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小说 > 历史小说 > 太子的自我修养 > 第44章 新的太子师(第二更)

第44章 新的太子师(第二更)

张文瓘信不信?

他当然不信!

看太子脸上的傻笑就知道了。

张文瓘虽然没经手太子所得诏书,但作为太子师,向他示好的官员有许多,所以,他很轻易就知道了诏书的大致内容。

以他对太子的了解,太子在做什么一目了然。

只不过,若是平日里也就罢了,但今日……张文瓘想到此行的目的,心中叹息:

“早知道就先派人通报了。”

原本即便张文瓘是太子师,按制入殿也是要通报的,但架不住李弘三请五请,以尊师重道为名,使张文瓘与郭瑜进入崇文殿无需遣人通报。

其中之意,一直以来都让张文瓘与郭瑜十分感动,这彰显的实则是太子的尊师重道之心啊!

假如他们俩人知晓实情,李弘此举其实主要是想效仿前世上学时那些突然从后门出现的阴影,以之给自己学习压力,那就不知道两人会不会感动了。

大概率还是会觉得欣慰吧。

李弘注意到张文瓘身后的长者,突然想起皇帝昨日说的新老师……

本想向戴至德展示太子好的一面的张文瓘意外翻车,干脆略过此事,向李弘介绍道:“殿下,此乃戴公至德,字行之,戴公已被任命为詹事府少詹事,兼管詹事府诸事,自明日起与臣等一同为殿下讲解经义。”

李弘也只能硬着头皮当作方才什么都没发生,对着戴至德说道:“弘见过戴师,日后还请戴师不吝赐教!”

戴至德笑着回道:“教导殿下是臣之幸事,也是圣人对臣的重托,成定不负圣人,不负殿下。”

戴至德看起来并不在意方才他看到的事情。

张文瓘又介绍道:“戴公承袭道国公爵位,臣曾与殿下所提的名相戴胄,乃是戴公之父。”

根据李弘对张文瓘的了解,张文瓘甚为尊重戴胄,按照后世的说话应该是视戴胄为偶像,为人行事总是愿意向偶像靠拢。当然,戴胄绝对有做偶像的资本,以执法公正为名,上不畏权贵,下不远小民,名副其实。

戴至德是戴胄之子,想来二人关系不会差。

李弘也是后来才知道,戴至德是戴胄的嗣子,从戴胄兄长膝下过继而来。不过依照时人观点,嗣子与亲子在继承上并无差别,戴至德既已经被过继,在法理上就是戴胄的嫡子,对原本的生身父亲也只能以侄礼待之。

实际上,张文瓘这时候带戴至德到东宫,主要就是为了让李弘认识戴至德,顺便也让戴至德对李弘的言谈举止有所了解。

因此没过多久,张文瓘便与戴至德一同告辞离开了。

两人还得去同郭瑜商量如何授课呢!

另一边,李弘命人收好诏书,继而趴在矮桌上想着参政一事,要说心里没压力是不可能的,虽说皇帝的意思只是让李弘决断诸司上奏的小事,但能被上奏的小事,只是相较于军国大事小而已。

光是尚书省六部就有二十四司,其中所涉事务庞杂,李弘在观政时就有所感。

然则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只能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了。

次日,李弘第一次接受戴至德授课。

端方君子、长者气度,这是李弘对戴至德印象。

朝廷的政令下发地很快,而戴至德也很快放下潭州刺史的旧职,进入了自己的新角色——太子少詹事。

在太子詹事被宰相兼任,并不在东宫履职的前提下,戴至德担任詹事府少詹事,实则行的是詹事之权。比太子率更令张文瓘更名正言顺的管理东宫,职权也更广。

毕竟詹事府统管太子率更寺,除此之外,詹事府掌管包括太子左右监门率府、太子左右内率府这四个不领府兵的率府,加上领府兵的东宫六率,共计东宫十率的政令。

后者实则是原本张文瓘所不能涉足的。

新官上任,但却有即将功成身退的前任张文瓘相助,戴至德很快就坐稳了少詹事一职。

真正让李弘意识到戴至德品格的则是数日后的一件小事。

在东宫的宫人内侍中,李弘最信任的当属他一睁眼就看到的采薇,东宫中宫人内侍皆由其掌管,这天,采薇跟李弘说了一个东宫属官的牢骚。

真正在东宫办事的属官名额多有空缺,同时也有一帮属官维持着东宫的日常运转。

牢骚的来源是典设局的次官,正品下的典设丞赵过,其上官从六品下典设郎按制有四人,然实则只有一人。典设局下按制当有幕士六百人,如今虽未满员,但两三百总还是有的,从典设郎掌汤沐、洒扫、铺陈之事。

赵过典设丞做久了,自觉也代为履行过多次典设郎的职责,从未出过纰漏。

当戴至德上任后,赵过大着胆子向戴至德自荐为典设郎。

当时戴至德既没有说行也没说不行,赵过以为戴至德无利不起早,正在打听戴至德的喜好准备到府上送礼呢!

讲到最后,采薇说道:“五郎若是想知道那赵过准备的大礼到底有没有送出去,那就不是婢所能知晓的了。”

“我猜他的这份礼一定送不出去!”李弘笑着回应道。

“殿下为何如此肯定?”采薇问道。

“因为礼还没收,事情就已经办了。”说着,李弘拿出一份文书,是戴至德所呈,上面所书不是旁的,正是赵过其人。

戴至德查证,赵过的确有多次代行典设郎职责的资历,且未出纰漏,因此的确有资格升为典设郎。

显而易见,赵过并不知晓戴至德已经向李弘举荐了他,否则也不会急着去打听戴至德的喜好了,从而暴露。

放下文书,李弘想到了当日在文思殿中所看的戴至德的奏疏——“令出于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