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小说 > 历史小说 > 山海九洲纵横录 > 第二十六章 点选人才

第二十六章 点选人才

当下制约石闵发展的是人,而且有才能的人,这个时代有才能的基本上就两种,士族和寒门文人。因为时代根本没有什么多少年义务教育,有人可能会说,孔子那种私塾应该有吧,有,但是不多。而且就算有也士族去的多,寒门很多都还在温饱边缘挣扎,读书想多了。当然也有,但是不多,这个时候可以说越是牛逼的学问就越是家传,说白了,就是传给自己的子子孙孙,外人,你来拜师我还不一定收。当然也有官办的,比如石勒就搞过,但是像这种官办的,普通老百姓的能进吗?想想就知道了,小学、大学、太学很牛逼了,但是也不是你想进就进的。所以可以说读书都是有钱人家玩的事情。而寒门文人怎么来的呢?要不就是家道中落,要不就是自己通过什么途径学到了很多东西,但是要出人头地,在九品中正制①下面就算了,陶侃能那么牛逼却也是少数。知识传播最为重要的就是书,这个时候的书还是竹简和卷轴一样,这些书都在士族家里,大部分读书历代抄写的,他们垄断了书籍和受教育途径,甚至于为官的途径,因此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

石闵这个时候想的自然是,那些士族目前或者说长期铁定不会为他所用,那怎么办?只能自己培养人才,这个时候他挖空心思想怎么让大家能快速识字,于是《千字文②》提前问世,当然石闵考虑了《三字经》③和《百家姓》④,没有采纳是因为《三字经》需要修改的内容太多,短时间内不能改出来,而《百家姓》同样改不出来,加上有的姓氏都可能还没出来,要是搞上去了解释还解释不通,而《千字文》成书时间比较近,还不用修改。

当羊铳等人看到《千字文》都是特别吃惊,一千个字,没有一个重复,要是认得这些字,那就认识了一千个子,那大部分文章都是可以读了。虽然洁和絜为同义异体字,但是这两个字还是不一样,写法不同,那就是一千个字,看你怎么用了。在羊铳等人看完之后,石闵让他们每个人都县抄录一遍,石闵用的是小楷书写,一面一尺长高半尺的卷轴书写完的。等他们抄录完,又给亲卫去抄录,石闵早就要求亲卫要识字,现在亲卫基本上可以认得五百个字,有的都更多,石闵让识字去亲卫交大家互相认字。

交待好抄录的事情之后,石闵便与他们就去了军营,军营去掉石闵的一百多亲卫,剩下的三百多里面确实有好几个是识字的,石闵听他们介绍的时候记下了。进入军营,吹了集合哨,五百余人都到齐了。之后就开始了点选,冉童站在台上说到:“把大家召集起来,是想了解一个特别重要的事情,就是了解大家能识多少字,君侯说了,要把你们都当将军培养,想当将军吗?”众人参差不齐的回答到:“想。”的人也有人不敢说,或者小声的说,也有质疑:“有那么多兵吗?”冉童示意大家安静,然后慢慢说到:“不想当将军的兵不是好兵。以前不敢想,现在要敢想,不要在意兵有多少,你是将军,哪怕你没有兵你也是将军。全体都有,立正。”冉童向石闵看了一下,石闵点了点头,冉童便说到:“现在能识字到一千个的,到台上来,识字到五百的出列,到台下站成一列,识字超过一百的到左边去,能识字三百的原地不动,能识得自己名字的往右,不识字到后去。”

一刻钟后,基本上站好了,冉童下令,所有整好队,然后石闵跟羊铳过去核查,亲卫记下名字。最后统计结果下来,台上九个认得千字的,有一个才认得九百多个,石闵说算上他,而识得五百字的除了亲卫还有两个人,总共一百七十三人,识得三百字的有十一个,一百多字的七十多个,识得自己名字的有一百二十个,不识字的有一百三十个。石闵带走了识得一千字的九个人,之后石闵盯起了女人,女人那边核查就更少了,认识千字的找到三个,五百字的才七个,识得自己名字才三十多个,果然在教育上还是有一定区别对待的,女的识字还是偏少,但是有才华的女人也自古至今都不缺的,才女比比皆是,只是到了某朝就很少了。当然这个比起很多民族来说,已经很好了,可以说很多民族女性的地位都无法和汉族相比,男耕女织各、夫唱妇随,举案齐眉从文化就看得出男女的关系去趋向于平等的,当然从古至今女性都是处于弱势的一方。

注1:九品中正制,又称九品官人法,是魏晋南北朝时期重要的选官制度,是魏文帝曹丕采纳吏部尚书陈群的意见,于黄初元年命其制定的制度。九品中正制大体是指由各州郡分别推选大中正一人,所推举大中正必为在中央任职官员且德名俱高者。大中正再产生小中正。中正就是品评人才的官职名称。大、小中正产生后,由中央分发一种人才调查表,在该表中将人才分为九等,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此表由各地大小中正以自己所知将各地流亡人士无论是否出仕皆登记其上,表内详记年藉各项,分别品第,并加评语。小中正襄助大中正审核后将表呈交吏部,吏部依此进行官吏的升迁与罢黜。

注2:《千字文》是南北朝时期梁朝散骑侍郎、给事中周兴嗣编纂、一千个汉字组成的韵文。

注3:《百家姓》是一部关于中文姓氏的作品。按文献记载,成文于北宋初。

注4:《三字经》取材典范,包括中国传统文化的文学、历史、哲学、天文地理、人伦义理、忠孝节义等等,而核心思想又包括了“仁,义,诚,敬,孝。”背诵《三字经》的同时,就了解了常识、传统国学及历史故事,以及故事内涵中的做人做事道理。成文时间多认为在宋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