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小说 > 都市现实 > 心理医生与母亲 > 第三章 失眠狂想

第三章 失眠狂想

从S第一次在电话上预约咨询,到他走进咨询室,间隔了将近两个月,也可以说是跨越了两年,因为期间过了元旦和春节。

他先后联系过好几次,然后又相继爽约了。

一些人在心理求助之前会反复犹豫,甚至在咨询室门口徘徊良久,在内心斗争要不要走进去。

迈出求助的第一步并不轻松,这需要心理上的勇气,能够迈出这一步,也意味具有改变自己的决心和动力。

很多人是在情况开始好转的时候求助,走进咨询室的时候,已经并不是他们最糟糕的时刻。他们开始寻找帮助了,这本身是变好的一个表现,也表明他们做好改变的心理准备。我让来访者意识到这一点,即使他自认为事情变得很糟糕。

S的初次来访,与其他人并没有什么太大的不同。

他身高1.75米左右,身材中等偏瘦,长相英俊,一张娃娃脸,脸色有些憔悴,额头上冒出几颗小疹子,右耳垂上的那颗黑痣比较让人注目。举止间看上去彬彬有礼。

他用了几分钟填写咨询登记表,后径直走进咨询室,在沙发上抱手坐下,挺直了身躯,看上去有些拘谨,等待着我问话,就像等待医生问诊一样。

王助理给他倒了一杯温水,放在他面前的茶几上,但他并没有喝,右手的手指在茶几上轻敲了两下,说了声谢谢。实际上,他在后来的几次咨询中,从来没有喝过一口水,虽然他也偶尔也会拿起茶杯,但只是把它当作手中把玩的一个工具。王助理每次都给他倒水,他也从来没有拒绝过。

我看了一下他填写的登记表:

姓名:S

年龄:32

婚姻状况:离婚

来访原因:失眠、焦虑

第一次出现时间:3年前

重大疾病史:无

父母和子女情况:父亲健全,母亲已故,无子女

......

我向S介绍了咨询的基本设置,比如咨询的时间、频率、收费,尤其强调了保密原则以及保密的例外:

“对于来访者的姓名、地址、工作单位、电话号码、身份信息等,咨询师在未征得当事人同意之前,不会向任何第三者泄露。

如果来访者不同意咨询师书面纪录、录音、录像,可以在咨询前提出拒绝。

保密的例外:

当来访者有自残、自杀或伤害他人的危险时,我们需要避免严重后果的发生,有权打破保密的原则,在必要时通知来访者的亲属或监护人。

当来访者触犯有关法律,特别是在刑事案件的调查审理中,必须要由咨询师出面作证时,我们会履行法律真实作证的义务。

当咨询师需要接受专业督导或者有关部门专业审核时,会递交一些有关咨询材料,不过所有材料都将隐去来访者的真实姓名和身份信息,并且专业督导和审核人员也会严格遵守保密原则。

咨询师在教学、撰写论文、学术交流、写作等情况下,可能会使用来访者所提供的信息,但将进行必要的处理,确保没有人能够通过这些确定来访者

……”

我说完后,S并没有提出什么异议。

外面消防车的警笛声还在响,我们开始了咨询。

我们的注意力从窗外的消防灭火,转移到了咨询室现场。

“好像是个不好的象征嘛!”

S以这句话开头,意指他第一次来咨询,就遇到起火的事情。

“也许是个好兆头,象征着虽然遇到了糟糕的情况,但毕竟还是得到及时的救援,就像我们现在的咨询一样,你来也是为了得到帮助的。请问是什么原因让你到这儿来呢?”

我开始了对他的提问,在第一次面谈的时候,除了让来访者填写登记表了解最基本的信息外,我一般采取结构式面谈,问一些与来访者求助相关、必须要了解的情况。除此之外,心理咨询面谈还有开放式,也就是不设定问题,而以来访者的意愿为主,我主要倾听和关注,采取跟随的态度。

我在面谈时视情采取两者相结合的方式,一般在初次面谈时采取结构式方法,问一些设定好的问题,以便快速了解来访者,做出初步的评估判断,并确定是不是适合进行心理咨询。后继的咨询,我一般就是开放式面谈,由来访者决定谈什么问题。

“我真的快撑不住,已经精疲力尽。失眠,睡不着觉,让我都想要自杀!我现在每天只能睡了两三个小时,有时还彻底不眠,太折磨人。

晚上睡不着,白天没精神,生活变得不正常了,也很难应对工作。感觉人生就像快要脱轨的火车,已经不能在正常的轨道上运行。”

“失眠多长时间了?”

