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小说 > 历史小说 > 大明天启年 > 第七十七章 镇压东林党(四)

第七十七章 镇压东林党(四)

朱由校曾经仔细思考过东林党为什么能够把控万历后期以来的朝纲。

一方面是由于申时行、沈一贯这样的能人纷纷被赶回家里种地去了,剩下的人在政治上根本玩不过叶向高这个老家伙;

另一方面就是他们在真正意义上将大明上下几乎所有阶层的人团结在了一起,只有两个例外:皇帝和百姓。

在万历三大征打完之后,张居正变法带来的红利事实上已经吃完了。急着充实国库的万历皇帝便把心思打到了各地矿税上,不料却遭到了东林党言官的激烈反对。

按理说,天下的矿产都是皇帝的!皇帝采自己的矿,关你东林党甚事?

根据言官们自己的说法,他们是“为民请命”,皇帝想征收的矿税“酷烈尤甚征饷”,所以正义的东林党要代表月亮……

不对,是代表大明人民抵制万历皇帝朱翊钧这不负责任的行为。

要是朱由校能回到万历年间,肯定会不屑的吐出两个字:“戏精”。

东林党的言官们在上本之前可曾问过大明的百姓们,他们愿不愿意“被代表”?

事实上,那些矿产若是不被皇帝开采出来,就会被当地的世家大族偷偷的发掘出来。他们说的所谓“为民请命”,可是为百姓请命?

这不过是东林党巧言令色,沽名卖直的手段罢了!

在这肮脏的交易下,东林党人得了名,扩大了其影响力,也获得了更多官员的支持;

世家大族和豪绅巨商则是疯狂地开采着本来属于皇帝的矿产,所需要付出的不过是为东林党摇旗呐喊几声而已。

皇帝和百姓的利益则是被大大的损害了。

对于皇帝来说,只要到了收不上来税的地步,再等到其内库的银子也消耗殆尽的时候,便只得向百姓摊派,征收苛捐杂税;

百姓的生活本来就水深火热,再加上这些额外摊派的银子,他们似乎除了造反之外便只有活活饿死一条路可走。

一旦发生民变,站在舆论高地的东林党就会对皇帝展开最猛烈的炮轰,大肆批判皇帝制定的制度,迫使皇帝收回成命。

皇帝的政策被破坏,因此依旧收不上税,只得继续摊派,如是继续恶性循环。

若是站在局外看,这似乎是个完美的闭环。就算是朱由校也不得不惊叹于叶向高、顾宪成、李三才等人的鬼才。

在封建制度下,他们的这种方案几乎是限制皇权的唯一一种办法,那便是挑起皇权和大明其他所有阶层的对立。

可惜啊,这次他们的完美闭环方案碰到的是朱由校。

不同于喜欢修道的嘉靖,喜欢美人的隆庆以及喜欢抄家的万历,在大明朝近一百年来的皇帝中,朱由校可以说是名声最好的一个了。

一方面,他算得上是广开言路,将邹元标和他的一众学生拉进了都察院做御史以澄清吏治;

另一方面,他一手推动了剿奴捐摊派和江南地区的产业改革,直接为大明朝找来了近千万两银子,几乎可以称之为陶朱再世;

再接着便是他对戚家军枉死将士们的收殓了,这也着实是收拢了大波大波的人心。

最关键的还是百姓对朱由校的支持。对于大明的百姓来说,这位天启皇帝和其他的皇帝老爷们是不同的。

至少这位天启皇帝还会为了打建奴而向自己这些穷苦人借钱;而其他的皇帝在他们心里几乎都只留下了一个刻板的印象,不像朱由校这么贴近百姓。

以操控人心而骤然得志之辈,必将因为人心向背而遭到反噬;由此看来,东林党的失败根本不足为奇。

……

林礼守在朱由校的书案旁,好奇的看着正在奋笔疾书的朱由校。

皇上昨日派自己从吏部取来了全体京官的花名册之后,便对照着前几日官员们的上书在花名册上勾了几个名字出来,然后便铺开宣纸,挥毫蘸墨,一写便是一天。

林礼曾被王安送进内书房学过几年,在太监中算得上是饱读诗书的那一类。

趁着朱由校没注意,他赶紧伸长了脖子偷偷瞟了一眼。只见五个龙飞凤舞的大字在纸上十分醒目地摆着:“东林点将录”!

朱由校从来不信奉什么“退一步海阔天空”。他的人生信条与这句话恰好相反。

东林党的官员被自己拔掉了,但是这并不代表他们从此就退出了大明的政治舞台。

叶向高这只老狐狸还在家里等着东山再起,大批支持东林书院的举子也只是慑于自己的惩罚才不再发声。

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啊!

朝中的官员对东林党还是抱有不小的同情,各地的学子对他们也是心怀敬仰。可以说,这次东林党虽然是大败亏输,但是其基本盘依旧保持着完整。

东林党必须被摧毁!连一点点翻盘的希望都不能给。这也是朱由校编撰这本“东林点将录”的根本原因。

东林党的基本盘是大明的官员和学生,而朱由校的基本盘却是大明朝两万万百姓!

整个大明朝最有名的两本书便是《水浒传》和假借水浒传故事架构的《金瓶梅》。

朱由校其实老早就对这位写出千古第一奇书的“兰陵笑笑生”心向往之,可惜始终是缘铿一面,难得一见。

就连锦衣卫都找不到此人的踪迹,只知道是活动于江浙一带,此后便再无消息。

至于大明朝屡禁不止的《水浒传》,不提也罢。官府越是查封,百姓们就越想看看这本书里面究竟有什么东西。

这场官府和百姓之间的拉锯战一直持续到万历年间才以皇帝的不再过问作为终结。

若是在街上随便拉住一个过路人,他可能不知道当今首辅姓甚名谁,但一定对梁山一百单八好汉如数家珍。

“林礼,去请韩阁老来。”

朱由校放下笔,伸了个懒腰,对一旁的林礼淡淡地说道。

突然他注意到林礼正眼珠不错地盯着桌上的《东林点将录》,不由得笑道:“看得出朕写的是什么吗?”

林礼弓着身笑道:“回皇上的话。这个奴婢还是知道的,梁山一百单八将嘛!”

朱由校有心逗他一逗,板着脸说道:“朕怎么记得这《水浒传》可是禁书哇!”

林礼心智说错了话连忙跪下,连大气也不敢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