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小说 > 历史小说 > 崇祯行 > 第二十章:多灾多难的崇祯二年

第二十章:多灾多难的崇祯二年

经过长达十年的经济封锁,后金的经济已经到了接近崩溃的边缘。

小冰河期不仅影响了中原,更是影响了苦寒的辽东。

崇祯元年,辽东的米价已经到了每石十两银子的高价。

皇太极手里有的是银子,但是却买不到一粒米。

旗贵族靠着武力,多少还能榨取一些粮食,但是作为旗根基的一般女真人和被掠夺过来的汉人,则是常处在饥馑之中。

今年崇祯二年,后金还会遭到一次毁天灭地的自然灾害。

等到了六月份的时候,就会进入人相食的可怕境地。

袁可立、孙承宗,甚至是王在晋的部署是宏大而有成效的。

宁锦防线固若金汤,登州、东江互为犄角;又有朝鲜在东边作为策应,林丹汗在西边作为策应。

生生地把后金包围在辽东一隅,无法发展。

如果能够坚持这种政策,恐怕的确会受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作用。

但是,这一切实际上在天启七年就已经开始瓦解了,先是皇太极派遣阿敏攻打朝鲜;而明朝君臣隔岸观火,致使朝鲜沦陷,退出了对后金的包围网。

再是林丹汗屡次索要军饷赏银被崇祯君臣拒绝,负气远逃,把地盘让给了后金和他的盟友科尔沁蒙古。

如果说无法援助朝鲜是因为明朝的军事实力已经发生了巨大的下滑。

不能给林丹汗赏银是因为朝廷财政困难。

那么最匪夷所思的是在己巳年七月发生的袁崇焕擅杀毛文龙。

这一举动致使东江镇瓦解,并进而导致了辽兵在崇祯四年于山东的哗变。

毛文龙作为乱世的风云儿,虽然出身于无赖,并且似乎是不学无术;但是却在辽东的沿海,空手打出来了一个东江镇。

后世有很多人讽刺毛文龙,说他的东江镇在一开始还能趁着后金没能建立起有效的统治,恢复失地。

后来却被一万旗兵看得死死的蜷缩在岛上不能进退一步。

但是,他们却忽略了一点,只要有这一个东江镇在;那么后金就不敢全力的掠夺内地。

毛文龙自己的部队虽然并不顶用,但是山东的明军完全可以趁着清军攻打山海关或者内地的时候,从登州出发以毛文龙的岛屿为跳板攻击后金的腹地。

防御毛文龙的一万旗兵,虽然人数似乎不是很多;但是满洲的军事实力一共也才六万。

少了这一万旗,明朝在山海关一线的防御压力就会减少至少两成。

减轻明朝辽东防线的正面压力,使得女真人不敢过分深入内地,如果说是最直面的效果;那么东江的政治意义则就更加的深远了。

东江镇建立在岛屿之上,这些岛屿过去那里有这么多的人口?

岛屿上实际都是不堪忍受后金暴虐统治而逃出来的辽民。

有了东江镇,那么就给了在后金统治之下的汉人一个可供选择的机会。

而逃出来的汉民则个个都是和后金有着血海深仇的。

就拿后来被大清封了三顺王的那三位吧,哪一个不是让后金逼上的岛?哪一个不是血海深仇。

当然,在这个时候,毛文龙的脑袋还是牢牢的长在自己的头上。

只不过袁崇焕的屠刀,却近了。

去年年底的时候,袁崇焕唆使和自己关系非凡的潘士闻弹劾毛文龙。

这潘士闻素来是没有什么节操,党附魏忠贤做了工科给事中,魏忠贤倒台以后,被列为第六等阉党。

但是此人为人圆滑,很快就攀附上了袁大人。

潘士闻的奏折,当然是很有用处的;不多久朝廷就削减了毛文龙的军饷。

这只是袁崇焕除掉毛文龙的第一步而已,削减他的军饷,扰乱他的军心。

等到把东江军饿得差不多的时候,军心混乱,对毛文龙产生了怨气的时候;一鼓作气,带着银两去除掉毛文龙。

柳保泰对这些事情,如数家珍。

他还知道,毛文龙死了不到三个月,皇太极就会带着他那如狼似虎的十万旗从蒙古草原绕道攻击蓟镇,而后破关入寇;在掠夺了张家湾的漕粮之后,横扫整个京畿重地。

一直抢到崇祯三年正月,才会撤军。

柳保泰在思考着如何利用自己的这些知识来帮助此时的大明朝。

他想到了上折子,让朝廷加强蓟镇的防御,但是写了一半却罢手了。

这个折子上去,未必会发生什么后果,毕竟前面就有俞大猷上奏本谈论军事被打板子的先例。

而且他还害怕一封朝奏九重天,写的太好,感动了皇上,让崇祯帝派去蓟镇当了填火坑的柴火。

十万旗破关而入,柳保泰就是臂哪吒也是白给

他又想到了写信给毛文龙,让他提防袁崇焕。

但是自己一介区区五品;又是新科的武举人,却写信给东江镇的总兵说蓟辽督师要害死他。

哪怕时句句在理,恐怕也会被毛文龙以为是崇祯皇帝派过来试探他的吧?毛文龙一定不傻,当然会把自己写的信原模原样的移送给崇祯皇帝。

搞不好到时候,会被崇祯皇帝砍了头。

屯田千户虽然无田可屯,但是也是有好处的,就是远离战乱。

暂时是不会有什么生命的危险。

自己何苦说不该说的话,去冒这掉脑袋的风险?

柳保泰自打参加完了县主的婚礼,整个人都不得劲了,常常是彻夜难眠。

这会儿想到了面对历史的大悲剧,自己竟然无事可做时,不禁扼腕叹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