“这种情况已经好几年了,这一年更严重,身体都要被拖垮了。这还不要紧,关键是公司的事情快要应付不了。”

“请问做什么工作?”

“我们正在做一家公司,互联网新媒体企业,前两年刚创办的,现在压力比较大。”

失眠很常见,现代社会上,特别是城市里的人,生活节奏快,生活压力大,遇到事情睡不着,很多人都有过难以入睡的体验。创业的人,压力更大。S遇到这样的问题,听上去并不特别,我也遇到不止一个这样的来访者。我在想,如果是工作上压力,那么就需要解决如何减压的问题。

“你现在的状态,具体对工作有什么样的影响呢?”

“因为现在睡眠不好,第二天精神状态不佳,老昏昏沉沉的想睡觉。因为我是公司的联合创始人,也是CEO,很多重要的事情需要处理。没有办法,只好每天靠咖啡提神。有时晚上实在睡的时间少,早上不想起来。”

“看过医生吗?”

“为了对付失眠,我采取了各种办法,做过腹式呼吸、放松训练,但都没有用。也去看过医生,吃过一段时间安眠药,虽然睡眠好些,但长期吃安眠药对身体也不好,并且治标不治本,也开了中药调理,但效果都不明显。感觉失眠她妈的就是不死的癌症。”

”长期失眠确实比较痛苦。不过,很多人都有过睡不着的问题,但只要这个问题不是持续很长一段时间,严重影响到自己的工作、生活,给自己带来痛苦的体验,那么它只是暂时性的麻烦而已。但如果像你这样持续很长一段时间无法克服,严重影响生活和情绪,那么确实就需要进行治疗了。”

“有没有什么好药或者好办法能立竿见影的?”

“千金难买睡眠方,失眠也没有什么药到病除的药物。再说了,我们这儿是心理咨询,不用药物治疗。并且,除了部分失眠是因为身体原因,比如疼痛、气喘胸闷等症状,或者某些导致兴奋的药物外,绝大部分失眠是由于心理原因引起的,也就是心理压力、情绪的问题。失眠不仅体现睡眠质量紊乱,同时也是心理紊乱。所以,心病还要心药医,解铃还须系铃人。”

“上次去看一个老中医,他给我开过几次药,他也建议我看看心理医生。”

“对失眠的治疗,有药物和心理两种方式。药物治疗典型的是服用安眠药,而心理治疗则是对其进行心理和行为的调整。把心理情绪问题调整好了,失眠自然也就好了。”

“那要多长时间能治好?”

“这可说不定,心理治疗的效果不仅取决于心理医生的水平,更取决于你自己以及双方配合的程度。并且每个人导致的失眠原因都不一样,所以,时间也很难说得定。”

“你刚才说不吃药,那用什么方法治呢?是不是会用催眠?“

“我们的治疗用心理学的方法,根据每个人的不同,采取不同的方法,简单些的,比如调整你对睡眠的看法,睡前的放松训练,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等,复杂的一些,比如精神分析等,那就比较深一些。根据每个人情况不同,技术也不一样。虽然失眠症状看上去每个人都类似,但引起失眠的原因可能各不相同。”

“我担心会要用很长时间,想快一点见效果,要多长时间见到效果呢?”

“多长时间这可一下说不定,短则几次,长次数年。因为心理治疗都有短程和长程两种。短程治疗,也称为焦点治疗,就是对你明显的、最核心的问题,它能在短期内见到效果,改善你睡眠,但不触及导致失眠的深层心理。而长程治疗,则不仅仅关注失眠的表面症状,也不着眼于短时间解决其症状,而是从你内心的深处,也就是导致你失眠的深层原因,去分析和调整,进而改变生活方式、习惯乃至性格、人际关系等,这就需要一定长度的时间。”

“哦,这么看,还挺麻烦的。”

“既然你这么迫切地想治好,但你失眠已经持续好几年,为什么选择在现在来呢?”

