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小说 > 历史小说 > 铁血骁兵 > 第32章 皇帝也不容易啊

第32章 皇帝也不容易啊

就在段尧一心训练飞羽军之时,距离天纵山脉千里之遥的夏国皇宫内,有一位绝色少女将他戴着青狐面具的样子画了下来,生动俊逸、潇洒不凡。

少女正在专心作画,忽闻门外丫鬟的声音传来“奴婢参见陛下,公主正在用心读书”,少女听到声音,赶紧用一块锦缎将案上的画纸盖了起来,然后随便拿了本书在手里,装作心无旁骛的样子专心看书。

脚步轻响,一名身着龙袍头戴皇冠的男子走了进来,女子的目光从书卷上移开,望着冲她微笑的男子,起身行礼道:“彩儿见过父皇!”

“嗯!”男子微微点头,上下打量着宝贝女儿道:“彩儿,没伤着哪儿吧?”

少女调皮地在男子面前转了一圈,笑着道:“女儿好着呢,您看!”

“没事就好!”男子见到女儿无恙,悬着的心总算是落了下来,但一想到那件事情,却又难以掩藏心里的暴怒:“幸好你没事,否则父皇就算倾尽夏国之力,也要手刃那些绑架者,居然在皇宫劫持朕的女儿,真是岂有此理!”

“父皇,女儿不是没事吗,您日理万机,千万不要因此动怒!”少女摇晃着皇帝的胳膊道:“幸好途中遇见了一位好人,不然还真不知道结局怎么样了!”

一想到那个人,少女的脸蛋就不自觉地有些发红起来,遗憾的是走得匆忙,临行前没能跟他见上一面。

“这件事情,方文倒是跟父皇禀报过,并且特意提到一名头戴青狐面具的英雄。彩儿,既然此人救了你,那他就是我夏国最尊贵的客人,你为何不将他请到夏国,也好让父皇当面向他致谢。”

“原本女儿也是这么打算的……”少女无奈地摇摇头,眼神里闪过一道不易察觉的忧伤神采:“可惜,当时走得匆忙,加上他要去办自己的事,所以……”

少女虽遗憾于未能与段尧当面道别,但此刻父皇问起,她也只能临时编了个逻辑还算清晰的理由搪塞。

“是这样啊!”皇帝显然听信了女儿的话,遗憾道:“俗话说,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日后如有机会见到此人,一定要请来让父皇见上一面,届时当以国士之礼待之!”

“女儿遵命!”少女虽然轻描淡写地答应了下来,心里却在琢磨,有些人错过了就真的错过了,或许永远也没有机会再见。

为了避免让父皇看出自己的心事,少女打起精神道:“父皇,绑匪方面有线索了么,可知是何人主使?”

“这件案子……父皇正在命人彻查,暂时还没有明显突破。”皇帝稍作沉吟,决定先瞒着女儿,所以没有说出“神宫”二字,这么做自然是不想让她承受过大的心理压力:“父皇已经安排下去了,自今日起由方文方武俩兄弟亲自负责你的安全,彩儿大可不必担心!”

“谢谢父皇,彩儿的事让父皇费心了!”

“傻孩子,你是朕唯一的女儿,朕关心你,还用得着谢吗?”皇帝疼爱地扶住少女的肩膀道“这座江山,迟早要传给你的,如果彩儿有心仪人选,尽可早些告诉父皇,父皇也好对其栽培栽培,日后好让他助你一臂之力!”

