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小说 > 武侠小说 > 开挂者的江湖 > 第一章 点亮我的加号

第一章 点亮我的加号

自从呱呱坠地来到这个世界那天起,赵积就发现了自己身上的异常之处。只要他凝神静心,眼前就会出现一个屏幕,屏幕左侧是他自己的立体图像,而右侧则是一系列他的身体数据,都是清清楚楚的正楷体简化汉字,字体清新优美。有精气神,力量,速度,反应,体质等等,每一项数据后面有个小小的加号,一看就是用来点的,简单易懂。

然而所有的加号都是灰色的,点来点去都没有反应,赵积虽然第一次在新世界做人,但上辈子玩游戏的经验还没有忘记。这些加号是灰色的,说明加点的要求还没有达到。

从那天起,他就开始试验,想要找出能点亮加号的方法,直到七岁那年也没有成功。到第年的大年初一,有些心灰意冷的他把存了气年的压岁钱从箱子底下取了出来,仔仔细细清点了一遍,他决定早做准备,要是实在外挂没得用,那就多存点压岁钱买房买地吧。东城的地已经让他爹买不少了,各路官商大都也在东城薄有地产,那些零散的地块大都是贵人所有,一亩地建房,百亩地租出去种粮,收来租子供给自家子弟读书,这个世界的耕读之家,就是这样的清贫。

然而坐在金堆上思考投资之路的赵积忽然发现,加号亮了。

“难道是黄金?”赵积心想。

其实他早就用黄金试过,只是并没有效果,赵积看着已经变亮的加号,起身离自己的钱箱远了一点,加号迅速变成了灰色。

“真的是黄金,看来以前是数量没有达到要求。”

赵积想起来了,在过第一个年的时候,父母给自己准备了压岁钱——一片金叶子。当时正处于疯狂试验状态的赵积拿住金叶子死死的不肯松手,直到认定加号没有变化,这才松开。这次事情以后,赵公夫妇感觉自己儿子是个财迷,他们也是思路成迷,并没有考虑过纠正不正之风,反而之后把之后每年的压岁钱,从金叶子换成了金锭。但是赵积以为黄金并不能点亮加号,所以之后的金锭,都是随手扔到箱子里了事,现在看来,小孩子做事,真是不牢靠啊。

赵积取出一个金锭,看形制,官造的,一斤重,赵积拿着金锭离得远远地,打开屏幕一看,加号仍然亮着,赵积大喜。

那天他关上房门,思索了很久,方方面面都考虑过后,决定暂时不点。原因很多,最主要的是,他没有正当的用钱理由,一旦金锭减少的事情被父母发现,他说不清楚钱用到哪里去了,到时候不论是怀疑被人骗去,还是推脱被人偷取,都不能减轻父母的担忧。赵公夫妇很可能因此减少他的压岁钱,那就得不偿失了。更何况还有更大的风险,如果赵公因此怀疑他爱财而不能守财,那么将来等他成年后,很可能不会给他大笔资金,以避免他败家,那样就后悔莫及了。

只有黄金能够点亮加号吗?赵积很怀疑这一点,除非他生活在一个虚拟的世界,而他的这个外挂的开发者,只要钱。赵积心想,黄金具有货币的属性,也是稀有的金属。从这两点出发,也有不少的东西可以试验,如果能够找到其他的可以点属性的物品,那就好过得多了。如果只能用钱来买属性,赵家这雍城大家,未必够他氪出一个绝世高手的,再说了,就算氪金氪出一个绝世高手的模板,转头发现钱没了,高手又有个屁用啊。

赵积还发现,所有属性后面的数值都是0,可是力量,速度,体质,反应等等属性,怎么可能是0呢?赵积猜测,或许这些属性有一个最低的标准线,达到标准才是1,而低于标准的则不显示,统统标为0,赵积还猜测,或许1就是一个正常成年男子的数据。

当天晚上,赵积向父亲赵昱提出要学武。

赵昱皱起了眉头:“舞刀弄棒,不是斯文人做的事情。”

赵积道:“我听健叔说,祭城有一伙盗贼,光天化日,抢了大夫郑义的家,光是女眷就被掳走了十余口。其余金银财货,更是不计其数。”

赵昱道:“那是祭城,不是雍城。”

“都一样。”

赵昱呵呵一笑,说道:“这能一样吗?祭城连接狄人的土地,那伙盗贼做了案,便往狄地一跑,很难捉到。我们雍城处于国家腹地,哪个不开眼的强盗敢来抢劫?”

