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小说 > 历史小说 > 大宋养成记 > 第四十七章 远行

第四十七章 远行

第二天一大早,天还没亮,秦家庄子就忙活起来。

在叔叔的指挥下,运往山上的货全部打包完毕,就等着开拔。

赵二来给自己当伴读,这是秦欢没想到事情,哪怕小说也不敢这样写啊。

偏偏事情就这样发生了。

就在昨天,他追着母亲管家还有叔叔问了不下百遍,秦家的依仗到底是什么。

结果所有人像是商量好的一样,闭口不谈。

问急了,人家就要动武,没办法,秦欢只能装作不关心算了。

后来他也想明白,家里有了厉害的背景,还不一定是好事。

因为他非常清楚,过完年,还有四年的时间,后周就会被赵大给取代了。

这个问题不难分析。

母亲的后台,应该是跟后周有某种关系。

如果,如果说后周倒台了,那……。

我艹,想明白这些后,秦欢吓得真想早点躲到海外去。

算了,算了,还是自力更生吧。

带着复杂的情绪,在猴子左一句右一句的吵叫声中,秦欢开始了第一次远行之旅。

乌鸦把赵二送到秦家,便离开了,好像听管家说,光头昨天狠狠的抽了乌鸦一顿。

秦欢也没弄明白,怎么祥叔成了百事通,还专门喜欢蹲墙根偷听?

人家光头自己家的事,他怎么知道的呢。

队伍走了没一会,光头骑着一匹枣红马,大摇大摆的跟了上来。

观察了一圈后,发现队伍中多了个读书人,光头走上前去便聊开了。

几句寒暄之后,两人便熟络起来。

秦欢往后看了眼,不禁的摇摇头。

前段时间光头还在问自己为何讨厌读书人。

如今答案的正主就在他面前了,他们两居然像多年未见的老友一样,相谈甚欢。

这特么的上哪说理去啊。

好在光头以为秦欢他们是出门远游,这才跟了上来。

得知队伍的目的地是吐蕃附近时,老头顿时没了兴趣。

没别的,他六十多岁的人了,即便是习武之人,也经不起长途跋涉的折腾。

然后在赵二的遗憾声中,光头骑着马折回庄子上。

赵二就不一样了,上头的旨意说的他要做秦欢的伴读,虽然临时的代课老师——光头,不再去吐蕃。

但是不代表他这个伴读也可以不用去啊。

如果他不去,那就是违抗圣命。

在无奈和担忧的情绪中,赵二最终还是跟在队伍后面。

从猴子口中,秦欢才算得知,叔叔们的山头居然在兴元府(汉中)附近。

沿着大江逆流而上,先要达到夔州,再从夔州北上直达兴元府。

进入夔州,便到了蜀国地界上,一路上的难民也多了起来。

在整个五代十国末期,蜀国偏安一隅,算得上是稍稍富裕的国家。

要不然孟昶哪来的实力花天酒地,不理朝政。

即便是富裕点的蜀国,其实也完全好不到哪里去。

三三两两的难民,动作麻木,眼神空洞的走在路上,看得秦欢头皮发麻。

若不是队伍中有叔叔安排的几十人护送。

说不定这些饿急了的难民,就会像饿狼一样扑上来。

见到这样的场景,所有人的心情都不好,连之前还很有新鲜感的赵二,都没心思再说话。

出了夔州往北上,情况更加惨烈。

逃难的男女老少,几乎见到他们,就要往队伍中扑。

还好大部分货物叔叔已经让私盐贩子充当快递员,先行一步。

他们这群人最多带了些路上的口粮和必需品。

难民们见着刀子还知道避让,但在秦欢严令不能动手杀人后,这似乎让尾随在后面的难民摸出了门道。

于是就上演了一出追逐大戏,简直像是荒野大逃杀一样。

秦欢指挥车队往前飞奔,身后的难民,尽最大的力气往前追。

原本有气无力的难民,在见到第一人追上去后,似乎看到了生的希望。

硬生生的挤出身体中最后一丝能量,往前追赶车队。

“这样下去可不行啊,没到地方,可能我们就被抢光了。”老马很烦躁的说。

秦欢转过头问:“猴子,你们来时,怎么弄的。”

“四爷带着我们一路狂奔,遇上不长眼的就……”猴子比了一个划脖子的动作。

“少爷,要不,我们也……”

“不行,不是我不敢杀人,是没这个必要,懂吗。”秦欢瞪了眼老马。

哎,他是真的想发疯了。

没出来前,他一直住在庄子上,过着悠闲的小日子,根本不知道外面的乱世有多可怕。

这还没打仗,到处都是难民,要是打起来的话,他不敢想象。

他现在开始理解母亲,为什么宁愿放着香水生意不做,也不能用自家的粮食酿酒。

酒水又不能抗饿,但粮食可以救命啊。

他也理解,为什么一枝花居然能做出假成亲,骗礼钱的事了。

因为山贼们也穷的叮当响。

他也清楚了,为什么叔叔和管家想尽办法,只是为了跟高家和谈多点筹码。

不是不敢打,只是一旦打起来便是两败俱伤,看看这些难民的惨状就知道了。

难道自己对大宋的文人治国有误解?

队伍行了三天,自己也才接触到这乱世的一角,内心便痛恨乱世。

那些活在这个时代的人,他们岂不是比自己更痛恨乱世。

难道说赵大,赵二他们不清楚文人治国的危害?

他们肯定是知道的,但经历过乱世,他们宁愿选择文人,也不愿意国家再乱下去。

手握兵权的藩镇节度使,是绝对靠不住的。

没办法,他们只能选择文人,然后赋予文人各种特权,甚至用很极端的手段打压武官,防止藩镇割据再次出现。

甚至他两把亲身经历得出来的经验,当成了祖训放进了太庙之中,告诫后世的皇帝都不得违背。

昨天秦欢还在痛恨赵二,当见过什么是乱世,什么是民不聊生,他开始反思自己以前的思想到底是对,还是错。

他敢站在道德的制高点去痛恨赵二,是因为他从一开始就没生活在这个时代,也不曾体会到乱世的可怕。

那些生活在和平时代的喷子,永远不会是结合当时的环境来喷。

他们甚至没见过战火绵延千里,万里之地寸草不生,人迹罕见的景象。

也从来没见过,也从来没想过,人吃人的世界会是什么样。

所以昨天秦欢像大多数喷子一样,才会发疯似的想要踢赵二。

虽然秦欢很理解赵二的治国方针,但他还是迈不过痛恨赵二的这道坎。

没别的原因,他就是不喜欢赵二,哪怕他文人治国的理念有一定的正确性,他也不喜欢。

感慨了半天,秦欢不由自主的喊道:“赵二”

昨天见面以后,秦欢就给他起了外号。

读书人出生的赵二,肯定嫌弃这个外号,可没办法,胳膊别不过大腿。

一通感想过后,秦欢再见到赵二,感情很是复杂。

“秦兄叫我?”

“额……把衣服脱了。”

赵二有点搞不懂了“这是为何。”

秦欢拍了一巴掌说道:“叫你脱就脱,费那么多话干嘛。”

说完,秦欢率先脱下了上衣,然后队伍中其他人也跟着开始了。

猴子最终出个好主意,乔装成难民便能少点麻烦。

秦欢也不想穿着破烂的衣服,脸上还要抹上一层灰。

可不这样做不行,也许到不了兴元府,他们就会被抢光。

见大伙都开始换衣服,赵二笑了笑,也跟着照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