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小说 > 游戏体育 > 我是阿森纳老板来自修真界 > 第五十六章(番外)中国足球

第五十六章(番外)中国足球

接下来的内容,笔者会比较克制地说,原因不必多讲。

勿喷。

--

中国足球差,很多人把一切原因归咎于体制问题。

对此我不太赞同。

就目前的现实提出一种假设...

若中国是一个欠发达的,完全按照市场运作,没有政府干预的资本主义国家..

中国拥有14亿人口,人多地少,土地关系紧张…

没有球迷文化和市场基础…

所有足球俱乐部都在年年亏钱...

谁还会继续修足球场?

谁还会继续投资足球?

没人。

资本是逐利的。

资本家全去搞房地产了。

搞足球能带来的社会影响力要看运气,而且大多数情况下,这种影响力还是负面的,需要通过投资足球打广告?企业真不如直接做慈善公益或者买广告。

可能有资本家会投资足球,那是在圈地,那是在骗取政府补贴,也有可能是从事洗钱等不法行为…

没有体制的帮扶和补贴,没有体制的监管,允许资本家随意变更土地使用性质,兼地、做账和搞开发...中国甚至没有足球,球员全留洋好了。

我们搞足球的目的不是要成为五大联赛的附庸,而是商业联赛和国家队齐头发展。

先进步再接轨,而不是先接轨再进步。

--

“足球是永远不可能赚钱的。”聪爸说的。

是个投资方都能看出中国的环境不太适合搞足球。

搞足球必须要政策帮扶!

愿意搞足球的企业家,必须大力支持!

政策真的给了足球不少优待。

至于行政干预足球...

至于足球俱乐部没有经营自主权...

至于“管办分离”为什么那么艰难...

咱也不清楚,反正专业人士肯定有自己的顾虑和考量。

嗯...专业人士。

中超商业联盟已经开始筹备组建,自主经营的关键一步已经迈出,接下来就看中超俱乐部怎么盈利了。

如果“更商业化”还是玩不转足球,可就没法再让体制背锅了。

--

搞商业足球是需要球迷基础的。

曾经有一段时间,中国球迷多,体育氛围好,确实有搞商业足球的基础,但那段时期还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摸索阶段,各行各业都不敢太出格,你谈彼时的体制对足球商业化有一些破坏,无可厚非。

可经过那段难以言喻的黑暗低谷期后,球迷热情早就消失殆尽了。

中国现今有多少球迷,有多少付费球迷?

绝对不要高估球迷的数量。

中国足球巅峰时期,还是举国体制培养足球运动员的时代。

--

年轻人没有经历过02年世界杯...

包括我。

没有一同跟随国足成长过。

没有跟着国足经历过那些悲喜交加,无能狂怒,大起大落。

那批曾经无比热爱国足的球迷已经开始变老。

年轻的球迷,形单影只,势单力薄,根本无法占据舆论话语权的高地。

舆论有多重要?

舆论对足球不好,直接影响足球未来发展。

专业的足球新闻没有市场,只能在小众的足球社区供球迷自娱自乐。

娱乐新闻盯上了“足球”这颗有缝的蛋。

拿国足调侃,煽动大众负面情绪,流量爆棚。

自媒体,别有居心的营销号都在这样干。

很诧异吧,没人止谣辟谣。

领导不会说话,他们是实干家,只看成绩。

足球公众人物不会说话,为中国足球说好话的代价太大,而且足球界缺少郎平、姚明这样的重量级人物,没人有话语权。

用幽默段子,用尖酸文章,用挖苦国足的短视频,去无情收割着吃瓜群众的流量,这是在摧毁国足的未来。

一张中国台湾媒体报道的“国足白斩鸡”照片天天被媒体拿来说三道四。

有良心的媒体不会这样干,去争取做中国球员的人物专访,去挖足球故事,正能量或许没有负面报道流量大,但有良心的人不会只追逐流量,他应该凭自己的良心去赚钱!

诚然国足存在很多问题。

但“足球”被污名化是一项社会问题

这是一项运动的损失。

提起足球,人们先想起“酒驾”,“斗殴”,“没素质”,“没文化”,“菜的抠脚”,“假赌毒”,中小学生普遍更喜欢打篮球,舆论发挥了很大作用。

培养一名职业运动员有多不容易?

你把鲁能或者恒大的足球学校名单拿出来看看,每年能踢出来几个?

小球员都承受着巨大的舆论压力,日复一日的枯燥训练,不敢犯任何错误。

年轻的球员真的需要鼓励,而且杰出的足球运动员普遍都是有“棱角”的球员。

中国男子足球国家队的球员甚至都不敢接受媒体采访。

主教练接受采访都是如芒在背,小心谨慎,不敢说错半句话。

这是球迷的胜利,舆论的狂欢。

职业球员个个都被骂得很惨,亲戚家属全被人肉出来,网友拿着球员女友的照片,一顿评头论足,说人工作怎么样,长相怎么样,还有更下流的事情,不扒出丑事来誓不罢休。

就这样下去,未来谁还愿意踢球?

