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小说 > 历史小说 > 英雄问鼎 > 第二十一章 救夫君李灿进忠言

第二十一章 救夫君李灿进忠言

使者来到碣石,见卢生跑了,抓住几个无关紧要的审问,他们就说了前面的话。使者只好把这些人带回咸阳。秦始皇听说卢生逃走时诅咒他,勃然大怒,道:“朕招募方术之士,无非是让他们替朕寻找长生之术,多年过去了,国家耗费了数以亿计的钱财,徐福拐走数千名童男童女,茅盈劝朕修建兰池,现在卢生又冒犯朕,使天下人指责朕的过失。这些术士实在是可恶至极!”李斯对方术之士早就不满,又因为他主张焚书,咸阳的读书人也都痛骂他,就趁机进言道:“陛下,臣已经调查过了,这些方术之士,他们个个刁钻奸诈,不学无术,只会用歪门邪道来骗取钱财,并不是真心替陛下求福。可恨的是他们还与咸阳的众儒生混在一起,大肆谤政,谩骂朝廷,惑乱人心。此现象比以前尤为严重,这些人对朝廷的禁令真是无动于衷啊!尤其是朝廷焚书之后,咸阳的文学士子们公然聚在一起,不管在大听广众之下,还是在胡同小巷,整天大发牢骚,痛骂朝廷,诅咒陛下,有人还企图煽动人们起来造反。卢生的话和他们如出一辙,请陛下纳臣之谏,立即制止这种事情,别让竖子们乱了法度啊!”李斯还搜罗了许多证人作证。

秦始皇知道这些事情后勃然大怒,道:“朕招募文学之士,就是为了让他们建言献策,谋求太平,他们却和术士们勾结在一起,谤政辱朕,图谋不轨!”于是即刻下诏,把咸阳所有的方术之士和学习百家的儒生全部抓来问罪,就有七八百人。掌管监狱的官员为了显示才能,对他们严刑逼供,动用刑具。这些人当中,确实也有很多人跟据自己的观点议论过朝政,官员就把人名一一上报。秦始皇心想:全国的典籍都烧了,读书人还可以用他们的学问来评价时政,若是把他们也杀了,谤政之风就一定会停止。就问李斯:“违犯禁令的人很多,应该怎么处治?”李斯道:“周朝的时候,人们纷纷著书立说,向君主表达治国的观点,称为贤人。现在国家统一了,法律和各项制度也统一了,人们的思想和言行也应该统一。焚书之前,朝廷就已下令:有妄议朝政和谈论诗、书即百家语的,全部治罪,现在应该按照诏令执行。”秦始皇就把违犯禁令的四百六十多人全部定为死罪,并且通令全国,立即停止言论自由。这样,自春秋战国以来社会各阶层兴起的贤哲名儒著述立说,百家争鸣的局面就到此结束了。

秦始皇焚毁诗书,又要杀读书人,怕朝廷的学者不安,一日就召集博士,试探着问:“朕听说五帝实行禅让制,而夏商周三代的君王实行世袭制,朕应该如何传承王位呢?”众博士怕招来灾祸,都不敢说话。博士鲍白令之上前道:“陛下想以天下为公,就应该实行禅让制度,想以天下为私,就实行世袭制度。五帝是以天下为公有,三王是以天下为私有。”秦始皇仰天长叹道:“朕德高三皇,功过五帝,当然是实行禅让制了,谁人可以在朕之后接替天下呢?”鲍白令之看出了秦始皇的真实想法,就直言不讳道:“陛下行桀、纣之道,推行暴政,想实行五帝的让贤制度,不是本意啊!”秦始皇闻言大怒,道:“狂徒,竟敢诅咒朕?你凭什么说朕行的是桀、纣之道?快说来听,不然就杀了你!”鲍白令之不慌不忙地说:“陛下修建上接云霄的射雁台,又修建连绵五里的阿房宫,在殿前铸造重达千石的大钟鼓,万石的钟鼓架。你又开凿大陵,挖到地下千丈深;建宫室,从雍门往东长达三百里。宫娥嫔妃成千上万,歌舞杂技艺人充满宫室。陛下为自己一人之欢而耗尽天下的资财,偏颇自私而竭尽了全国的民力,您岂能与五帝比德,又怎能以天下为公有啊?陛下说出这话,真是大言不惭啊?”秦始皇听了这话,气得怒发冲冠。

