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小说 > 历史小说 > 司马长戈名士剑 > 第57章 杨骏不舍权

第57章 杨骏不舍权

杨骏后半夜才睡踏实,一大早又莫名地自己惊醒,翻身起来,脑袋倒还清醒,只是浑身有些不得劲。回想起昨夜的紧张,暗自还有些庆幸。梳洗之后,浑身上下又恢复了精神,寻思着今天要过问一下山陵修缮的进度,然后把下葬的日子定下来。

杨骏转出大殿,唤来一名内侍,要他去召中护军张劭来太极殿见他。内侍应了一声,便要转身离开时,杨骏看到几个人进了大殿,径直向他走来。走近一看,是弟弟侍中杨济、侍中石崇,尚书左丞傅咸,外甥河南尹李斌,外甥弘训宫少府蒯钦和太傅舍人阎缵。几个人和杨骏见过礼之后,便一起走入后殿分宾主入座。

杨骏还没有想明白这几个人凑在一起想做什么,杨济已经开口说道:“阿兄,今天一早,我听傅长虞和石季伦说,昨天皇帝下诏调发陵兵讨伐大司马,结果,大司马连夜狼狈奔回许昌,可有此事?”

杨骏依然摸不着头脑,随口应道:“昨日有探报说,大司马在城外整顿士马,意图不轨;我才奏明陛下,发兵弹压。这个也没什么不妥吧?”

杨济摇摇头,不悦地说:“国家新丧,大行在殡,大司马为宗室贵戚,素著威望,怎么可能在这个时候兴兵犯阙?阿兄此举实在是太过冒失。就算是大司马意图举兵,阿兄身为辅政,当此国难之际,也应当先礼后兵才对,满朝文武,不乏口才辨给、老成持重之辈;慎择一人,遣往城外,先行覘其虚实,再做计较。诏书一发,即无可挽回,白白落人口实,有损阿兄声望。”

杨骏有些脸红,讷讷地说:“当时情势紧迫,无暇深思熟虑,故而出此下策;思之亦颇为懊悔。”

杨济接茬就问:“那如今阿兄有何打算?”

杨骏一脸无奈地说:“事已至此,当徐徐图之。慢慢消除罅隙吧。”

杨济并不理会,继续自己的思路,说道:“我历观两汉外戚辅政擅权的遭遇,无一不是盛极一时,而最终家破人亡。我深恐弘农杨氏也蹈此覆辙。阿兄何不就此召回大司马,以太后之命让出辅政之位,退身避祸,就算是闲居在家,也是富贵王侯,远胜于将来不测之祸。”

杨骏冷冷地看着弟弟,缓缓地说:“文通何出此言?弘农杨氏,一门二后,就是想退让,也还是会被人视作威胁,只恐怕是退无可退。此所谓‘箭在弦上,其势不得不发’。当年曹爽也想退避,宣皇帝何曾给过他机会?”杨骏打住话头,扫视了一眼左右。

傅咸接过话头:“文通所言切直,闻之逆耳。在下以为,太傅奉遗诏辅政,无须避让;大司马乃宗室之望,亦当干预朝政;宗室外戚都是国家的屏藩,若携手合作,则盛世可致;若猜忌相仇,则国家有倾覆之危。太傅若能召回大司马,同心协力,秉公执政,则自可转祸为福,泽及家门。”

蒯钦、阎缵闻言,也随即附和。杨骏未置可否,看了一眼石崇,说:“季伦之意如何?”

石崇在座上略施一礼,不紧不慢地说:“依在下愚见,杨侍中之言为上策;傅尚书之计为中策;如果太傅想专执朝政,不召回大司马,实为下策。”

杨骏面露不悦,不咸不淡地说:“此事容后再议。今日之要务是商定梓宫安葬的日期。你们先去前殿招呼群臣临丧吧。”

到了晚上,张劭来谒见,说山陵整缮已接近尾声,过几日便可下葬,具体日子太傅可自行决定。杨骏比较满意,他顺口提起今天早上的话题,问张劭有什么看法。

张劭把袖子一撸,愤愤地说:“太傅休得听人胡言,将这富贵拱手送人。太傅能有今日之权势,实属天道相酬,非人力所为。一旦邀人同执朝政,难免事事掣肘,岂能畅快如意?况且宫里有太后照应,朝中有我等扶持,太傅有什么好担心的?”

杨骏笑着点点头,便催促他赶快回去,准备梓宫下葬的一众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