“其实,我很早就想来,也给你们打过几次电话,但每一次下定决心,临到要来时就又犹豫了,心想是不是自己再挺一下就过去了,或者怀疑心理咨询到底有用没有,有没有必要来。这些天,我感觉还是应该来,特别是上周让我下了决心。我不想自己就这么毁了。”

“上周发生了什么事呢?”

“上周有一个重要的合同要签,这笔业务上百万,并且是长期合作,对我们来说还是挺重要的。约好第二天上午10点钟在公司签合同,但是当天晚上我怎么也睡不着,到了第二天快天亮时,才迷迷糊糊睡着了,点半时被闹钟闹醒了,可怎么也不想起床,甚至都不想去签合同,突然感觉到对创业都觉得没什么意义。等我到公司的时候,已近快10点半了,我的合伙人都快急疯了。虽然后来合同还是签了,但客户走了之后,合伙人与我大吵了一场?”

“如果你这样的状态继续下去,对你公司业务会有影响,你感到很大的压力。”

“是的,所以想解决这个问题。”

“第一次出现严重失眠是什么时候?当时有什么事吗?”

S停下来想了想,我感觉到他呼吸的变化,刚才分开的双手现在交错在一起。

“不记得了,好像没什么特别的事。”

“你的家人中有过严重的失眠的吗?”

“你会用催眠的方法吗?”S没有回答我的问题,却继续问我提过的问题,我前面没有回答他。

“催眠,很多人都觉得催眠很玄乎,特别是电影里面这种场景比较多,其实不复杂,简单学习一下普通人也能够催眠,但要用催眠进行心理治疗,却需要经过专门的训练,并且有适用的症状。我会催眠,但不是什么问题都用催眠来治疗,看情况,一般不怎么用。”

“我只好奇,其实也不一定想做催眠。”S好像放下了一个疑问,他问,“刚才你问什么问题?”

我重复了刚才的问题后,他说:“以前我的母亲经常失眠,我常听她的抱怨,她也因为失眠经常吃药。至于我父亲我不太清楚他的睡眠怎么样。我的前妻,她的睡眠就很好,经常一上床说睡觉就睡着,有时坐在车上,靠在那里也能睡着。以前看着她熟睡的样子,我很羡慕,也很嫉妒,特别是当我睡不着的时候,看着她熟睡的样子,恨不得把她叫醒。她也说,可能是我的心事比她多。”

“那你都有些什么心事?”

“胡思乱想。睡不着时,躺在床上胡思乱想,也不知道在想什么,天马行空,一会儿想这,一会儿想那,思维很跳跃,就像万花筒一样。翻来覆去,就是没有睡意,或者本来困得不行,但是躺下后反而没睡意了。”

“最近一次的失眠是什么时候?”

“就在昨天晚上。”

“能描述一个当时的状态吗?”

“昨天晚上,我在网络上看了一部电影,《末代皇帝,你看过吗?”

“看过。”我确实以前看过这部电影,“这据说是唯一一部在故宫里面拍的电影。”

“是呀,我以前也听过,但没想到拍得这么好,故事很吸引人。因为前段时间读了溥仪的自传《我的前半生,这是他在战犯管理所写的反省笔记,读过之后,有很多的感触,对他的历史感兴趣,所以在网上找出电影来看。

看完电影已经快12点了,然后我洗洗上床睡觉,然后就满脑子想的是晚清的历史,想到我去看过的故宫、抚顺监狱、长春伪满洲皇宫,想到中国近代以来的历史,想到个人的命运与时代的关系,想到新时代等等。

在想着这些宏大的问题时,突然听到外面小区里面野猫的一声叫声。

因为白天我在小区里面的水池边看到一只野猫抓水里的小金鱼,这时莫名其妙地冒出一个想法:猫为什么不会被鱼刺卡住喉咙?我想起几年前吃烤鱼时被鱼刺卡住,用喝醋的方法,吞饭团的方法,都无济于事。第二天,实在没有办法还是去医院,做手术才拿出这根鱼刺。

那为什么猫吃鱼不会被卡住呢?Z医生,你知道吗?”

