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小说 > 历史小说 > 五元书生 > 第二十章 寒门贵子

第二十章 寒门贵子

章知府果然是个雷厉风行的人物,杨复感叹着。昨日经过时,此地尚还是荒凉一片,今日再看已是聚满了劳工,两岸桥墩都起底了大半。

尚不知李阳是何意思,不过昨日诗会过后,自己也算是知道了李阳的一些消息。李阳是为中州李家,豪门世家,‘房屋良田遮蔽数千里,财银珠宝可填城中湖’,这句话是听人所说,里面不少含夸张成分,但杨复想着,这已经足以证明其家世之雄伟。

听说,朝堂上还有李家的族人。

奇怪的是,李阳听了自己是‘寒门之后’偏偏说了句“这倒好办了。”

什么好办了?自己无从得知。不过,他的身世倒是可以解释一件事,那就是昨日为何当自己提及‘收权’之后,李阳如此竭力反驳。

收地方于中央,归中央以予皇帝,是为中央集权专制。杨复也明白昨日空谈之事,做起来何其难也。但,李阳提出的所谓的‘民已得之利,复而夺之,何其难也。’根本就是借口。

大周几代国主圣明,放权与群臣以防昏庸无道,放权以地方以治地方临时之变。可如今,这放权已经渐渐地变了样子。‘上下颠倒’,大概一言以蔽之。

群臣党派同堂外以抗衡君王,内以党同伐异谋取党派利益。地方上,中央所放之权逐渐扩散,但此之‘扩散’非上下之扩散,而是左右之扩散。地方之权归地方之官,地方之官则归世家。

世家之权俨然凌驾于政府之外,并逐渐从政府之间谋取更大的权力。是以左右之扩散非上至朝廷下至百姓之上下扩散。

所以说,李阳所说的‘民怨’,根本就是没有的事情。本来就没有的权力,人们不能感同身受,谈何怨气。

‘收权’,真正难的是世家,是朝堂上的党派领袖。而党派领袖大多本身就是世家豪门。由此,‘收权’真正的大敌只有世家‘而已’。

‘而已’,说得容易,做起来可就太难了。

牛李两党,朝廷党争,世家倾轧。杨复轻叹息道,“连民间平民都会挂在口边的事,可想而知,此事有多艰难。”

章知府好像就是与此有关。杨复抬起头,看了一眼不远处的知府衙门,不过章知府似是为数不多的‘妈不爱爹不养’的寒门贵子。

父亲,原本也将是个‘寒门贵子’。杨复脑海里,突然与父亲关联起来。

京城贡院,来年春闱。杨复茫然,也不知道该从何处知晓心中的那团困惑。就算看了自己往年的试卷,又当如何?

杨复看起来有些昏沉,全是因为昨天夜里他做了个奇怪的梦。

昨夜,杨复梦到了自己的父亲,而应当与父亲‘形影不离’的‘奴叔’却没有见到。

梦到自己去往京城参加会考,一路上却遇到了许多奇奇怪怪的东西,人身龙首的怪物、人面兽身的蛇妖、以及天上盘旋着的双头秃鹫,这些怪物残暴无情,浑身上下透露着一股阴冷气。

他们见似是以那人身龙首的怪物为头领,引诱着、牵引着,往一团黑雾笼罩的迷城前去,自己醒来后别的记不清楚,可明明白白的知道,那是京城的方向。

还梦到了会试、殿试。如那位章知府所言,自己真的考取了大周唯一一个‘六首状元’,皇宫大殿内,黑漆漆的,就连龙椅上坐着的面目也是黑漆漆的,瞧不清楚。

尽管如此,梦中自己高兴的很,因为那黑漆漆的人许给了自己一个前程,并允许自己去查看自己往年的卷子,那前程具体是什么自己给忘了,好像是个空头许诺,又好似只是一个‘前程’二字。

梦里自己没管那么多,一路跑到了贡院,奇怪的是,路上一个人都没有,整个皇宫也是空荡荡的,可自己仍是中了魔一样的小跑着,边跑边笑。

奇怪的很。

自己拿到了那几分卷子,摊开一瞧。一瞬间,便又跳到了另一个镜像之中。父亲,只一个背影,一个人仍站在那‘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下,抽泣着,哭出了声。

‘父亲?’自己喊了好几声,他不应称。

没办法,连父亲的名讳都直呼,‘杨端!’。

“别去!”父亲哭够了,好想听见了他的名字,突然转身,也是黑漆漆的。然后,自己醒了,醒的不明不白。不是被吓醒,也不是被冻醒,只是好端端的醒了。

就好像正在看转着的走马灯,然后突然有人把走马灯给摁住了,没了画面。

别去。杨复念叨着,闷声走了一路。人常言‘日有所思夜有所梦’,莫不是昨日提那贡院的事?

“杨举人?”那小厮瞧着杨复出神,只敢轻声唤一声“大人已在府厅了,您直接进去就是。”

只来了一次,这衙役便记住了自己,杨复轻点头示意。

章知府果然一刻都不得停歇,杨复收回心思,调侃着,拱手言道,“晚生杨复,参见知府大人。”

“来的挺早。”这一次章知府倒是没向上次那样忙的连个起身说话的机会都没有。

“既是知府吩咐,小生不敢怠慢。”

“不必如此拘束。”章知府特地放下手中笔墨,起身,指了指边上的座椅,“坐。”

“你那账目核验的没有问题。”章得之这话也不知是不是在夸赞杨复,“贪污的人已经揪出来了。”

“景阳县县令?”杨复记得自己那本账目上有着景阳县三个字,而账目出了问题自然不可能是谁绕过县令动了手脚。

章得之瞥了一眼杨复,点点头道“不错。景阳县知县朱蓉。”

“不过,我没有杀他,甚至都没有免他的县令之职。”章得之说完便一直瞧着杨复,等待着他的一举一动。

杨复明白,这应当是在考验他,‘敦实务本’墙上挂着的四个大字是先生所倡导的,“学生斗胆猜测,知府大人是因为景阳县县令与‘尸位素餐’的官员两异,朱蓉虽贪,但终究是做实事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