众博士吓得魂不附体,认为鲍白令之该遭殃了,可是过了老半天,秦始皇却道:“令之这话,是让朕在众人面前出丑。朕不行禅让,就该行世袭。那你说说,朕的皇子中,哪一个能做继承人?”鲍白令之道:“扶苏为人贤孝仁慈,又是长子,难道不是合适的人选吗?”秦始皇心想:扶苏确实是唯一的人选,不过他过于仁弱,又无勋劳于国,立为太子岂能服众?应该找机会让他在大风大浪中历练一番。这时就有一人突然闯进宫来,口中大叫:“陛下,不可以啊!不可以!”众人大吃一惊,一起抬头向殿门口望去。

只见扶苏疾步来到秦皇帝的面前,跪地祈求道:“陛下,国家安定没几年,六国的百姓尚未归附啊!”秦始皇道:“你小子想说什么?”扶苏道:“听说陛下要杀读书人,他们都是圣贤之徒,犯了何罪?非要杀掉他们?儿臣担心此举将会失掉民心啊!”众人非常震惊,都想刚才鲍白令之冲撞了龙颜,现在扶苏又来批逆鳞,都替他捏一把汗。秦始皇却漫不经心地道:“这群读书人实在是可恶,竟然和方术之士勾结,无视朕威,妄议朝政,你替他们求情,真是糊涂!”扶苏道:“陛下,术士可恶,实实可杀!可儒生无辜,杀之不祥啊!儿臣只是替众儒生求情,请陛下赦免他们吧!”秦始皇呵斥道:“你小子懂什么?朕下达焚书令时,有言在先:有谁聚在一起谈论诗、书,百家语的就要处死;敢诽谤朝政,妄议国事的就要满门抄斩。现在不诛连他们的家人,就已经是仁至义尽,而这些狂徒公然无视朕威,胡乱谤政,不杀他们,何以服众?你小子既不懂治国之术,又不知孝道,竟然来此教训朕?你现在带上朕的诏令,即刻离京,到北方去做蒙恬的监军,修建大道,朕要视察北方。没有朕的诏令,你不得善自入京!”言毕,即刻让人写了一道诏令,遣送公子出京。扶苏见此,大惊失色。

秦始皇痛恨徐福害得百姓骨肉分离,又气恼茅盈欺骗了他,卢生诅咒了他,还有众儒生乱骂朝政,一气之下就把他们全部处死。这些人中,大部分是方术之士,也有少数极端仇秦者,还有一些是爱发牢骚,没有真才实学的酸儒,圣贤之徒占少数,总共四百六十多人,可谓良莠不齐,鱼龙混杂,现在没人能救得了他们,都被秦军驱赶出城,押往渭水之滨的洪坑沟行刑。

就在众人被押出城的时候,有一位年轻的女子站在路边,望着队伍中的丈夫哀伤痛哭。这时秦始皇正好出城观看,听到哭声就叫停车。下车后便走到那女子的身边愤声道:“你为谁而泣?”女子道:“夫君胡胜。”始皇道:“知道他人犯禁而不检举是同罪,你可知罪?”女子回答:“小女子听说实行德政的君王就像北斗星,坐在自己的位置上,众星朝着他。君王为了杀掉这些手无寸铁的弱者,而亲自大驾光临,您让众人如何仰视?”秦始皇闻言大惊,诧异地看着女子道:“秦国素来以法治民,他们都是犯禁者,应该处死,这有异议吗?”女子回答:“君王知道禾苗和雨露的关系吗?”秦始皇道:“此话怎讲?”女子答道:“七八月间,禾苗枯槁,冬天时死亡,可当来年春风吹来之时,天公油然作雨,禾苗又蓬勃生长。如果君王施仁爱于百姓,就像天降甘霖于禾苗,这样君王就无敌了。”秦始皇面带肃然之色,道:“朕以法来衡量世间的一切,如果抛弃法理,而改用仁义,就不是以身作则,又如何做天下的表率?”女子回答:“左右的人都说这个人可杀,不要听;诸大臣都说杀,还是不要听,国人都说杀,君王再仔细考察一番,发现却有可杀之罪,然后杀之。所以说这个人是国人杀的,如此才可做万民之父母。”秦始皇面带愧色,沉思良久又道:“朕定法在前,而法是国人遵守的准则,现在朕如果听从你的话而赦免你丈夫,就是徇私枉法,法律不就成了一纸空文。朕将如何面对天下百姓?”女子道:“小女子听说:桀、纣之所以失天下,是因为失去了百姓;所谓的失去了百姓,就是失去了人心。得天下是有方法的,方法就是得到民心,得了民心就得天下。请陛下明察!”秦始皇听了这话,非常敬佩她,就问:“你是谁家的女子?”有人回答:“她就是李丞相的小女儿李灿。”

