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小说 > 历史小说 > 天下清明 > 第五十六章 天府书院

第五十六章 天府书院

毕竟,在这个动荡的年月,盐巴和粮食才是硬通货。

拿着银钱可能也没有地方买到盐巴和粮食,而且这时候的蜀中,盐巴和粮食的价格,简直高的吓人。

在粮食和盐巴的攻势下,再加上顾辰的两场刻意表演,一场战死者祭奠,一场有功者嘉奖。

城外两座相对的大营门前,应征者如云。

百姓和俘虏的积极性完全被调动了起来,通过筛选的人,得意洋洋和扛着粮食盐巴的亲人依依惜别,然后趾高气扬地走入大营之中。

而那些没有通过筛选的人,跪地嚎啕大哭,哭的涕泪横流,撕心裂肺,他们两手空空的亲人,还在一旁不断埋怨他们没用,挣不来粮食和盐巴。

这样的场景,不断在两座大营之间上演,看的负责考核的人很是无奈。

更有甚者,带着一家老小,长跪在营门前,就是为了进入兵营,吃上皇粮,面对这千古奇景,震撼了很多人。

以前别的军队征兵,都是求爹爹告奶奶,最后都没多少人,愿意主动去当丘。

在这个时代,军人的地位很低下,被人看不起,因此才被称作:丘。

以至于那三大家族的族长,都直接大呼,“真是前所未见,天佑皇明啊!”

陈天骄看着这一幕幕,有点于心不忍,向顾辰问道:“小书生,我们要不要放开一点征兵的限制,招纳更多的人,把战兵筛选条件适当放开一点,咋样?”

顾辰心下无语,他觉得天策上将,还不够成熟,说道:“小妖,你看了那样多兵书,你祖上又是世代将门,你不会不明白慈不掌兵的道理,我们是选能战者,不是开善堂,因此,我们定下的条件,决不能放宽。”

陈天骄心里其实也明白这个道理,只是她还没有看到更多的残酷,有点想当然了。

她看到顾辰的决心已定,不再提这一茬,换个问题说道:“我们发给他们的粮食,一半是缴获来的粮食,一半是你提供的好粮食,那些颗粒饱满的麦粒和稻谷,我敢打赌,他们一定会留着当粮种,舍不得吃一粒,等到明年春天播种之后,应该在夏收时,农民会有一个好收成,哎,蜀中常年战乱,已经很久没有好收成了。”

“小妖,你想的太简单了,经我们这样一闹,局势会怎样变化,还难以预料,我们在转进重庆之前,一定要多多宣传,让大家在我们离开之后,尽量躲入山中,才能避开李国英的大军。”顾辰看着西北方向,说道。

那里是保宁府,有鞑子朝廷弹压四川的数万大军,大部分都是精锐的陕甘绿营,李国英在得知遂宁的变故之后,一定会立即引大军,前来镇压。

陈天骄继续说道:“真希望我们能在这里多停留一些时日,给这里的百姓多一点庇护。”

顾辰回道:“我们最多在遂宁还能停留二十余日,这是极限了,如果不是新招的兵马需要基本的训练,我都想立即奔赴重庆,毕竟时不我待啊。

如果我猜的不错,李国英最多十余日之后,就会得到我们的消息,他是绝对不会容忍,在这个咽喉之处,有我们这样一支明军出现的。

而且我们从遂宁到重庆,行军时间,加上老弱和辎重,也需要十余日,才能到达重庆城下。”

就在这时,有亲兵来报,之前进攻白虎山那三家山寨的人,参加征兵选拔的最多。

陈天骄一脸惊讶,顾辰却毫不意外。

这些都在顾辰的意料之中,他一点也不意外。

他们因为任千行的缘故,耗光了家底,只能选择当兵吃粮,家人才能熬过这个寒冬。

第二张告示是:招贤榜!

主要是招纳读书人,这些读书人不是用来打仗的,而是以后天府书院的先生。

顾辰明白,如果他想招揽读书人进入他的军队,以他们目前的实力,现在还很难做到,但是招纳他们当书院的先生,还是有可能的。

当然,不是直接用他们去教书育人。

而是他们要经过顾辰的简单培训合格之后,才能进入书院当夫子,顾辰可不想他们教出一群只会股文,吟诗作对,以及满脑子程朱理学的人,那样的学子对他全然无用,就是浪费紧张的粮食和资源。

他要改变这个时代,不能光靠军队,还需要很多具有新思想的人,和他理念一致的人,需要他们来治理这个天下,让这个天下变得更好。

否则,他即使提出各种先进的治世理念,没有人去落实,也就是沦为一纸空谈罢了,他的梦想就永远无法实现。

所以,天府书院的计划,势在必行,以后有条件还要建立更多的书院。

这些书院,在他的战略蓝图之中极为关键,他要通过书院以点带面,从小处着手,大处着眼,通过天府书院培养的学子,他们就是种子,他们学成之后,去到各处地方,生根发芽,继而影响更多的人,教化更多的地方,一点一滴的积累,这个天下,总会被改变。

并且,通过他自己培养的人手,接受新思想的洗礼,才是最忠诚、最好用的人手,才能把他自己的思想潜移默化的传给他们,甚至在他们手中结合这个时代的特点实践升华,才能最终实现那个宏伟的蓝图。

最后,顾辰一共招揽到二十四个读书人,虽然不算多,但是也不算少了,这还是因为遂宁和射洪的文化土壤深厚的原因,这里是陈子昂的故乡,与诗仙李太白的故乡也是比邻,文风浓郁。

这些读书人,其中有一个崇祯时期的举人,个秀才,剩下的就是没有功名的读书人,这些没有功名的人,有的才学很不错,只是因为这十余年,蜀中动荡不安,他们才没有考取功名,只是在家里耕读修身养性。

读书人是最难以改变的,又是最容易改变的,顾辰一点不着急,只能慢慢来,他的思想移植计划,本就是一项长期浩大的工程。

顾辰看向东方的天空,暗暗想着,“等我到了湖北,一定要第一时间派人去湖南,找到因为抗清失败,现在,还躲藏在湘西群山之中当野人的王夫之,明末清初三大进步思想的先驱者,有机会,一定要把他们都扒拉到我的碗里来,让他们的思想不是仅仅的萌芽,而是直接在这个时代,爆发出万丈光芒。”

第三张是:招揽各类工匠和郎中的告示,无论男女都可以参加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