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小说 > 武侠小说 > 客不归 > 第三十九章、剑道通史

第三十九章、剑道通史

大雪天依旧不见艳阳,它竟连欣赏雪景的雅致都未有,一藏便是许多天。

积雪已有一拳深厚,一行密密麻麻的脚步,往山下行去。过得时辰久了,脚印都快些被掩盖。

这脚印自然是耐不住寂寞的穷道士,天尚未亮就偷摸出门,生怕粘上柳晨生这个累赘。去酒楼中寻欢,跟个臭小子,那里像话。

柳晨生盘膝而坐,吐息纳气。二十四小周天后,衣衫已被凝固,鬓角也落满许多冰屑。

少年郎长身而起,将一身风雪抖落去,折身回屋中。

穷道士在茅草堆下藏有几本古籍,想来这个道士平日里不翻阅,书页还有些许崭新。

柳晨生将古籍一一抽出,既然得穷道士许可,自然是要翻阅一番,也好张张见闻。

古籍有五本:一本是历代武评高人、一本是朝堂谋士、一本是兵戈榜、一本是丹青评、一本则是历代剑客由来。

柳晨生轻轻捧起那本历代剑客由来。他虽未进过私塾,却软磨硬泡懂些文墨的秀才,倒也东拼西凑,有些字数。

此书开篇就叙述道:剑道文明,起先在随安王朝并非这般璀璨。当时的江湖,由一位刀客独领风骚。

这本书不避嫌,丝毫未有吹捧剑道,诋毁他法的作风,而是踏实的记载剑道兴衰。内容想必大有可信。

剑道大兴是由刀客退出江湖后,才到达高潮。这页的扉页落字:惭愧。

的确惭愧,剑道竟是被压着江湖三十载的刀客隐退后,方得推行。下一页写到:南元评说,剑乃君子之兵,世间魁首。

此举无疑将剑道文明推至顶峰,随安王朝引进此说,剑道一时间空前繁盛,俨然坐实第一道法魁首。

扉页落字:我辈之幸。剑道文明大肆推广后,连随安军伍也统一配军制剑。同天子一并,很是推崇君子剑一说。

再后几页叙述道:以洗剑池为首的江湖门派,迅速扩张,短时间内,位列江湖第一门派。

这里简单描述洗剑池,言外之意是,这个门派作为剑道大兴的受益者。一枝独秀,水涨船高。

前言扉页提到:至此之后,江湖剑客如过江之鲫,亦涌现大批手眼通天的人物。

翻开这一页,来到正篇。初始并未记载剑道先行者,当时在刀客徐东关的力压下,众多剑客灰心丧气。

更有甚者,是一些已故的江湖前辈,记载很是模糊,想来这本书可追溯年代并不久远。

柳晨生轻笑,翻书速度加快几分。只至翻阅当代史适才停下。

青衣剑客:姓名不详、籍贯不详、师承何处不详、年岁不详。好家伙,敢情是一位逃脱记载的人物。

柳晨生往下看,才有文字记载:现住临渊海,半岛青剑阁中,疑似被镇压。境界、剑仙。

少年郎骇然,一位剑仙疑似被镇压,天下谁人能有这般手段,讲来实属不可思议。

再往后,李夫莫一名跃然纸上。此书称:李夫莫京州人士,早年间游历江湖,天资聪颖。剑道修为惊人,四十年岁跻身仙人。后受天子封赏,官拜三军元帅,常年镇守边疆。

后几页记载较为笼统,解释剑道十首一说:剑道由集大成者作先行,后衍生剑道十首一说,当代剑道先驱,是为剑道十首。

从古至今,代代流传,如今的李遇芝,刚好位列十首。

再后,无可厚非是李遇芝,这一页称:李遇芝幽州人士,师承洗剑池掌门。年轻时坐于剑池中修炼,年至三十方才出世。

出世时一鸣惊人,修为已是半圣,出世后四处决斗江湖剑客,短短一年,突破至圣人。

神兵蜉蝣持有者,九华山十年论剑主办人。当今剑道十首。

御剑术大成时,于洗剑池中,跻身仙人。年岁三十八。

柳晨生默然,许久才开口道,“李遇芝竟比李夫莫更胜一筹,如今的身份,当真是耀眼的紧。”

再往后翻仍然不见三剑流侠客,许多剑道大才,柳晨生只做简略翻阅。并未详读。

柳不闻:剑道女侠,剑道见解独到,被剑仙李夫莫破例收徒,于无净山庄静悟快剑道,年芳三十,入圣人,后被天子破格提拔,官拜抗元将军。

后因南元举兵,柳不闻率军抵御,退至如今破鼓城,南元方才收兵,绝代女将军身死。

柳晨生叹道,“这位女将军有望入仙人一境,可惜英年早逝。”果然,这一页的扉页题字:惜哉。

这本古籍不仅仅是一本古籍啊,他记载剑道种种荣辱,或是风华绝代,或是泯然众人。

翻了许久,仍然未见三剑流侠客,柳晨生有些懊恼,直到是穷道士又诓人。

少年郎此时眸子发酸,不得不停下目力。他将书轻轻合上。缓步走出石洞,远方那匹瘦马正在酣睡。

这头皮毛浅薄的马驹,竟也能枕着冰天雪地入梦,也算一桩奇闻。鹅毛雪飘个不止,茫茫天地间,仿佛未有尽头。

柳晨生将古籍搁置一旁,自顾自练剑起来,《游龙九式剑录》,《有剑西来》。如此种种,少年郎从未落下。

他练剑是于炉火纯青中找寻精益求精,于精益求精中力求更进一层。世界万物是未有尽头的,只是缺少敢于攀登罢了。

大雪天,暮色降临分外快些。穷道士依旧不见踪影。少了那个骂骂咧咧的道士,当真有些许不适应。

柳晨生舞剑后,收剑入鞘,缓缓来到搁置古籍的地方。山谷中的空地,已被柳晨生持剑扫平。

少年郎捧起古籍,慢悠悠来到空地上,席地而坐。将那本古籍翻阅。

有风起,将书页翻的飞快,似乎它比柳晨生更着急般。寒风裹挟细雪,一并落入书中。

将密麻文字掩盖一二,柳晨生轻轻拂去,露出那几个字。

赫然写着:杜工部,柳州人士。寒门子弟,无师承处。剑道罕有巨才,年轻时喜着白衫。一身驭剑功夫,常被世人误为谪仙。

三十五岁入圣人,三剑流侠客,至今为止仅有的三剑流。当属大器晚成人物。

入圣人游历九州,曾在洗剑池中与李遇芝相争,棋差一招,惜败。此处有注解:当时杜工部仅持两剑。

落败后,将其中一柄留于洗剑池中,并称日后来取。出洗剑池时,手中独有一剑。

因爱慕挽仙岛主爱徒,与岛主决斗,不敌。此处注解:挽仙岛女子从不外嫁。唯一门道便是击败当代岛主。

后又叙述道:杜工部此间事了,不知所踪,再无听闻。扉页评语:持三剑杜工部,天下无双。

少年郎合上书本,将头高高仰起,他怕眼中转溜溜的泪水滚落。

这少年啊,任由风雪铺面落下,却只是轻声细语,“这个杜工部,后来成了缺门牙的老头,还收养了一个混小子,也不再舞剑喽。”

这一日,倔强的小子,将含着的泪水涌出出,无穷无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