秦始皇大惊失色,道:“朕可以赦免你的丈夫。”忽然身后有人高声道:“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更何况是臣的女婿!陛下今天能赦免一人,天下之人将会认为您徇情枉法!”秦始皇回头一看,正是李斯。李斯上前道:“按照陛下的诏令,有人犯禁,若不检举者同罪。现在臣治家不严,以致于臣的女婿也敢犯禁,不仅要治罪,他的妻子也不例外!”李灿听了这话,几乎昏倒。秦始皇对李斯道:“丞相养了个好女儿,她不能没有丈夫!”李斯道:“陛下若是爱护百姓,就应该修明刑罚。臣听说晋文公从前召集诸侯大夫于侍千宫,可是他的一位宠臣颠颉迟到了,大臣们就问该怎么处治。文公说杀了他。监斩官就斩了颠颉,并且拿他向国人示众。晋国人从此胆战心惊地道:‘颠颉如此受宠,都被正法了,何况我们!’后来文公发兵攻打曹国和五鹿,军队接连获胜,又打塌了郑国的城墙,把卫国的田地改为东西垅,后来与楚国决战,取得城濮大捷。他命令三军前进,将士们就像水往坡下流一样快;他命令三军停止,将士们就像斩断了双脚一样立刻停下。三军将士没有一人敢违抗,就是这么一次借故行刑的缘故,他把重刑加在轻刑犯的身上,晋国从此就大治了。还有周公旦杀了管叔,流放了霍叔,天下人都说:‘亲兄弟有了罪都不能免刑,何况疏远的人!’当周公旦的刀锯加于朝廷之上时,国家也就大治了,所以说修明刑罚的道路可以达到不用刑罚。今天陛下能杀臣之婿,天下人会说:陛下执法,丞相之婿都不赦免,何况别人。如此,秦国的大治就在眼前了,请陛下明察。”秦始皇听了这番话,只好让人把胡胜带走。

扶苏当日拿着诏令出宫后,哭着回到家中,向母亲说明情况,又留下几名心腹,探察父皇把那些读书人究竟怎样处置,然后带上数十名随从离开咸阳,向北迤逦而行。他迈着沉重的步伐,马也不骑,满脑子想着近年来发生在咸阳的一些事情。走了一个时辰,忽然身后有人大叫:“公子,公子!”扶苏漠然回头,原来是自己心腹们回来了。扶苏平素为人仁孝贤德,他尽管知道父皇要杀儒生,但从心里还是有点不相信。这不,派出去的几个人回来了,听听他们怎么说。只见那几个人声色慌张,满脸恐惧地跳下马来,跪在扶苏的面前,几乎用哭腔道:“公子,陛下已经下令,把那四百多人全部在渭水河畔给活埋了!”扶苏一听,惊得浑身打颤,忙问详情。心腹道:“我们奉您的命令,在城外等侯,陛下就下令将那四百六十多人全部赶往洪坑沟坑杀。我们几个偷偷地跟了去,爬到谷坡上偷看,看见儒生们都被驱赶在沟底,一声号炮过后,谷口两旁的山坡上木排扯起,土石滑下,就将谷口封死了,把守谷口的甲士又用箭射,他们那里能逃得出来。一时间,哭声动地,山鸣谷应,一会儿,哭声就听不见了。公子,那场面可真是惨烈啊!”

扶苏听完,扑腾一声跪在地上,面朝咸阳,大放悲声道:“苍天呀,苍天!你为何如此残酷地惩罚我大秦国啊?”一声苍天,声泪俱下……忽然一阵大风吹来,沙尘无情的吹打在他的脸上,左右的人急忙用身体给扶苏挡风。扶苏就用袖子遮住脸,爬起身来踉跄着爬上了马背,头也不回向北而去。

后人就把坑杀儒生的坑沟称为‘坑儒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