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小说 > 历史小说 > 司马长戈名士剑 > 第6章 城阳新太守

第6章 城阳新太守

城阳郡位于青州南部,西临巨野泽,南依淮河,有沂水过境,为洛阳漕运通道。颠簸了七八天,石崇三人方才到达城阳郡治。主簿、贼曹、掾史等大小官员早已闻风而动,将三人迎入府廨,置酒接风。

(注:廨【xiè】,指官吏办公的房舍。)

一连几天,三人忙于迎来送往,安置家眷。停当之后,石崇立即吩咐张乔和王彰,抓紧时间点检郡兵,检查武器装备和训练状态。自己则带着石季鹰和几个书佐小吏,骑了马,巡视府内其他属县去了。

巡视用了两个多月时间。咸宁二年十月十五,石崇风尘仆仆地赶回府邸。

这一天的式乾殿朝会上,司马炎向大臣们宣示了征南大将军羊祜的一道奏疏。奏疏中谈到吴主孙皓,忌刻不仁,东吴名将凋零,军队士气低落,请求调动四路大军,直指江南,定可一举灭吴。中书令张华,尚书杜预,立即表示赞成,并且指出,一旦孙皓意外身亡,吴人立一个明敏历练之人作新君,只要吴国上下齐心、众志成城,则长江天险就很难逾越了。

(注:中书令、尚书都是官名。古代官职有“三省六部”之说,“三省”即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省,都是中央行政机构;三省的长官都相当于宰相。中书省负责草拟和颁发皇帝的诏令;门下省负责审核政令,有不可行的可以驳回;尚书省负责执行国家的重要政令。因尚书的官署在宫禁内而称为台阁,故有尚书台之称。尚书省下设机构包括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六部的长官都是尚书,其中以吏部尚书地位最高,因吏部掌管组织人事,官员升迁;相当于现今的组织部,或者人力资源部。)

不过,太尉贾充则怀疑羊祜的说法。他认为,吴国并不像羊祜所说的那样不堪一击。目前河西鲜卑正在凉州一带骚乱,如果江淮战事胶着,就会面临两线作战的窘境。侍中荀勖和左卫将军冯紞看出了司马炎的犹豫,便出来支持贾充的意见。司马炎最后未置可否。

石崇和石季鹰匆匆梳洗之后,正踅摸着弄点干粮先充充饥,这时候,门房来报说,张都尉和王司马求见。石季鹰立刻奔了出去。不多时,三个人说笑着,揣着两大包热肉,抱着一大坛酒,就进屋来了。

坐定之后,还没等石崇询问,张乔就开始大诉其苦。这郡兵都是从各个县乡村农民中抽派出来的。平时就待在各自的乡村里,自营其生,从来也没有在一起操练过。名义上每个县出百十号人,总共有千把人,实际上能拉出来的也就五六百人,当中真正身强力壮、可以上阵厮杀的不过两百人。武器铠甲都是前朝所遗留,虫蛀朽坏,锈迹斑斑,不要说去跟吴军作战,就算剿个土寇山贼,都未必能有多少胜算。

张乔和王彰,你一言我一语,顺带还讲一些点检时遇到的笑料。石崇安静的听着,很少插话,末了对他们说:“我明天要去一下寿春,拜会王安东。张都尉,你抓紧时间把那两百来个精壮小伙召集到郡兵营,先操练一下基本队型;王司马,你明天动身去洛阳,送几封信,递一个奏折,顺带问候一下我家中诸兄老母。”

三人应了一下。石崇因为操心着要写奏折书信,于是吃完饭就把他们三个打发走了。临走时,嘱咐张乔和王彰,要他们留意一下,看城阳当地有没有与吴人做生意的商人。

第二天一早,石季鹰备好了三匹马。王彰过来,石崇交给他三封信,一封给马隆,一封给王济,一封给兄长石统;还有一个奏折是由谒者直接递给皇帝的。送走王彰,石崇带着石季鹰就直奔寿春去了。

已是暮秋时分,淮河北岸阡陌纵横,村庄寂阒。一过淮河,景象迥异,到处弥漫着战争的味道。随处可见的军屯,以及执戈操练的军人,使石崇明显感受到前线的氛围。寿春虽说是扬州州治所在,其实并没有多少居民,实际上更像一个巨大的兵营和要塞。

石崇到寿春的时候,王浑正好去皖城前线视察,寿春城内一应事务,暂时交由扬州刺史应绰料理。石崇在官驿安顿好之后,即去拜见应绰,并由应绰引荐,拜会了安东将军府长史周浚,司马孙畴,参军陈慎,李纯等一干文武要员。

到了晚上,扬州别驾何恽与军府长史周浚受应绰之托又来官驿拜望了石崇。一连几日,石崇疲于迎送,不过也乘机见识了扬州军政二府的大多数官员。

十月末的一天,军府司马孙畴来到官驿,给石崇带来一副头盔甲胄;并且告诉他,王安东这两天就要回来了,到时候军府上下文武将吏,都要去迎接。因为石崇是武职,所以需要穿戴戎装,等时间和地点确定后,军府会派人来通知,又聊了一会儿闲话,孙畴就告辞了。石崇看了看送来的盔甲,丢到了一边。

王浑是在傍晚时分回到寿春,只带了几名亲随,并没有通知任何人,一回到军府,简单的沐浴梳洗之后,即差人召来周浚和应绰。皖城前线的侦察部队发现,驻守皖城一带的吴军,正在不动声色地修筑军营,扩建粮仓,修缮和扩充巢湖上的军舰码头。虽然目前还没有军队集结的迹象,不过很有可能图谋进犯。

王浑要求周浚协助应绰秘密派人盯着吴军的动向,亲自去勘察皖城周围地形,秘密布置攻守器具,详细策划战役方案,以期在适当的时机给吴军以痛击。三个人一直商量到很晚,方才散去。

次日晚间,王浑邀集若干军政要员,在军府西堂屋,为石崇设酒接风。寒暄数巡之后,王浑说起了一些淮南往事。当初,诸葛诞叛乱的时候,文皇帝倾全国之力围攻寿春。王浑当时是督府参军。寿春城池坚固,粮草充足,诸葛诞又久镇淮南,统兵有方,所以战事胶着,仗打得很艰苦,文皇帝连斩数员大将,才勉强稳住大军。叛乱平定后,石苞被委任镇守淮南,王浑监淮北诸军。

文皇帝对淮南叛军非常愤怒,下令严加惩处。不过,石苞却想方设法地赦免了绝大多数的叛军及家属。王浑很担心,这样做会给大家惹来麻烦。石苞告诉大家,如果有麻烦的话,他自己一个人承担责任。末了,王浑很感叹地说:“‘石仲容,姣无双’,言之不谬啊。”

石崇听得不禁潸然泪下,起身拜谢。

王浑又给大家简单地通报了一下这次视察皖城前线的情况,接着询问淮南各处驻军战备,以及粮草辎重等情况,最后漫不经心地谈及伐吴一事,大家七嘴八舌,聊的倒是很热。

看看天色已晚,王浑止住大家谈笑。众人也就随即起身致谢,一一告辞。

石崇故意拖到最后,起身上前,刚要施礼,王浑笑着说:“季伦可是有话要说?”

石崇抬头看着王浑,轻声说:“我听说,吴宫中奇珍异宝堆积如山,大人难道没有什么想法吗?”

王浑扫了一眼门口,面无表情地看着石崇,半晌忽然说:“季伦今天怕真是喝了不少酒啊。来人!”一个亲随应声答到,王浑吩咐:“护送石参军回驿站。”

石崇也不多言,一揖而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