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小说 > 历史小说 > 大明柱国 > 第六十六章:都喜欢抄家

第六十六章:都喜欢抄家

癫狂的杨本昌原地打转,像极了被狼群围困的羔羊。

他发疯,

他发狂,

眼睁睁看着家眷一个个倒在地上。

张苍水想起沈炼被杀的一幕,想起两个哥哥被杀的一幕,慢慢提起手中的弯刀。

“噗。”

癫狂的杨本昌顿时安静下来,脑袋在地上打滚。

张苍水本来以为自己会激动的大喊,会激动的热血沸腾。

什么都没有。

他很冷静,冷静的有些不合常理。

张苍水慢慢走到脑袋旁,抓起发髻,把脑袋装进马背上的布袋里。

马六他们屠杀完毕,现场没有一个活口留下。

当然,按照计划,留下了一个妇女和一个小孩。

妇女是杨本昌的正妻,小孩是他的儿子。

不能叫做小孩,毕竟已经17岁了。

孩子吓的屎尿拉了一裤子,妻子吓的跪在地上,求饶的勇气都没有了。

“干你娘,说好了给老子留一个!”

马六气的大骂韩三平,责怪他下手太快,一个小妾都没有给他留下。

韩三平知道马六的臭毛病,调侃般说道:

“不如趁热?”

“滚!”

马六淬了口唾沫。

“把两人押进马车,留着有用。”

张苍水命令沈武把杨本昌的老婆孩子扔进马车。

大伙把现场清扫干净,尸体全部堆在一起,准备天亮之后点火烧个干净。

接下来就是狂欢,

彻头彻尾的狂欢。

杨本昌太有钱了。

银票3万两,

现银3000两。

珠宝,玉器,首饰,字画,瓷器装了二十几箱。这些东西保守估计也值5万两银子。

除此之外,珍贵药材,诸如人参,鹿茸,灵芝。

珍贵香料,

珍贵佛珠,串珠,佛经,杨本昌竟然信佛,找谁说理去。估计是杀人太多,晚上睡不着觉。寻求心理安慰。

珍贵书籍,杨本昌不读书,但是搜集孤本,野本,本来是用来送给严嵩父子的,可惜只能便宜了李成蹊,张苍水对读书不感兴趣。

房契,地契20多张。

大同宅院三座,宣府宅院两座,张家口商铺一座,延庆州商铺一座。

张家口良田1200亩,晋商范明为了巴结杨顺,私下送给杨本昌的。

洋河水田500亩。杀良冒功,趁势侵占。

桑干河滩涂田1500亩。怀来卫千户贿赂杨顺,转交给杨本昌的。

大同府良田3000亩,杨顺私产,不知道为何地契在杨本昌手上。可能杨顺自知仇家太多,分散保存。

整整47个大箱子,价值20万两,妥妥的万贯家财。

这还是杨本昌私产,他爹杨顺只会更多。

果然上差都喜欢主持抄家,油水大大滴。

除了这些,还有4匹上等战马,五辆黄花梨木制作的马车,装备,武器,粮食自不在话下。

最让李成蹊高兴的是20把唐刀。

做工精良,削铁如泥。

这些唐刀是20个家奴的武器,拿在他们手上,纯属浪费。

32人兵不血刃,只有韩三平两个手下在冲锋的时候,马蹄子拌在石头上,跌落马下,受了轻伤。

“我们高估了家奴的战斗力。”

李成蹊来到张苍水身边,感叹的说道。

堂堂宣大总督府,就养了这么一群废物。难怪大明军队毫无战斗力。

“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

张苍水不屑的回应。

“什么意思?”

这个后代的名词让李成蹊皱眉头。

“嘻嘻嘻,就是字面意思。”

张苍水笑呵呵的说道。

李成蹊茫然的回味张苍水的话,忽然恍然大悟,咧开嘴笑了:

“你文章不咋地,俚语倒是会不少。可惜了这么聪明的脑子。哈哈哈...”

清点战利品,所有人激动的一夜未睡。

全都在盘算应该怎么花钱。

李成蹊倒是冷静,他这次出门应的是游击鞑子骑兵的名义,总要真的砍几个鞑子脑袋才能向马林交差。

第二天一早,大伙点起熊熊大火。

黑褐色的烟飘荡4,5里地。

躲在龙门所内的大明将士知道这些烟雾是焚烧尸体形成的,更是吓的不敢出城。

一切收拾完毕,

张苍水跟李成蹊换上鞑子战袍,并排走在前面,带领队伍成一字长蛇,在龙门所眼皮底下耀武扬威的离开。

因为闹鞑子,路上非常安静。

看不到一个人影,连草地上的野兔都吓的躲在地窝里不敢出来。

太多的细软拖慢了行军速度,队伍走了一天,无奈选择在小树林扎营。

日上三竿的时候,队伍继续前进。

明目张胆的从延庆左卫的城堡下经过,竟无一人敢阻拦,连询问的勇气都没有。

两天后,

一行人来到延庆州外的鸡鸣驿。

鸡鸣驿烧成一片废墟,黑乎乎的断壁残垣像是鞑子的警告,让大明军民修葺的心思都不敢有。

“把人带上来。”

张苍水命令沈武。

沈武二话不说,翻身下马,钻进马车把杨本昌老婆拽出来。

妇人的精神已经奔溃,木讷的跪在张苍水马下,等着张苍水问话。

“你们在哪里汇合?”

张苍水问道。

“十二字暖铺。”

妇人条件反射般回答。

她已经忘记了绕弯子,忘记了耍心思,成了一问一答的行尸走肉。

九边之地原本都是不毛之地,卫所建立后,为了方便,取名很应景。

拿宣府举例,

从南城门出来三里,建设了一个村堡,名字取一字暖铺。

再走三里,取名二字暖铺,以此类推。

最多的大同府,一直排列到十字暖铺。

延庆州人口少,地盘小,军户不多。

十二字暖铺是它最外围的村堡。

杨家父子心虚,从来不敢接触大城市,只能在郊区行走。

十二字暖铺往北便是居庸关。

只要进入居庸关,杨家父子便安全了。

“什么时间?”

张苍水问。

“24日早。”

妇人回答。

24日早晨,也就是明天早晨。

张苍水跟李成蹊商量,决定放弃在鸡鸣驿修整,队伍继续赶路。

天黑之前,队伍来到距离十二字暖铺南方五里的地方扎营。

这是一个小山包。

周围是一片稀树草原,点缀着一片一片的农田。

背风,

靠水,

干柴遍地,

是个极佳的露营地。

三天行军,战士们没有一个喊累。

杨本昌一人便抄得20万两,杨顺这个大肥羊岂不是更多。

每个人都在憧憬明天的收获,一个个喜笑颜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