散播谣言,根本无人能制。

他们甚至能在朝中当堂说出蜀汉注定要灭亡的这种话来,在民间更是流言飞起。

蜀汉朝廷管得了吗?

管不了,蜀汉后期人才凋敝,最多抓几批放谣言的人,可迫于豪强压力,很快就得找借口大赦天下,又把他们放了。

没办法,经济基础握在豪强手中,豪强手里有兵,有土地,还掌握着舆论大权。

蜀汉后期已经是个被架空的影子国家,经历的是历史上最可怕的舆论灭国。

钟会大军还没到,蜀汉政权就被这群豪强先从内部攻灭了。

……

思考完这一切。

刘云的思路大概已经清晰。

内部的问题急躁不得,如肉中拔刺,得一点一点处理干净。

目前得从广汉开始清理,为避免历史重演,该解决的,一个不能漏!

“这么说来。”

“新都王氏之死,和火龙烧仓应该是不同人所为。”

吕乂问道:“为何?”

“新都王氏,乃是蜀中豪右。”

“名士王累,曾在刘璋引刘使君入蜀之前,倒悬于城门死谏。”

“蜀中豪右大多与他一样,不喜外人。”

“一心想着引曹操入蜀,赶走东州兵。”

“自己人没必要互掐,东州兵作乱杀人的可能性最大。”

吕乂点头道。

“也是。”

“那么,火龙烧仓就必定是广汉豪右所为。”

刘云翻了翻广汉历来的县官名册,已经有所察觉。

一个名字,映入了他的眼帘。

“建安十九年后,绵竹县令,初为马幼常。”

“后来,马幼常调任成都令。”

“射坚,便在绵竹选取当地豪右,作为县令。”

“绵竹……郑度!”

绵竹、雒县的大水……

新都的火龙烧仓。

都是在掩饰,万安仓粮库被盗空一事。

“射坚死前,说有人逼他。”

“莫非,就是此案?”

为了确保事情准确,刘云再三问道。

“季阳,今年秋季大雨。”

“绵竹、雒县遭了水灾没有?”

就在广汉郡之内的吕乂应当知晓此事。

如同刘云预料的一样。

吕乂坚定地摇了摇头。

“广汉未曾有水患。”

清楚了……

刘云一把将案牍上的竹简清空,顺手摊开舆图。

益州的秋季大雨,发生在丙穴之战前后。

这个时间段,刘备还在赶路。

曹操急于拿下南郑。

作为蜀中粮道中转站的万安仓,一旦没了存粮……

刘备就算来得及北上,他也撑不了多久。

好在汉川之战,迅速以刘备在定军山的决胜告终,此事方才没有败露。

如今想来,蜀中的局势,可能要比刘云当初设想的还要糟糕。

即便是刘备在蜀中留下了两万大军镇压。

可马秦、高胜、张肃同时期还是在广汉作乱。

这几家豪强冒然堵上了全身家当,就不怕出事儿?

当然,如果是有人暗中策划,想趁机迎接曹操入蜀,当大魏的开国元勋,那么这一切就解释的通了。

“郑度,恐怕就是逆魏的校事!”

刘云做出了大胆的假设。

“射坚定是被校事府拿住了把柄,所以才会放任广汉贼兵四面抄略。”

“等到曹操败亡后……刘使君调集各方粮秣,发往汉川。可是万安仓已经空了。”

“为了弥补万安仓的亏空,郑度故意编造了秋季大水和火龙烧仓一案,掩人耳目。”

“射坚和他成了一条绳上的蚂蚱,走投无路。”

“除了杀死我,引起汉川动荡,去扰乱刘使君的视线以外。”

“他们别无选择。”

水落石出。

有理有据。

吕乂闻言满脸惊愕。

“升之果真有大才。”

“几个时辰,便看穿全局。”

“不,只是一种猜测。”

刘云整理思路,细细思索道。

“现在,还有一个最重要的问题。”

“百万石粮草,不是个小数目。”

“如果郑度真是细作,那他会把粮草藏哪?”

如果找不到粮食,汉川局势还是解决不了。

姜维很快从屋外走来。

“义兄,我方才审问过几个东州兵,他们说绵竹令郑度,经常出入射坚府邸。”

“粮草之事,恐怕就只有郑度知晓了。”

刘云点头称是。

粮草不能白丢。

必须追回。

如今射坚身死,郑度估计很快便会得知消息。

万一被他提前摧毁粮草,那可就大事不妙了。

“传令,鬼卒向北。”

“今夜,咱们就杀向绵竹!”

刘云抚剑而起,临行前,望向吕乂。

“季阳,事态紧急,广汉就暂且交由你来看守了。”

“翼德将军麾下的兵马,会帮你看住剩下的东州兵。”

吕乂恭敬的点头道。

“悉听尊令。”

鬼卒向北,一路风风火火。

张飞见刘云马不停歇,他都要累了。

“升之,又去哪?不如,歇下来跟俺和点酒啊。”

“去找曹贼的奸细!”刘云翻身上白马,言语简短。

张飞见刘云走的心急,料想也是出大事了。

他一口将坛中的酒水饮尽,怒目圆睁。

“哈?杀曹贼的人,俺就能出手了,哈哈哈。”

“升之,俺与你一同去!”

“好!”

二人纵马疾驰。

星天下,快马狂奔。

刘云目视天穹,尽乌云滚滚。

“这幕后黑手,还躲在云中,是害羞吗?”

“呵呵,不管你藏的有多深,我非要将你揪出来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