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小说 > 历史小说 > 大秦之神帝 > 第六十一章 各自为政

第六十一章 各自为政

却说到姚贾进言劝扶苏早登帝位,并未提及对于任免叔孙通的看法,但实际上隐约有不同意扶苏此番决定的倾向。

李斯也暗自思索,莫非昨日姚贾登门拜访是早就算计到今日情况,按常理来论,叔孙通不过乃是儒家士子,既无军功,也极少参与秦帝国政事,平日里多与邹彧走动,邹彧已然年高,他日致仕归乡,叔孙通成为奉常人选,倒是更为妥当。况且这扶苏长年在九原郡,很少在咸阳城,虽好儒术,但在始皇帝驱逐方士之后,其余百家诸子学者也多有受到波及震慑,扶苏自然与这太学之人罕有交集。为何会突然做出这番决定。

蒙恬与这叔孙通此时则都沉默无言,此间朝堂之内,眼下正是群臣与扶苏商议与己有关的事项,太尉一职与总领政事,这两件事合二为一,对于秦帝国来说目前虽看不出有什么影响,但对于这整个帝国中枢则是极为重要。

太尉一职自始皇帝时便设立,几十年间一直形同虚设,概因秦自封爵,位列诸侯之后,军权对于整个国家来说极为重要,帝国未统一之时,兵权为谁所掌控,则权势无二,故而始皇帝总揽军权,每逢战事,先行拜将,战事一了,便立刻交付虎符兵权,断了拥兵自重的可能。

想当年始皇帝用尉缭之策,命李信为将,带兵伐楚国,李信恃勇前进,被项燕大败而走,始皇帝无奈亲到频阳县欲拜老将王翦出师征伐,王翦请兵六十万,临行之时数次向始皇帝请求赏赐田园宅邸,皆因了解始皇帝性格强厉而多疑,以此推之,太尉一职从不授人也是如此。

蒙恬倘若开口请辞,未免有驳公子扶苏好意,又恐在朝堂内落得个虚情假意的名声。反之主动应承,就是扶苏公子不担心自己会拥兵造反,自立为王,朝堂内人心难测,一旦构织罪名安到自己身上,到时候更是陷于两难之境。

叔孙通此时倒是心平气和,一来担心邹彧身体,注意力不在这些朝臣争论之上,二来自从昨夜被扶苏当面交托重任后,就知道目前扶苏还未登基,且根基也不稳,所依靠的不过乃是蒙恬一人。

其余朝中臣子,冯去疾乃是两朝老相,为人谨慎,如今年事已高,仅存德望。李斯此人,叔孙通则是颇有偏见,师从儒家,但却行法家之事,不伦不类,有背叛之嫌。

冯劫身为御史大夫,与其父同列三公,到底还是冯家血脉,不出圈层。

又说道这姚贾,叔孙通也有所耳闻,私下没有过交流,知之不多,只知道为人有些暗昧,不苟言笑,城府颇深,又掌刑狱司法之责,手中权势颇大,始皇帝对其也是甚为器重。此番出列进言,劝扶苏公子早行登基,也的确无可厚非。

总归下来,扶苏此时贸然授官改制,面对的不仅仅是这朝堂百官,更是整个大秦帝国施行几十年的体制。不过叔孙通知道扶苏心怀百姓,有改革重塑朝纲的宏图大志,自己也有着发扬光大儒术的意愿,无论前途如何,自然也要一展身手,否则枉费腹中经论。

扶苏看着这章台殿内尽皆面色端恭的一个个,倒是觉得有几分意思,便也暂且搁置了授官的打算,自己先登基为帝也是极好的。

随即扶苏呵呵一笑:“好,你们说的有道理。”

话音刚落,李斯,姚贾心里都暗暗松了一口气,就怕扶苏执意为之,到时候劝谏不成,反倒局面难以收拾。

蒙恬也松了一口气,以自己对扶苏公子的了解,知道一旦做了决定,极难劝服。眼下最为重要的便是登基,一旦扶苏登上帝位,自己多年夙愿便能成真,到时候一心辅佐,官职爵位对于蒙恬来说根本算不得什么。

