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小说 > 历史小说 > 良渚王国奇幻之旅 > 第六章 西方来客

第六章 西方来客

这一天早上,陈芳的穿着有些不同。头顶的羽冠由往日的白羽换成了彩羽,斑斓夺目。身上的丝袍应该是新做的,腰间挂着三只玉鸟。胸前依旧是一块玉璧,再配上了一条由几十颗玉珠组成的项链。右手腕上多了一只玉镯。这玉镯外方内园,表面刻着和玉琮王相似的神徽像,只是线图构成更简单了些。彩色的羽冠,绚丽的丝袍,温润的玉器,衬托上陈芳白皙的皮肤,在晨光的照射下,显得格外美丽。

何杰和张凯一时间挪不开眼。陈芳倒是大方:“看够了没,我的两位亲兵阿哥!”

感到了自己的失态,何杰的脸刷的一下就红了,没好意思往下接。倒是张凯,到底有多年的工作经验,没有任何羞愧地:“唉,三只小鸟”,他直接给陈芳取了个新外号:“你头上顶着是一只孔雀吗?孔雀妈妈知道吗?”

“真是狗嘴里吐不出象牙!听好了,今天我们要去接见西方来的尊贵客人。何杰你肯定感兴趣!”陈芳向何杰挤了挤眼。

这小妮子的莞尔一笑,扑朔扑朔的大眼睛,让本已心跳不已的何杰一下子乱了方寸。“呃,呃,呃,我为什么要好奇?”

看到何杰的囧样,又带着吞吞吐吐,张凯好像突然明白了些什么。“这小子,动春心了!”

“你当然好奇了。你们知道吗,这些贵客是沿着大江自西而来,其中那首领”陈芳压低了声音:“眼睛是双瞳!”

“双瞳?你的意思是,他们可能来自三星堆?”何杰恍然大悟。

原来居于长江头的良渚文明和长江尾的三星堆文明早有文明交流。这三星堆所在的古国,良渚人称之为重瞳蚕国。此国的王族都是双眼四瞳,据说他们用外双瞳和人交流,用内双瞳与天地交流。与良渚王国不同的是,王族即是祭司群体,合二为一,也不像良渚人那样,祭司主要由女性担任。

重瞳蚕国的人擅长于养蚕和制作丝织品,而良渚人泽善于制作玉器和水稻种植。所以,重目蚕国又称良渚为玉与稻国。多少年来,双方不断派遣使者去对方领地,教化当地人种稻和养蚕。

一年前,三星堆所在的重瞳蚕国诞生了一位王子。他继承了母亲的大嘴和父亲的双瞳,族人高兴不已。他们请人在上好的丝绸上,用取自西方昆仑山脚的五色石,画出王子的画像,派人送到良渚来制作成四瞳玉人头像,以示纪念。这约定的一年时间过去了,重瞳蚕国的大祭司亲自带人来取,并带来了两只尊贵的幼年大熊猫。原来,大熊猫自古稀罕!

会面在新建成的玉城殿进行。大殿取名玉城,用以纪念十六年前的那场浩劫。良渚人生性倔强,敢于微笑面对上天的惩罚,从哪里摔倒就要从哪里爬起来。

玉城殿位于内城和宫城之间,处于自北向南轴线之上,轴线由玉石铺就。大殿高约6米,为单层复式结构,由接待、会谈的外室和密谈内室构成。大殿以30根取自于大江北面、太行山中取得的大木为合,每根取用千年神木中间段的5米半长,横有9根,两横共计18根;纵各6根,两纵共计12根;大木外涂黑漆,画云浮。殿顶由同样取自太行山的大木建梁,搭筋骨,复盖良渚本地所产长方竹片以作支撑,浇灌黑油(沥青);再盖大湖岸边所产芦苇杆,芦苇杆去水烘干,又浇灌黑油(沥青);复盖稻草。

殿前门口竖一玉璧,殿后后门口竖一玉牌,象征着天圆地方,内圆外方。殿外有40步长、30步宽的迎客台,地面铺有采自浙水两岸的白碎石,两侧各立有一面大鼓,鼓面由整张成年水牛皮制成。两面大鼓之侧,又各十名清兵昂首挺胸,立于两侧。大祭司、王、玉公主等一众人在大殿前静候贵宾的到来。