赵积不甘心的说道:“如果真的被盗贼光顾了,就算他们事后被捉,又有什么意义呢?”赵积本来只是想找个借口练武,掩饰将来开挂的痕迹,但他说着说着,还真有点担心赵家的防御能力了。赵家有一队守家的家丁,年轻力壮,不过都是附近的农民,虽然也练过武,但都不怎么高明,真正算的上高手的,只有赵健一个而已,这种组合,就是防范小偷小摸的。

赵昱呵呵一笑,说道:“你懂什么?自大剑师韩庸来到雍城开馆授课起,雍城已经三十年没有盗贼的痕迹了。”赵昱捻着胡须,回想起当年的事情,“韩庸接了个雍城官府悬赏,随后单人走进天星山脉,七天之后,带回来个人头,正是官府悬赏的个大盗首领。”

赵积平日里接触的,除了家里的奴仆,就是周围的“耕读之家”的子弟,他虽然经常进城,但总不长住,所以这些事情,雍城的三教九流,知道的人不在少数,但赵积因为没有接触到这些,平日里也总想着外挂的事情,以至于丝毫不知。

赵积央求着赵昱多说点韩庸的事。赵昱暗暗叫苦,发现自己弄巧成拙,原来赵积闹着要学武,但一点江湖上的事情也不知道,还可以勉强糊弄过去,现在他已经知道了“韩庸”这个名字,要是他指名道姓要跟韩庸学剑,那可怎么办?

赵昱含含糊糊的说道:“其实韩庸也不怎么厉害,他出身阴阳宗,那些贼寇兴许是不敢得罪阴阳宗,所以才远远的离开雍城。”

赵积眼睛一亮:“阴阳宗又是怎么回事?”

赵昱恨不得打自己一个耳光,闷闷的说道:“是一个宗门,剑门是阴阳宗里最不受重视的门派,他们家的剑术很一般,总之没什么好说的。”

赵积眼珠子一转,长叹一口气,说道:“唉,我本来想一边读书,一边练武强身健体。我也并不想成为什么十步杀一人的武夫,只是想稍稍学习一些自保之术而已。可是现在偌大一个雍城,竟然没有一个有资格让我求学的剑客,我们赵家世代公卿,像阴阳宗这种二流宗派的剑师当然是没有资格教我了。我不想读书了!”

赵昱气得胡子都抖起来了,说道:“没有人教你练武,跟你不愿意读书有什么关系?还有,世代公卿的是你大伯家,咱们家只是庶出,你给我不要乱讲话。”

赵积撒混道:“总之就是不想读书了。”

不论赵昱如何说话,赵积只是拿定主意,不让学武就不肯读书。当晚不欢而散。

第二天,赵积拿着一本诗经,在赵昱面临高声的吟诵,一边读一边赞叹。赵昱虽然知道他必然不会好意,但看他不过七岁,已经认得不少字,而且诗经虽然浅显易懂,但用的却是古字,语法同今日也颇有差别,显然赵积是下过一番功夫的,不由得心中暗暗欣慰。

赵积读了一阵,把书一合,说道:“唉,身体柔弱,只能读这些了。爹啊,我感觉胃不舒服,不想吃东西。”

于是赵昱知道他还是想要学武。

如此僵持了几天,赵昱心中有些松动,但不好开口。赵积感觉到了这点,请母亲出马,亲自说项,又保证认真读书,不会荒废课业,赵昱这才同意,让他练武。

第二天带着赵积进城,先在城中找了书院,行了拜师礼。

第三天来到了韩庸的剑馆,赵昱和韩庸相谈甚欢,赵积这才知道原来韩庸来到雍城后,也受了赵昱不少的资助。当天赵积就顺利拜了师。

自此以后,赵积在雍城里的宅院住下,上午在书院读书,放学后就去剑馆练剑,日日如此。他读书也不怎么用心,练武也不怎么用心。其时虽有科举,但并不是唯一的标准,赵积身为贵族子弟,本来机会就远超寒门,更何况他也不怎么在意做官,他渐渐了解到,虞国只是中原的一个小国家,世界大的很,他想去其他国家看看。至于练武不怎么用心,道理也很简单,练武只不过是他掩饰他开挂的手段而已,只要他加点,就可以很牛逼,何苦为难自己,天天挥汗如雨呢。他偷偷花费黄金,试验了一下外挂的功能,效果拔群,只等到有了安全的机会,就可以大规模加点,到时候韩庸就会瞬间多一个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天才弟子。

日子这样一天天过去,转眼就是十年。韩庸打算退休,决定不再招收弟子,虽然剑馆仍开,但教授和收徒之职已经转给了他的大儿子。

赵积也渐渐不去剑馆。

这一天,压岁钱收了不止万贯的赵积终于决定,可以开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