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小说 > 历史小说 > 太子的自我修养 > 第21章 羁縻州

第21章 羁縻州

羁縻州始设于高祖朝,当时战乱刚止,百废待兴,整个大唐在册不过两百万户。

隋末乱世,百姓或因战乱而亡,或避于山野,单人口就相较于开皇五年的百九十万户锐减四分之三。

完全不像某些历史发明家所说的李唐坐享其成,窃取了亡国的“千古一帝”杨广的“千秋伟业”。

当时,华夏在突厥的威胁下甚至于差点重演了一回五胡乱华。乱世之中北方的几方势力不得不在互相攻伐的同时与突厥委曲求全,当时的李渊也不能例外。

两百万户,连中原的部分耕地都只能无奈抛荒,哪有足够的人力去充实偏远边境。

外加府兵制以农为兵本身的缺陷——不利于长期驻守、越是偏远越难以成行……

是以偏远边镇,往往只能册封各异族首领,以此节约兵力、人力,遂成羁縻州府。

朝中虽有册封之权,但各羁縻州都督大多世袭,久而久之,到如今已有尾大不掉之势。

但慑于大唐军威,各羁縻州大都不敢有所妄动,对于朝中的诏令,也普遍遵行。偶有叛乱,有时大唐甚至不用出兵,只需借用周边羁縻州府兵马即可。

只是各羁縻州府暗地里的小动作是免不了的,也并非所有羁縻州府都这样安稳。

若是某一天大唐军事衰落,反叛不过是旦夕之间。

……

总的来说,李弘观政一日,收获颇丰。

观政之后,李弘的生活又回到了定式,治《尚书、读《论语,而后再来一次观政……

这一回李义府倒是没刻意找李弘的茬,李弘牢记张文瓘的嘱托,对待李义府与其他相公别无两样。

而李义府的反应……至少现在李弘完全猜不出李义府到底在想什么。

既然于己无碍,李弘也不愿搭理他。

而李忠的处置也成定论:废为庶人,徙黔州,囚于承乾故宅。

这也让李弘有了一丝危机感,他可不愿意落得这般下场,没有网络,他根本宅不住。

自入夏之后,天气逐渐变得炎热起来,已经被允许可以出宫的李弘也不愿意出门了,在阴凉的大殿中,配上冬日窖藏的冰块,时不时再吃上一颗冰镇的葡萄……

如果不是还要读《春秋,该是多么惬意的生活啊!

未久,李弘得到一则消息,营州都督薛仁贵生擒契丹松漠都督大贺氏阿卜固,正押送其回东都洛阳。

这时李弘才意识到薛礼就是薛仁贵。

东北部羁縻州的叛乱刚解决,北方羁縻州的叛乱却开始了。

铁勒九姓中思结、拔也固、仆骨、同罗四部作乱,左武卫大将军郑仁泰将兵讨伐。

总的来说,显庆五年已经过半,唐军的征伐才刚刚开始。

对于这些国事,李弘只有看着的份。

整个夏天,皇帝的风疾时好时坏,使得皇后时不时地帮助皇帝处理政事。

皇帝病重时,李弘作为太子当以身作则,为弘扬孝道,侍疾自然是少不了的。

说是侍疾,李弘其实帮不上什么忙,就连最简单的喂药都不如内侍们做的稳妥,关于皇帝的病情,知道的也不比太医署御医们更详细。

可惜皇帝的病情时常反复,连孙思邈的高徒刘神威都没什么办法,只能帮皇帝暂缓疼痛。

此外,皇帝的病重也与日日辛劳有关。

月,苏定方在百济的战报终于传回,生擒百济王,大胜而还。

起初,苏定方引军自莱州成山渡海,百济据熊津江口以拒之。苏定方进击破之,百济死者数千人,余下的人皆溃散而逃。

于是苏定方水陆齐进,直取其都城。未至二十余里,百济倾国来战,苏定方引军大破之,杀万余人,追逐溃兵,进而入得百济的都城。

百济王扶余义慈及太子扶余隆逃于北境,苏定方进围其城,当时义慈次子扶余泰自立为王,率众固守。

太子隆之子扶余文思认为:“王与太子皆在,而叔遽拥兵自王,假使能让唐兵退却,我父子必不全矣。”

于是父子二人带领左右随从出城投降,百姓皆从之,扶余泰无法阻止。

苏定方命军士登城立帜,泰窘迫,开门请命。于是扶余义慈、扶余隆及诸城主皆降。

李弘突然想到去年学过的《左传中的一句话——“肉食者鄙,不能远谋”。

到此时为止,苏定方已经连灭三国,并且都生擒其主。

原本以他的功绩,不说换一个国公称号,最差也能增加一两千户食邑,可偏偏他在生擒百济王之后犯了错误。

纵兵劫掠!

导致已经投降的百济将士纷纷逃亡、反叛。

李弘不清楚其中有几分新罗兵的功劳,也不清楚苏定方此举是不是为了自污,如果是后者,李弘觉得他真的没有必要。

唐军入百济本就是孤军深入,本可以用仁政以大唐取代百济王室的影响力——这并非腐儒之见,实在是百济与大唐隔海相望,陆路被高句丽阻断。若是百济人人反唐,该投入多少人力物力才能做到借百济以攻高句丽?得不偿失。

百济不是没有人才,只是原本的国主不能用,而今国主被擒,果真就有人站了出来。俘虏百济国主不足一月,立刻就有两个百济的反唐将领站了出来,沙吒相如与黑齿常之。

两人各聚兵数万,

不过平叛之事已经和苏定方没有关系了,皇帝任命王文度为熊津都督,坐镇百济,总理平叛事宜。

苏定方则要回洛阳献俘。

李弘觉得,苏定方回归以后,御史台的官员怕是要群起而攻之了。至少李弘觉得治罪倒不至于,但封赏必不会过盛。好在从未听闻苏定方本人参与劫掠,否则大概会落得和前朝侯君集一样被重罚的结局。

得益于苏定方平定百济的好消息,皇帝竟一连多日都没有发病。攻灭百济,意味着灭掉高句丽已经可以提上日程,皇帝甚至有一回还在李弘面前提出要效仿太宗皇帝亲征高句丽。

只是李弘看着精神倍儿棒的皇帝,心中不免有些隐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