良渚王城的气势恢宏,令重瞳蚕国的贵客们倾佩不已。而重瞳蚕国贵客满身的五彩服饰,更是令全城的良渚人大开眼界。当然,大家最想看的还是那传说中通天晓地的双目四瞳。而对于那些王族的年轻人们说,最有吸引力的还是那两只大熊猫幼崽,只有在每年的比武大会上获得前两位的王室成员才有资格获得。

鼓声响起,是连续的九次击。重瞳蚕国的贵客由外城走入内城,大祭司走在最前。中间由八人抬起的大轿上,两只可爱的熊猫幼崽正在啃吃着由良渚人一早采集的、最新鲜的嫩竹,甚是可爱!

“你说,这竹子全天下都有,从成都到杭州,为什么大熊猫就生活在四川盆地呢?”站在迎宾队伍十米开外的张凯悄悄地问何杰。

“我就一种田的,我怎么会知道!”何杰的注意力完全在重瞳蚕国的大祭司身上。万万没想到,能有机会看到三星堆青铜面具的真身。这大祭司身材算不上魁梧,执一木杖,五彩丝织服饰上印上了四瞳。走进看时,那一双突起的四瞳倒也炯炯有神。

“唉,我跟你说,你不要太好奇,他这个四瞳就是瞳孔粘连畸变,就是眼睛有病,跟我这个高度近视半斤八两。古人就爱想象,还通天晓地。”也不知道张凯是不是看清了重瞳蚕国的大祭司本人,“怎么是个男的?”

主客们的会谈在一片祥和的气氛中进行,至于谈了些什么,何杰和张凯是无从知晓的。他们只能在之后,听听陈芳的介绍解解馋。现在他们所要做的,就是规规矩矩地,有模有样地站着。

会谈结束后,陈芳带回来的两个消息再一次震惊了大家。

这头一个消息,多少有些令人振奋。重瞳蚕国大祭司赠上的一个礼物。陈芳一眼看出,这是一个铜器,但不是青铜器。在场的良渚人并不认识此物,特别好奇。重目蚕国大祭司介绍,这是他们的技师在选择五色石时,无意将石块打翻进火炉,发现了这种藏于石中的神奇材质,质软便于塑形,无味无毒。而良渚国的祭司们则想起,远古时代祭司们口口相传的那些话:如“取彩石置于火中,火或温或猛,得不同新石”、“新石复新石,又得新石”,诸如此类。只是今天的祭祀们只是依稀记得这些话,但多少年过去了,并没有人去真正去尝试过。毕竟,没有那个需求也没有那个动力。但这次重瞳蚕国带来的新发现,也多少让良渚人开了眼。于是,他们委托重瞳蚕国的大祭司,帮助打造一副由铜片装饰的牛角大冠。听到此,大家奇怪,良渚文明曾经掌握过制造金属的技术,但为什么后来没有被传承下来?而良渚人最擅长的制玉技术,为什么同样没有流传后世?

这第二个消息,则多少有些令人担忧。过去的几十年,重瞳蚕国所在的西方之地有过多次大震。其中,十多年前的一次大震,在西面的山间垒起了一个巨坝,巨坝断小江、滞大江,鱼游不穿,鸟飞不过。

半年前,他们发现,巨坝之下已经出现了一个大湖,湖面日渐抬高,恐将有大患!重瞳蚕国希望良渚王国,也就是玉与稻国能派出技师帮助建设,抬高大坝。听到此,何杰寻思着,这应该是一个地震所形成的巨型堰塞湖。近年,如汶川地震、玉树地震中,都有堰塞湖的出现。而每一次堰塞湖的崩溃,都会带来一场史无前例的大洪水。

“你说,你祖先会不会就是良渚人,被派到四川教当地人种植水稻,然后自此留在四川,繁衍生息?”末了,张凯用手臂捅了捅何杰。

“谁知道呢,说不定,你的祖先是三星堆人!”这站了一天,何杰疲惫地躺在一块木板上,那张他和张凯自制的简易床。他慢慢地陷入了沉思:怪不得我一看到金灿灿的稻穗就激动!而张凯,早已呼声想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