“父皇,您取笑女儿……”少女听到皇帝的话,顿时羞红了脸,但脑海里,却浮现出一道被面具遮住的模糊面容。

“好了,朝堂上还有一大堆事情要处理,父皇就不陪你了!”一提到朝堂二字,皇帝的脸色就不由地阴郁起来,出门的步子也显得格外沉重。

“彩儿恭送父皇!”少女对皇帝离去的背影行了一礼,然后回到书案前,揭下了那块锦缎。

画纸上,是一个戴着狐首面具的清瘦的男子,他的身姿俊秀出尘,面具后的眼神,却凌厉得璀璨可怕。

如果段尧在场的话,一眼就能认出这父女二人。

那位男子,是段尧在烽火城跟踪段景轩时,曾经有过一面之缘并且对过一掌的薛凌山。

而薛凌山身旁的少女,则是被段尧救下,并且给他留下一块玉佩的夏国公主薛彩儿。

当然了,段尧并不知道薛凌山的名字,也不知道他是夏国皇帝,更不知道他是蒙面少女的父亲。

薛凌山离开了薛彩尔居住的宫殿,脸色立刻就变得沉郁起来,这位夏国最高掌权者最近遇到的烦心事不少,处理起来比较伤脑筋。

一方面是神宫处心积虑想把生意做到夏国,像他们在黎国做的那样,垄断夏国的商业。

另一方面是神宫的卧底已经成功打入了夏国的朝堂,并且形成了一股不容小觑的势力。

薛凌山进入皇宫大殿的时候,一班文武大臣已经在那候着了。

众臣行礼,呼“吾皇万岁万万岁”。

薛凌山扫了众人一眼,那几名习惯鼓吹神宫的大臣,果然站到一起了,皇帝见怪不怪,温声道:“众卿免礼!”

“启奏陛下,神宫使者自上个月向我国库晋献一千匹绸缎之后,昨日又献上了两千坛美酒!”

说话的,是内务部总管李忠,此人五短身材,长得腰粗腿圆,身上膘肥肉满,肚子挺得比孕妇还大,也不知道他那身制式官服是怎么套到肚子上的。

“神宫好大的手笔!”薛凌山冷冷打量了李忠一眼,问道:“他们花费这么大代价,应该是有所图谋吧?”

“回陛下,神宫想在我国发展贸易,推行物美价廉的优质商品,造福我夏国百姓。”

薛凌山冷笑两声道:“发展贸易和造福百姓,是朕——以及在列诸位的事情,神宫会平白无故替我们考虑民生问题?可能吗?”

李忠看了皇帝一眼,辩解道:“神使大人说了,只要陛下同意他们开商铺,他们保证以最低的价格出售最好的商品,让百姓得到最大的实惠!”

“哼,居然称他们为神使大人?”薛凌山愤怒地指着李忠道:“你倒是说说,这个‘大人’是何人所封?”

李忠自知失言,在皇帝面前将神宫的人称为大人,确实不妥,都怪平时喊顺口了,一时之间改不掉。

心虚的内务部总管低头不语,同时对身边的同僚使了个眼色。

旁边那人心领神会,替李忠开脱道:“陛下,李大人一时口误实属不该,但他的本意却是一心为陛下和黎民考虑。据臣所知,神宫在黎国口碑甚好,不仅每月按时缴纳税赋,且时常接济贫苦百姓。以臣之见,我夏国大可效仿黎国,允许神宫商铺入驻,如此一来,朝廷、百姓、神宫三方受益,臣郭谦斗胆替民请命,请陛下恩准!”

郭谦刚刚说完,马上就有四五人上前帮腔。

“臣黎松附议!”

“臣韩志附议!”

“臣柳文才附议!”

薛凌山凝目望向殿内大臣,朗声道:“还有谁附议的吗?”

众位大臣纷纷低下头来,不敢看皇帝的眼睛。

“既然无人附议,那朕便来说说这件事情吧!”

薛凌山的目光在大臣们脸上一一扫过:“不可否认,神宫的商品确实不错,但是,他们牢牢地掌控着独特配方和生产工艺,密不向外公开。如果朕真的允许神宫的商铺入驻,那么我夏国的同类商户,将会面临破产,我夏国的传统商品,将会面临着滞销甚至无人问津的局面,届时货物砸在手里,他们的生存将成为又一道难题,这个问题你们可曾考虑过?如果神宫真的如你们所说的那么无私,那么他们为何不肯公开配方,为何频繁拉拢甚至贿赂我夏国官员,用意何在?”

“你们说神宫在黎国为民造福,事情真的是那样吗?朕敢肯定,黎国皇帝这十多年来,做的最后悔的一件事情,就是当初没有遏制神宫,以致神宫在黎国大肆拉拢人才,而他们军队里,却连基本的大夫和军械师都配备不齐。”

“更可怕的是,神宫利用在黎国赚到的银子,施以小恩小惠拉拢黎国百姓,一旦政局不稳,神宫就会蛊惑这些平民向朝廷发动舆论攻势,甚至起兵造反都有可能。”

“因此,朕奉劝诸位,不要随意接受他人的糖果,一旦吃了人家的糖,或许他们连你的血都给喝掉!”