却说任猛自从昨日去了赵河府上,被其嘱托今日殿上力辞郎中令一职,早就暗暗自心底计划如何去说,任猛身穿一身平民之服站在殿中,其实早就感受到异样的目光,这些人自然认得任猛乃是昨日郊外浴血奋战,无心害了二世皇帝的人,一早到这章台路上就纷纷议论,却是不知道为何这个平民也出现在朝堂之上。

话说回来,任猛自昨日散朝之后,乃是被赵河叫到殿上,与李柱,刘化和姜夔三人共同被封予官爵,朝堂之上除了个别人之外,多数不知道任猛领了郎中令一职,李柱,刘化,姜夔三人则是因为抄了赵高府邸之后,到了咸阳官署,下面属官奉上了朝服,是故身着朝服入殿,人员众多,认不得也实属正常。

而任猛听了赵河之言,自作主张并未穿朝服入殿,加之其身材高大,自然比较显眼。

任猛从官员队列中走出,随即跪伏在殿,有些人此时恍然大悟,恐怕此人是前来殿上请罪的。

扶苏看到殿下有人跪倒,这才注意到原来乃是任猛,还穿着一身平民服饰。略微有些不解:“怎么了?任勇士,你是有什么事吗?”

任猛听得扶苏言语之间颇为关切,心中感激,紧接着说道:“公子,草民自昨日受公子之命,担任郎中令一职,回去之后想了一晚上,觉得我实在没有能力担当此大任,还望公子能够允许草民辞去此职。”

扶苏听后,微微一愣,怎么昨天还好好的,被任命之后,面带喜色,才一个晚上就变卦了。其余刚才以为任猛来请罪的官员也有些瞠目结舌,真是没想到一个市井猛夫竟然在私下被封官,还是郎中令这么一个极有分量的职位。更没想到这大高个子还要辞去,也不知道搭错了哪根筋。

赵河此时肃然站立在自己位置上,也不去看扶苏的反应,倒是把注意力放在同在殿下的其余众多官员身上,意在看看这些人到底都有什么反应,又有哪些人心中属意这郎中令一职。

姚贾此时在官员队列中,眼睛微微眯了一下,看来这个勇士身后定然有人在帮忙指点,否则怎么会在此时众人眼下辞掉如此高位。

治粟内史郑国此时也心中盘算开来,从昨日郊外首先是一帮陌生面孔冲将出来,围剿赵高,反倒差点被外围甲士取得性命,在危急关头扶苏挺身而出,才让局面立刻调转。论这计划并不妥当,甚至有些莽撞,并且最早冲出来的九人战斗力高下不一,组织分工也不很明确,全是场上随机应变。

这样说来这场计划乃是仓促而就,并且这些面孔自己毫无印象,墨家那边也没有任何刺杀消息,这样就排除了墨家参与的可能。而蒙恬先是被劫出狱,还是堂堂的廷尉狱,姚贾向来行事无纰漏,出现这样差错,不得不怀疑是否掺杂其中。及至刚才姚贾劝谏扶苏,隐隐有与左丞相李斯站在一条线上的趋势,莫非这后面是因为李斯与赵高产生龃龉,而与蒙氏兄弟,姚贾共同谋划。

郑国推究细思下来,顿时感到不寒而栗。此前始皇帝身死,胡亥登帝,扶苏被赐死,蒙恬被羁押,到今天扶苏不日登帝,蒙恬官复原职,姚贾与李斯隐隐唱和,都连起来的话,就是二子夺帝!

又想起墨其给自己的密信,其书信乃是月余前写就,提到天色之将变,劝诫自己早做预备,墨家门徒奔赴咸阳等言语。莫非巨子早就知道会有这突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