人人都想找一份体面的工作。

足球世界需要偶像。

如果踢足球不体面。

至少中产阶级家庭是不可能让子女参与这项运动了。

至于穷人,踢足球太奢侈了,这绝不是第一选择。其他体育运动,通过刻苦训练,能拿奖牌,同样可以改变命运。

--

人们都在等待国足冲进世界杯。

即便中国再参加一次世界杯,想要回到国足2002年世界杯出线,举国沸腾的黄金球市年代,也是绝不可能。

那届国足有实力,也是凭借了一些运气才闯进世界杯。

很可惜,中国足球世界杯出线太早了。

一头扎进舆论场里,赶上了民意最沸腾的年代,承受了太多炮火。现在人们才恍悟过来,原来那是巅峰啊。

平心而论,中国足球有这样和那样的问题,其他行业就没有吗?

水越深的地方,越是暗流涌动,水面越平静。

中国足球能被暴露出这么多问题,只能说明池水太浅。

有人坏到无法容忍,有人破坏行业默契,当行业默契被打破,好心就变成办坏事。

那段足球低谷期已经过去了...

庆幸还有一群无名英雄一直在坚守,才保留了青训火种。

庆幸还有一群大老板明知道搞足球是个坑,没有经济回报,可他们居然因为喜爱,或许还有其他因素,还是义无反顾地投身于砸钱挨骂的事业。

庆幸球迷还在,虽然跟起点体育频道一样,有些小众,有些凉凉,但球迷还有球看不是吗?

足坛丑闻被披露,球迷才知道了体育精神与职业道德;

国足被日韩吊打,球迷才知道了足球青训的重要;

国王董之后,球迷才知道了如何保护张希哲,武三石这样的球员。

更多的球迷知道更加全面看待问题,不再只是辱骂球员,喊教练和足协主席下课。

这就是进步。

球迷开始组建球迷协会,知道行使舆论监督,理性发声,用正确的方式让足球走上正确的轨道。

但支持的力度真不够。

因为人少,更应该团结。

如果每一次国足惨败,都要引发一轮领导班子下课,都要一份新的改革方案出台,改革没有连贯性,这样的变动对足球事业的破坏是巨大的。

领导喜欢插手足球不是因为瞎指挥,是因为事件造成的社会负面影响太大,必须官方作出反应,这份影响力是媒体和公众赋予的。

少一些戾气,多一些理性客观的评论,若评论能成为热评,被其他球迷或者吃瓜群众看到,改变他们内心的想法,消除公众对于足球的刻板印象,足球就有希望了。

--

世界杯都扩军48支了,中国队参加世界杯不远了吧?

必须的!

为了筹办2021世俱杯,2023年亚洲杯,国内批准了12座专业球场建设项目,未尝不是为世界杯作准备。

12座球场中包括在网上引起广泛讨论的恒大莲花球场。

莲花球场一点也不丑。

华丽,醒目。

莲花球场能引起吃瓜群众对于审美问题的讨论,能引发大众对足球场的高度关注,这是空前成功的一次足球营销。

莲花球场注定要成为城市地标建筑,注定在中国足球史,世界建筑史上留名。

具象建筑没什么不好的,主要看将来的效果。

莲花球场已经成功了。

--

值得一提的是,

1930年第一届世界杯在乌拉圭举行。

2030年是世界杯成立100周年,百年大庆。

中国正在大修球场。

2030、2034、2038……

中国申办世界杯,应该不远了...

留给中国队的时间真不多了...

--

有一些懂球帝,玩过足球经理人的游戏,能叫出几个球星名字,就认为自己比主教练还懂战术,比球队管理层更懂足球经营。

连自家主队的组织结构和经营管理模式都不清楚...

连阴阳合同,洗钱,避税的简单操作都没见过...

他说他懂球,让主修过经济学、体育管理学的业内人士情何以堪?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专业人士肯定比业余爱好者懂球。

他敢胡弄,绝不是傻,那是心里有鬼。

--

阻碍足球发展的因素:

1、普及推广成本过高,穷人玩不起

2、球迷基础薄弱,市场开发不足

3、足球成材率低,公民更重视文化教育

5、足球氛围太差,舆论在推波助澜

6、新兴娱乐产业压榨足球生存空间

7、欠缺一些运气

8、运动员职业道德,自律

9、足球长期处于落后局面,技战术,基础设施各方面长期落后

10、制度管理存在问题

……

我们爱上足球,不是因为胜利,而是因为渴望胜利。

道阻且长,前路茫茫。

面对困难的最好办法就是微笑着面对它!

国足,加油!

奥利给!

……

PS:知道写国足会劝退读者,我还是写了两章。感谢没被劝退和以身试毒的书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