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小说 > 历史小说 > 汉末军阀头子 > 第二十五章 经商可以报国

第二十五章 经商可以报国

就这样,和杨旭有一搭没一搭的聊了大概几盏茶的工夫,终于挨到了他们。看到杨旭过来,刺史府的管家躬着身子,满脸堆笑“哟,杨掌柜,您来了?”

杨旭拱手作揖“张公寿辰,鄙人岂能不来?张公可安好?”说着,他取出礼单交给刺史府管家,后者接过来看了两眼,脸上的笑容更是灿烂“承蒙您关心,老爷一切都好,您里边儿请。”

说着他大声喊道:“祁县王氏,晋阳商号大掌柜到~”

狮子楼内,人声鼎沸,两排坐席一直从前堂延伸到后院,不停有小厮穿梭其间给与会宾客端茶倒水。祁县王氏乃当地豪门,其代表杨旭自然是座上宾,刘昭也沾光,在最里面混了个座位。

环顾四周,往来无一不是穿金戴银,绫罗绸缎的富贵人物。虽一口一个鄙人,但言行举止间,尽显壕气。

能在这个圈子里混的总是那些熟人,大家都是老相识了,而刘昭这个生面孔初次露相,自然就引起了很多人的注意。

在杨旭对面坐的一个大腹便便,裹着上好狐裘的长髯男子操着一口关东腔道:“老杨,这位小兄弟有些面生啊,莫不是你新找的翁婿?”

另一人打趣道:“早就听说你杨府的闺女长的标志,我看这后生长的也是白白净净,甚是俊俏,郎才女貌,嗯,真是一门好亲事啊,只是,你狗日的老杨嫁女儿,怎么连声招呼都不打?莫非是怕我们几个穷鬼掏不起份子钱?”

众人纷纷起哄道:“就是...老杨,你这事儿做的可不厚道哟。”

刘昭一口茶水差点没喷出来,正想着怎么解释,只见杨旭对他使了个眼神,那意思是凡事有他,叫刘昭稍安勿躁。

杨旭站起来弯腰做了个四方揖苦笑道:“几位哥哥都是大人物,哪一个不是家财万贯,我杨某人说白了,就是家中的一个老仆,承蒙各位厚爱,这才能与各位共居一堂。

若真是我杨某嫁女,岂敢不登门邀请各位哥哥赏脸?这位真不是我杨家的女婿,我杨家也没这福气,不瞒各位,这位刘公子乃是我家主人王公的世侄,前几日刚到晋阳,恰好赶上张公寿辰,故此来拜会。”

众人闻言纷纷看向刘昭,眼神中没了刚才的轻视与戏谑,多了几分敬重,祁县王氏可不是一般的人家。

如今的家主王隗有两个兄弟,二弟愍公,如今官任幽州刺史,三弟允公更是被朝廷以三公高第征召,拜为侍御使,为天子所重。这样的显赫身世,可不是他们这些人能得罪起的。

刘昭微微一笑,这些人的前后表现自然瞒不过自己眼睛,当下也不由心生感慨。月余前自己初到人间,险些冻死荒原。如今竟然能与祁县王家这样的庞然大物扯上交情,狐假虎威。命运可真是奇妙的很啊。

他起身行礼道:“晚辈刘昭,见过各位前辈。”

“不敢当,不敢当。”

刺史过寿,宾客络绎不绝,唱名声不绝于耳,很快便座无空席,刘昭侧过头看了一下,来这里祝寿的人从后院到前堂,满满当当,甚至门外面,都有不少人在那站着。

“刺史张公到~”也不知是谁喊了这么一嗓子,原本有些喧哗的场面瞬间就安静下来,刘昭侧目,只见一个长相魁梧,面容有些黝黑的男子左手负背,右手横于腹前,踱着方步,从屏风后面走了出来。

此人高八尺,头戴高冠,身着绛衣裙袍,脚踩鹿皮软靴。国字脸,薄唇紧闭,眼神如炬。身后还跟着两个披坚执锐的亲兵,好一派重臣风度!

刘昭暗自赞了声,不得不说,这位张刺史的气场的确足够强大,然后就跟着众人弯腰行礼:“草民见过张公,祝张公福如东海,寿比南山...”