大臣们听完薛凌山的话,俱都沉默不语,有些大臣虽然嘴里没说话,但私下里却在相互挤眉弄眼,互相传递讯号。

薛凌山平静地凝视着殿内的大臣们,这些大臣要么是各部官员,要么是统领一方的百姓父母官,这些人里有多少是真心为国,又有多少一心为已,又有多少人一心为神宫,薛凌山无从辨别,仅从他们的谏言或表象,很难分辨出谁忠谁奸。

在这种情况下,作为皇帝,薛凌山只能以大局为重,一边排查异己,一边稳固朝政,同时还得处处堤防神宫使阴招,前几日公主遇险,不就是神宫蓄意所为么?

一名老臣见宫殿内气氛沉闷,从袖里取出一份卷轴举过头顶,朝薛凌山行礼道:“陛下,帝都城墙年久失修,老臣特意命工匠设计了翻新方案,请陛下过目。”

内侍接过卷轴,呈至薛凌山面前,薛凌山看了之后,愤怒地将卷轴扔到一边。这份城墙翻修方案表面看起来思路清晰,然而并不适用,城墙和走廊上添加了许多华丽的装饰,但却极大的压缩了箭塔和盾牌兵的位置,这样的城墙,很容易就会被人攻破。

这名老臣眉头一皱,对皇帝扔掉卷轴的举动非常不满。

“老臣一心为国,陛下何故如此?”

此人名叫贺陆,是两朝元老,门徒弟子甚多,在朝中颇具威望。

薛凌山自觉态度过激,和颜悦色道:“贺阁老为国之心,朕从未怀疑,只不过这份图稿有些问题……”

“既然陛下不满意,直接否定即可,当着文武百官的面将图稿扔弃,不知道的还以为老臣做了什么大逆不道之事呢!”

“爱卿言重了!”薛凌山抚慰了一句,解释道:“这份图稿设计虽然完整,但过于看重整体美观,而忽略了战略防御部署,譬如箭塔太少且间距过大,如果一旦战事爆发,很容易就会被人攻破城池,后果不堪设想。”

薛凌山的话,令贺陆稍稍不喜,反驳道:“陛下,如今天下一派太平,我夏国更是一片昌盛繁荣之象,陛下先是担心神宫图谋不轨,现在又怀疑翻修城池会被敌人攻破……老臣冒死问一句,陛下您是不是过于谨慎了些?”

贺陆说完,立即有门生附和道:“陛下,臣觉得贺阁老言之有理。”

接着,又有三人附议,支持贺陆翻修城墙的方案。

薛凌山暗暗摇了摇头,皇帝这个活儿,还真不好干。

神宫商铺入驻的事情,是无论如何也不能准许的,一旦被他们撕开一道裂口,神宫探子就会源源不断地涌入。

而城墙改造翻新之事,虽然方案做的不行,但贺陆的忠诚度还是值得薛凌山肯定的,这名两朝老臣之所以把城墙方案做得这么华丽,无非是增加些预算趁机捞点银子罢了,薛凌山虽然嘴上不说,却心知肚明。

在这种情况下,薛凌山不可能一意孤行,将所有朝臣都得罪干净,只能两权相害取其轻,如果把神宫比作吞噬兽,那么贺陆捞钱的举措,顶多算一只蛀蚁,尚在可以接受的范围之内。

看清了利害关系之后,薛凌山朗声道:“或许是朕危言耸听了,神宫的事情不必再议,他们送上的礼物原物奉还;另外,城墙改造之事,就按贺阁老的方案办,众卿可有异议?”

城墙改造项目通过,贺陆目的达成,自然不会有任何异议;而李忠郭谦等人虽极力推举神宫,但事情也不能做得太明显,暂时也只得听从皇帝的意思,至于神宫送入国库的礼品,退自然要退一部分,但来回搬运途中损失一些,估计也没人大费周章地去追查。

即便神宫有所不满,也不会怪罪李忠和郭谦等人,最后背锅的,只能是夏国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