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小说 > 历史小说 > 我有一本大周科举全集 > 第7章:拜师入学

第7章:拜师入学

读书至傍晚时分,让萧华意外的是,二表姐让他一起去偏堂用饭,这下不用去吃那个冷馒头了,更不用小表妹偷偷摸摸给他送吃的了。

他心中既是高兴,又是诧异,二表姐心软了?

三人齐聚前院的偏堂,二表姐坐在上首,他与小表妹打横相对而坐,雕花的红木八仙桌上放着两荤两素,外加一汤盆的鲫鱼豆腐汤。

秦家讲究食不言,他只顾着埋头吃自己的,一开始还能保持细嚼慢咽仪态得体,只是这太过别扭,慢慢的那些斯文劲丢个干净,只顾着怎么吃的带劲怎么来。

小表妹见他吃的香甜,甜甜一笑,不时地给他夹菜。

他也来者不拒,唯独对鱼肉是一概不碰,这鱼小刺太多,他向来只吃豆腐喝点汤。

小表妹便将这鱼腹没刺的嫩肉拔下来,放进他碗里,见筷子上还沾着几丝鱼肉,抖了几下就是不掉进碗里,立马嘟起嘴角。

他趁机一口咬下筷上的鱼肉,惹得小表妹咯咯地笑,秦红玉见他毫无斯文可言,把她教的规矩忘个干净,双眉一横,用筷尾在他肩上敲了一下。

见他老实许多,心中猜测怕是这些天饿着了,这才放他一马,不言不语地用完饭。

他风卷残云般地扫完菜底,趁机了问了户籍之事。

“你我祖籍确实是建南县的。”

秦红玉边说,边招手阿秀和钟灵两个丫鬟过来收拾餐盘,小表妹给二人沏茶,“去年给碧玉的办户籍的时候,也顺带与你一并补缴了杂税,重新填了户籍。”

秦红玉只所以去办,其实是为了明年与他二人办婚事准备的。

“我无田无产,还要缴杂税?”萧华有些不理解。

“这些杂税都是均摊下来的,按人头摊的,以往只摊成年丁男的,现在几岁以上的孩童都要缴。如今府县里收不上田税,朝廷又加派辽晌,逼得下面的官老爷们,只能收这些不要脸的杂税来。”

听完秦红玉之言,萧华“啊”了一声,大为吃惊,没想到府县这么黑。

“好在你还未满十八,不算成年丁男,无须傜役,不然又得一笔开支才能打发!你若无钱去缴,躲了起来,官府自然不去追你,但你若是自立门户,光明正大的做事,还是得补上。”