刺史张懿掸袖坐定,哈哈笑道:“幸蒙诸位不弃,张某在此谢过了!大家都坐吧。”

“上菜!”

张懿给管家吩咐了一声,然后一盘盘做好的食肴被下人放在了桌子上,张懿倒了一樽酒正欲敬酒,眼角却瞟到刘昭身上,他咦了一声问道:“这位是?”

刘昭忙起身自我介绍“晚辈刘昭,拜见张大人。”杨旭补充道:“这是家主所认的侄子,前日刚至晋阳。”

张懿点点头道:“王氏诗礼传家,名臣辈出,素来为我张某所敬重,汝既是隗公子侄,他缘何不举汝之孝廉,登堂入仕?”

杨旭脸色微微一变,这话说的虽然不轻不重,但背后的用意却极为刁钻。万一刘昭回答不妥当,就有可能给人留下“年纪轻轻,不好好读书,做官报效朝廷,反而投机倒把,干起了铜臭营生”这样不思上进的印象。

也着实是刘昭太过年轻,在他们这些老家伙当中鹤立鸡群,十分惹眼。杨旭心中懊恼不已,恨自己之前没有想到这一层。

正为刘昭着急时,却听刘昭回道:“回大人,晚辈从小随恩师读圣人书,自然是想报效朝廷,造福百姓,只是,晚辈刚入世,名声不显又没有什么履历,朝廷可能暂时也用不到晚辈。”

说到这,刘昭干笑了两声,他相信自己的意思已经说的很清楚了“不是老子我没有追求,而是现在朝廷乌烟瘴气的,我一个小人物,也没人会瞧得上。”

张懿没有说话,刘昭也不知道他咋想的,于是又说道:“家师经常教导晚辈,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晚辈觉得假如心系社稷,做什么都是能为国家出一份力气的。”

“你觉得经商有利于社稷黎民?”张懿面色平静道。

“自然是的。”刘昭给出了肯定的回答。张懿笑了“那你倒是和本官说说,经商何以有利于社稷?”

杨旭脸都黑了,心说这下可完蛋了,人人都喊着强本弱末,这末指的可就是商业与商人,经商有利这样的话私底下说说也就算了,现在当着一州刺史的面说这些,那不是找不自在嘛。

刘昭却未觉得有什么不妥,侃侃而谈道:“圣人说过,世间万物,存在即是有理,经商虽然不能种出粮食,但也是能够创造出价值的。

人人都说,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枳树的果实酸涩无比,而橘子香甜可口。这个时候,商人们的价值就体现出来了。

他们把橘子从淮南运到淮北售卖,一来一回,在这个过程中,淮北的百姓们能吃到香甜可口的橘子,商人们获得了差价利润,朝廷获得了税收。

有了这些钱,朝廷就可以修葺城墙,购买战马,整顿军备,然后在像您这样的朝廷重臣的带领下,打败那些胡人,保护百姓。”

众人栋目瞪口呆,橘生淮南淮北的典故还能这样解释?但仔细一想,好像也有些道理,“我等商贾竟亦是朝廷栋梁乎?”这样想着,不由纷纷点头表示认可。

谁不希望自己有个好名声呢?

张懿虽是武人出身,但好歹也算半个儒生,断章识字不在话下,但他哪里研究过这些,所以被刘昭这一通朴素经济学理论搞的有点晕。

不过他只是见刘昭年轻,所以多问了几句,也没想着要故意刁难他。

此时,见刘昭年纪轻轻,说话却有条不紊,甭管有没有道理,单凭能自圆其说,在他面前侃侃而谈这一条,张懿就很是欣赏。

“世家多俊杰啊。”这样感慨着,他爽朗大笑道:“不错。真是一个有趣的小子,往后要和在场的诸位掌柜先生们好好学学,争取像你所说的那样,为我并州军民出一份力。”

“诺!”刘昭自然应允。其他人听到这一席话,心思都有些活络起来。

听刺史话中的意思,显然是已经认可了刘昭和他们这些人平起平坐的地位,至少,在刺史的眼里,他们是平等的。

虽然还不知道刘昭究竟经营何种营生,会不会和自己家的生意起冲突,单说他背后的靠山是祁县王家这一条,就足以他们重视了——蛋糕就这么大,王家多吃一口,自己岂不是就要少吃一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