我摇摇头,确实以前真没有想过这个问题。

“我也是百思不得其解,先是自己在那儿绞尽脑汁想,实在想不出个所以然,还是爬起来用手机百度了一下才明白。搜索完这个答案,刚躺下,这会该睡了吧。可又想到另外一个与猫有关的问题:猫为什么不怕老鼠咬?”

这一次S没有要我回答,可我也好奇,也没想过这个问题。

S继续说下去:

“我们看到老鼠,总是害怕被老鼠咬一口,甚至老鼠也会咬狗。而猫抓老鼠,甚至戏耍老鼠,老鼠为什么不敢咬它?这又很奇怪。

想到老鼠,我想起小时候在爷爷奶奶家时,吃过老鼠肉。

一只很大的老鼠,算是硕鼠,突然从院子的角落窜出来,奶奶眼疾手快,抓起一根木棍打过去,打得老鼠翻倒在地,流血挣扎。奶奶到厨房拿出菜刀,一刀砍下鼠头,然后顺势就剥皮。中午就做了一道菜:辣椒炒鼠肉。先我没有想到是鼠肉,当时觉得鲜嫩美味。奶奶还说,吃了这个肉小孩晚上不会尿床。

后来知道了,觉得恶心和害怕,现在想起来还后怕,万一有鼠疫怎么办?有狂犬病怎么办?

想到狂犬病,我又想起少年时被狗咬过一次,打过疫苗。但想到狂犬病的潜伏期最长的也能够有二十年,一旦发病死亡率就是百分之百,万一当时打的疫苗是假的,或过期的,或因冷藏保管不当失效的怎么办?

想到打疫苗,我又想到当时在医院的一个场景:

一个将近五十岁的妇女在我的前面打疫苗,听她说是被家里的小狗咬着了。

医生在叮嘱她打过疫苗注意事项后,她弱弱地问了一句,打针后影响过夫妻生活吗?那个医生也是个中年女性,看了她一眼后,拉长了声调说,想怎么过就怎么过呗,不影响。

那时我不懂什么叫夫妻生活,我扭头问我妈,什么叫夫妻生活?我妈脸一黑,打了我一下,就你多嘴,那个女的脸上也霎地变得通红,而医生则哈哈笑了起来。”

S很生动地叙述了他失眠时的状态,确实是天马行空、奇思妙想。

我治疗过不少失眠症患者,想法形形色色、千奇百怪,不过,也有很多的想法很有意思,甚至很有创意。

曾经有一个作家,他说,他的灵感就是在失眠时胡思乱想中冒出来的。他在我的心理咨询室就很矛盾,他一边想治好失眠症,因为睡不着很痛苦,也影响健康,但另一方面,他又很担心不失眠了,倒头就睡,又没有现在这样的灵感。

“想到这些,特别是想到后面这个妇女,我当时在床上也忍不住笑起来,现在想起来还想笑。”S一边说着,嘴角浮现出隐隐的笑容,但笑容犹如一个快闪,瞬间又从嘴角消失了,重新变得庄重起来。

我抬头看了一眼时钟,还有5分钟就要结束了。

心理咨询在限定的时间开始和结束,一般情况下我不延迟,就好比老师不拖课一样,这是一种设置。因此,我看时间差不多了,就对S说:

“我们还有5分钟就要结束这次咨询,关于你个人的情况,你觉得还有什么应该让我知道的吗?”

“没有。下次想起来再说吧。”

“关于咨询,你还有什么想问我的吗?”

“我没有什么要问的。我现在就像一辆待修的汽车,你看那儿出了问题,就从哪儿着手开始修。”

“我不想把你看作一辆汽车,而是看作一个遇到困难和问题的人,这个人的名字叫S。你已经走出了第一步,这很好,我会陪你一起走下去,直到走出心理的困境。”

我们预约了下一次的咨询时间。

当S走出咨询室的时候,看着他的背景,其实我也挺好奇的,关于他胡思乱想的几个问题,以及他究竟做了一个什么样的梦。可心理咨询毕竟是为了帮助来访者,而不是满足咨询师自身的好奇心,因此我必须节制自己的好奇。

我还是忍不住找度娘问了那个问题:猫为什么吃鱼不会被鱼刺卡住,以及猫为什么不怕老鼠咬,总算满足了我的一部分好奇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