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小说 > 历史小说 > 司马长戈名士剑 > 第59章 闲话有玄机

第59章 闲话有玄机

收回滥赏的诏命终于也没有等到,傅咸却接到了吏部的公文,被任命为荥阳太守,收拾收拾便赴任去了。石崇叹了口气,说:“斥逐正人,必受其殃。”也向朝廷告了病,回家休养去了。

司马遹被正式立为皇太子,太子生母才人谢玖也被拜为淑媛,安置于广德宫。前朝元老也顺势被杨骏一股脑地塞进东宫去了。中书监何劭为太子太师,侍中裴楷为少师,尚书左仆射王戎为太傅,侍中张华为少傅,侍中卫将军杨济为太保,尚书和峤为少保。

(注:淑媛,妃嫔称号之一,魏文帝曹丕始置。魏晋时期,妃嫔开始有五个等级,后增加到十二个等级,以贵嫔、夫人为最高,以下依次为淑妃、淑媛、昭仪、昭华、修容、修仪、倢伃、容华、美人、良人。淑媛的地位相当于外官中的御史大夫;晋时列入九嫔。)

老臣们陪着太子前往含章殿谢恩。司马衷突然指着和峤问道:“和峤,你以前老说我坏话。你是不是跟先帝说过朕将来会耽误国家大业?今天你还有什么话好说?”

和峤有些措手不及,不过很快镇静下来,他伏在阶下,比较凄婉地说:“老臣早年侍奉先帝,确曾有此言。老臣也满心希望自己判断错误,这样先帝的这份家业也就不用担心有什么闪失了。”

司马衷挠挠头,转脸悄悄地问身边的张泓:“阿时还有什么要说的?”

(注:阿时,皇后贾南风的小名。)

张泓一愣,马上俯身悄悄地说:“皇后只是让陛下问一下罢了,不必深究,让他们拜辞吧。”

司马衷憨憨地点点头,“唔”了一声,说:“那你们谢了恩就退下吧。”

石崇正寻思着去河西散散心,门人通报说潘岳来访,便请了进来。几个月没见面,潘岳居然略略胖了一些,俊爽依旧。落座之后,即不无得意地将自己几个月来在太傅府的做为侃侃道来。末了,还有些愤愤然地说起蒋俊做了中书令之后,朱振居然被提拔为太傅长史,而自己还是个小小的主簿而已。

石崇只得安慰他说,蒋俊、朱振都是太傅府老臣,你资历尚浅,只需稍待时日,才华必将引起太傅的重视。潘岳话题一转,说道:“季伦,风闻自太傅摄政以来,你屡屡以言语冲撞冒犯;现在又称病引退,分明是不合作的态度。太傅现在执掌朝政,大力启用新人,你这个状况,真让我为你捏一把汗呀。”

石崇莞尔一笑,回应道:“杨太傅这个人虽然刚愎,不过终究出身名门望族,知道无罪之人不可妄加诛戮。更何况他心里也清楚,我言语直率,行事磊落,从来都是就事论事,讲道理而已。既不是以此沽名钓誉,争长较短,也没有包藏私心,幸人之祸。所以,我以直道事人,杨太傅纵然不高兴,也不过疏远我而已,其实未必是件坏事。安仁不必为此忧心。”

潘岳又说道:“杨太傅刚刚执政,正是用人之际。而且太傅对你也颇为赏识。你又何苦自放于外呢?以贤兄之智,如果能顺容补阙,辅佐太傅,正其所为,不也是一件于国于己都大有好处的事情吗?”

(注:顺容补阙,顺容是言语和顺的意思,与犯颜相对;补阙【bǔquē】,意为匡补君王的缺失。)

石崇看着潘岳,摇了摇头,说道:“杨太傅虽然出身名门,可惜读书太少。我遍观前代历史发现,即使是像魏武、宣皇帝这样的一代雄杰,在辅政之初都是一副谦逊礼贤的面孔;政事都是与大臣商议,不敢独断专行。两汉有不少外戚,因裙带之故,致位辅政,最终无不惨然收场。就连霍光这样谨小慎微之人,身故之后不免阖家族灭。杨太傅于政于军素无威望,志高而才疏,好权而无远略,军国大事,官吏任免,只与几个亲信属吏商议,便敢贸然行之。与前朝大将军曹爽如出一辙,稍一不慎,即覆身亡家。安仁,你还不如回去继续做个尚书郎安稳些,免得到时候受到牵连。”

潘岳笑了笑,说道:“现在朝中并没有宣皇帝那样龙骧虎视之人,宫里又有太后照应,太傅的辅政之位,至少目前还是稳如磐石……”

石崇眼珠一翻,打断了他的话,说道:“要是哪一天太后庇护不了呢?”

潘岳语塞,于是话题一转,说道:“既是休闲,不可没有美酒美人,贤兄何不唤出绿珠献上一曲?”

过了几天,石崇的外甥欧阳建被任命为冯翊太守。于是,石崇乘便和他一起上长安去了。

(注:冯翊太守,即冯翊郡的太守。冯翊,读音【píngyì】,今陕西省关中平原东部地区,即渭南市一带。西汉武帝时,把关中地区分为京兆、左冯翊、右扶风三大板块,因属于国都长安的临近区域,因而被称做“三辅”。三国曹魏时期,左冯翊改名为冯翊郡,治所高陵县,后移治临晋,即今陕西省渭南市大荔县。北魏置华州及华山郡,西魏改州为同州。历经多次变迁,冯翊郡的名称最终退出历史,同州取而代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