“原来如此!”他算是明白了,难怪灾民四处逃。

第二天一早,他与秦红玉姐妹用过早饭,便提着昨天的束脩六礼出门。

周存阳家的学馆在龙浦镇的边边上,走路不远不近,过去也挺方便。

周氏是龙浦两大姓氏之一,祖上曾出过二品大员一人,进士数人,有些势力与名望,只是周存阳家不是主支,乃是旁支。

但不论主支还是旁支,这些年也是人才凋零,年轻的三代人里,只出过一位举人,进士更是一个没有,因此声望大不如前。

周存阳家是耕读传家,除了些许薄田外,并没有别的产业,到老也不过是个秀才,也息了上进的心思,又不想为他人做事,因此才以学馆为生计。

这回拜师入学,倒是没出什么岔子,周存阳年过半百,头发依旧乌黑发亮,身体硬朗,略有些发福,有些富态,看起来像个睡佛,总给人一种既没精神又人畜无害的感觉。

送了六礼和一两八钱银子的本月酬金,简单行了一个拜师礼。

周存阳喝了茶,并未讲一些收徒训导的话,只是叮嘱他用心读书,便把他打发了,让一位弟子领他熟悉学堂,再无别的。

这位师兄得知他已经学过蒙学,罗胜带他去经堂学经义。

学馆就在周家的家宅里,三进的大宅子,学堂设在中院里,共有两处学堂一处书房。

“罗师兄,这边怎么三处学堂?”萧华跟在大师兄罗胜身后。

“这西边是蒙堂,东边是经堂,正前的是老师的书房。”罗胜二三十岁的年纪,长相斯文,文质彬彬,就连说话都是细声慢语。

非常符合萧华想像中书生的模样,就是电影里那种,在风雨交加的夜里,进京赶考的书生模样。

罗胜的八股制艺水平在周存阳的众弟子中,算是鹤立鸡群的,哪怕周存阳自己都不一定能比的过。

因此周存阳让他来教这些学童,好处就是不仅免了他的束脩酬金,还会给他一些补贴。

大带小,算是私塾学馆中的传统了,如今蒙堂的课,几乎都是他教的,周老先生每天顶多去讲一会课,剩下的时间都是罗胜来督导,就连经堂一半的课,也是他来督导。

罗胜来此学艺十多年了,早在八年前就过了府试,成了童生,只是连考了几次未能过院试,中间又赶上父丧守孝,耽误了些时间。

按周老先生刚才所言,这罗师兄明年必能中秀才。

罗胜领他进了经堂,指了一个空的桌子与他:“这是刚辍学的师弟用的桌子,你暂且先用着吧!”

安排完,罗胜回了蒙堂去给学童们讲句读。

萧华在经堂里拐角的位置坐下,这经堂里只教四书,暂不教五经,今天周存阳教的是《大学》中的一段话。

“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则何益矣……”

只是听着怎么这么耳熟?

这分明就是照着《大学章句集注》读了一遍,连最基本的意思都没有讲,就把注解念了一遍,也不管底下弟子听不听懂,然后布置背诵加默写两连后,就完事了。

周存阳又以这句为题所作的一篇八股制艺范文发与众弟子,又是一番背诵加默写两连任务,明天要查。

一套流程走完,萧华算是明白了,这周老先生就是让大家强记范文,根本不讲解书意。

这种背范文也确实成为当下最主流的应考方式。

总结下来就是,简单粗暴见效快!

别人学个十几年才能深刻理解这经义中的道理,才能考中功名,而这种背范文的办法,往往只要记性好些,一两年能背上上千篇范文,通常考试的效果不仅不差,甚至还要好。

甚至有许多凭此办法中举人的,就连中进士的也有不少,这些士子往往连最基本的文意都不太懂,只是囫囵吞枣,懂个大概。

就这跟高考语文和英语大作文押题,背范文记公式是一样的套路。

而八股取士的一个弊端就是只以八股胜,其它科目几乎不重要。

大周朝有三百多年的科举历史,在这数百年的时间里,四书五经中可出的题目句子其实是有限的,极容易重复和被猜中。

特别是县试和府试,往往只考几篇四书义中的原句题,一般不会考乡试会试那种高难度的搭截题。

只要碰上自己背过的范文,当场写下来,略微修改一下,基本上就能过了。

正因此,那些押题的大家范文极受士子推崇,当然价钱也是极贵,看来自己的酬金买的就是这范文。

萧华从善如流,这种简单粗暴的办法,最合他的心意了,将范文一一滕抄下来,待吹干了墨,折好放在书娄里。

抄完后,开始背诵,背到中午,有些头昏,学馆里不管饭,只得回家蹭饭,好在二表姐如今转了性子,吃喝不再管他,他倒是不用和小表妹打游击。

下午回到学馆,蒙堂那边已经开启了传说中的下午半天自习模式,而经堂也是如此,周存阳直接躲进了书房里,不知道的还以为那房里有狐狸。

好在师兄罗胜下午过来,与诸位师弟简单讲了讲今天所学的题意和八股制艺的规范与要求,一番下来,让萧华觉得大师兄才是真正的先生。

大师兄的脾气也是极好,很有耐心,不管是谁问,总能给你一个答案,若是他也不知,也会承认,极为谦虚诚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