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小说 > 言情小说 > 云间柳隐 > 垂杨碧(四)

垂杨碧(四)

一直习惯了早起,天色才露微光,杨爱便起来了。

推窗便见水光粼粼的一个大湖,湖边高低村落着亭榭楼阁,还有寺庙高塔,光秃着枝桠矗立的树木夹杂在常绿的乔木之间,在这晨雾中,倒也是一景。

绫儿早已过来伺候洗漱,影怜在镜里看着绫儿梳头,闲闲的问道:

“这外面是什么湖?”

绫儿两手并不停,口中爽快的道:“这是白龙潭,并不在城里,但是比城里还繁华,听说还有个龙潭八景的说法,有月印潭心、芦庵听雨、柳荫什么……哎呀!”

“柳荫渔唱、大寺晚钟、翠华旭日、西林夕照、远浦归帆、堂荫余碑。”

绫儿又惊又喜,欢快的笑道:

“呀,姑娘怎么知道的?”

“我知道什么呀,书上看来的。没想到我如今也会住在白龙潭,宋人杨万里有诗说松江蒪菜,道是:鲛人直下白龙潭,割得龙公滑碧髯。”

绫儿惊讶道:“原来白龙潭还在诗里,姑娘真博学。”

影怜一笑。

一时吃过了早饭,便听宛君的声音在外面道:

“妹妹起来了吗?”

绫儿走上去打起毡帘来,杨爱早迎至门边道:

“姐姐请进。”

宛君虽是打扮齐整,却像是一宿没睡的样子,身上还带着酒香,可精神却还好,亲热的笑语:

“我来瞧瞧你可歇好了。”

见杨爱穿着自己的一件石榴红妆花通袖袄儿,金枝线叶沙绿百花裙,头上两三根钗儿,脸上妆容浅淡,与自己穿着这衣裳时完全不同。

宛君点着头儿赞道:

“好个妹妹,这才是你呢!只是我的这衣裳你穿着忒宽大了,颜色也老了些,委屈你暂且先对付几日,裁缝今儿午后才来呢!”

杨爱让宛君坐,自己站在一旁道:“姐姐为我准备得这样齐全,我在姐姐这里也不是只有三五日,要让姐姐费心的还多呢。”

绫儿端了茶来,宛君抿了一口,又笑吟吟拉着杨爱坐了才道:

“我也难得有人说说话,云翾妹妹数年不见,就只求我这一件事,我若是不把你安顿好,可怎么见她呢?只是云翾告诉的我也不真切,也不知你还需要什么,要看何书,一并告诉我吧。”

杨爱随身所带也只有当年离开云翾时的几件旧衣,想着来到这里自然只能依靠她,便道:

“姐姐既然说了,我倒想跟姐姐要些子书看看,再者,若有儒士冠服更好了。”

宛君一听,又打量了她一下子,恍然大悟道:

“怪不得云翾妹妹这么看重你,我有好些年没见过她了,她这些年可好?不过她听见你要穿儒服,怕是要说上你几句了,她如今还这么守着规矩吗?”

杨爱低头沉吟,思绪瞬间回到从前:

“我也快两年没见着了。从八岁起我便跟着云翾姐姐。琴棋书画、诗词歌赋,都是姐姐教的。除了咱们这行要学的以外,还请了先生教我们读了些书,我们还玩笑着说倒像是要我们考个女状元。姐姐的兰花极好,也曾用心教了我。只可惜我未能报答一二,如今又……”

宛君对杨爱在周家的境遇有所耳闻,见杨爱述及不堪之事,怕她难堪便笑着打岔:

“哪儿有什么可惜了的,不过是白吃了她几年饭罢了。也该,谁叫她那样小器,也不来瞧我。”

杨爱见宛君拦她的话,心知其意也抿嘴笑起来:

“如今又来白吃姐姐的了。”

宛君正喝茶,一口茶刚到了嘴里,听见这话差点呛住:

“我说错话了不是?你别当真和我计较。”

杨爱摇摇头,认真道:

“云翾姐姐早说过姐姐你是豪侠之人,我这话却也不全是玩笑话。昨日姐姐说以后再筹谋,我也想着先搅扰姐姐这几个月,也见识一下本地风物人情,也要在姐姐这里学一些功夫,这两年都生疏了。这样姐姐可方便吗?”

宛君喜道:“我就喜欢这样爽利性子的人,况我一见便知你不是俗人,百年也难得一见的,别说是云翾拿我当个可信的人将你托付给我,就是你自己来投靠了我,我对你也是这么着,谁让我一见你就喜欢呢。”

杨爱心中感激,便起身郑重的向宛君深深一拜。

宛君款款起身,依旧笑吟吟的却也并未拦阻:

“我且受你这一礼,以后可别如此了。要什么书写了单子,你也别送了。嗯,我看你是要去考个女状元。”

**

午后裁缝来量了尺寸,选了布料,绫儿已拿了单子出去买了好些书回来在那里收拾,杨爱自在窗前的案上摆着笔墨,忽然想起一事,便问绫儿:

“绫儿,我怎么会来这里,你知道底细吗?”

绫儿正将一部书放在对面壁上的书橱里,回身道:

“我只知道前几日宛君姐忽然忙忙碌碌,四处打探,昨儿和吴大娘一起跟你回来的,我看着像是仓城外头红鸾阁的老妈妈,怎么回事我却不清楚。哦,喜儿姐姐肯定知道,我去问她。”

杨爱忙道:“那你先别收拾了,帮我问问去!”

绫儿答应着去了。

门外木楼板上传来绫儿的脚步声,杨爱心中猛然一阵纠结,她既想知道宛君为她做了什么,又怕知道了,自己承受不了这样的恩惠。更怕的是,自己辜负了云翾和宛君两位姐姐的心!

杨爱跑到门口低声叫道:

“绫儿!”

绫儿忙回来道:

“姑娘,怎么了?”

“别问了!”

“哦!”

杨爱感激宛君,原也想着自立自存,留心学艺之外,时常打听本地风物,在周家的种种恍如隔世,从脑海中渐渐的淡去。

自七十年前,隆庆开关以后,松江府借了海上贸易的东风,比先繁盛了好些。松江大米、棉布等内销外贸,更有名动天下的露香园顾绣、谈笺等。松江府城也成了东南一大都会,名园星列,甲第入云,府城内东南西北,不是官署和官员宅邸,便是商户所在,并无一毫空余之地。

松江府署衙门、华亭和娄县县署衙门,都在这府城里,城中居民不下十万,知府方岳贡为官清明、民多爱戴,府治之所民丰物阜,秩序安然。因经济发达,府城已然无法满足需求,城外又有新城,如西门外有仓城,而南门和西门之间,更有世家望族府第鳞次栉比,街市人流如织,松江几乎已无城里城外的区别。

地处富裕之境,故而风月之所亦不输南京这样的留都富贵之所在。

寒秀斋是松江最具盛名的风月之地,宛君常置酒做长夜之会,萧管竟夕,酒宴亦常延至东方既白。

宛君唱得好曲儿却不轻易献声,多是其他水阁姑娘们陪伴夜饮唱唱时曲。饶是如此,游闲公子们为见宛君一面依旧不惜金帛,寒秀斋一如既往的门庭若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