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小说 > 历史小说 > 世间路之山阴林家 > 136 莱阳事件1

136 莱阳事件1

卖粮的地点是比运力更加头疼的难题,即粮店问题一直伴随,人们通常在粮店买粮,这已经是千百年来的习惯。林家没有粮店,现租也来不及,店铺物色,运粮卖粮,这些都需要人手,林家也就骡马店十几口,人手不足是肯定的,一个粮店,至少需要三位青壮,林荀即使把山阴和周边乡所的青年都发动了,也不够分呀,况且他们也没有撒豆成兵的能力,沈家倒是人多,但是大都撒在运力上。合作又找不到好伙伴,毕竟林家在这个领域交流不多,大都是点头之交。就这几点,把林荃林荀给急的要死,就是一种无能为力的感觉,不是钱的问题。

就是有了粮店怎么卖,简单说,就是采用什么样的运营模式,这也是需要探索的。

总之,现在的林荃,只有名义上的四千石粮食。

好在林家在莱阳平度城内都有店铺,林荀先是尝试在莱阳开店,林荃也是赞同,先要做个试验,看看怎么卖粮方便。凡事要先开个头,不管是好头还是坏头,至少有了纠错的机会,如果不去做,光等待,最终的结局就是光阴空度,而国人普遍怕错,尤其在一些传统的领域内,错误被看作是最大的恶,师傅带徒弟如此,上级管理下级如此,最终大家都去守成,都去宫斗了。

准备期是风风火火,林荀先是将莱阳的店铺清理了一下,让林蓉用布缝了个招牌:林家粮铺。同时,自己向各路神仙打好了招呼,就是莱阳地的亲朋好友,买卖伙伴,甚至同业者,都发了请柬,在粮铺对面的饭点也定了席面,也有几位住的远的好友承诺开业的时候来助兴,四天的工夫,给人一切顺利的感觉。

二十一日,林家粮铺的大招牌打了出去,粮食也进了一骡车,有个七八石。林荀带着伙计们志得意满,在铺子旁边的饭馆也点了不少菜,毕竟山阴的生意,第一次做到了栖霞之外,以前都是行商,其实行商也算不上,就是一个供货商和运输者的角色,把货物送给需要的店铺,说实在话,利润是很低的,林荀二十个大子一捆送给人家的草绳,人家卖六十一捆,直接翻了三倍,所以呀,现在终于当了坐商,他的心里不知道有多高兴。

第二天,离正式开业还有一天时间,林荀激动得早起收拾。早上天刚蒙蒙亮,林荀就听着外面嘈杂声,还以为是朋友们来了,忙不迭打开店门。

门前的情况让他目瞪口呆,一群人堵住门,一看就是市井无赖,门口让他们堆满了垃圾,林家粮铺的布招牌也被扯下,丢在地上,竟然有人在上面撒尿,看着林荀出来,那群人更乐呵了,“小子,到莱阳也不拜拜土地爷?”一个泼皮一边踢着门口的卖粮的压箱,一边嬉笑地骂道,“林家?哪个坷垃里蹦出来的?”

林荀登时火大,不问三七二十一,撩起门栓就敲了上来,打破头是肯定的,就像经过预演一样,呼啦啦地来了一群围观的人,随后更多围观的人聚集过来,无赖就开始撒泼。

不过看着林荀手里拿着的门栓,泼皮们也不敢上前来,为首的那位,任由血从额头淌下,用手摸了几下,就十分地恐怖了。本来他是装晕倒,但是冬天的地上,大家都知道,冰冷刺骨,刚躺下也就一两分钟,忙不迭地爬了起来,坐也不是,站也不是,就抱了个板凳在那里哭诉。

紧接着,从人群中,大踏步地走来一位青壮汉子,高声喝到,“谁这么大胆,欺负我弟弟?”人群呼啦啦地闪开一条通道,看到林荀手持门栓怒气冲天的样子,也是识趣,早有手下将凳子放在一边,汉子坐上,对峙开始。

林荃此时还在家中,姜媛知道他的行程,早早地就把他从被窝里推了出来,连出门的东西都打点好了。林荃坐在炕上,就这饽饽吃米粥,看着姜媛在那里收拾,越看越有趣,也是着了迷,屋子里暖和,姜媛在贴身衣外面就加了一件方领夹衣,扣子只系了一半,下面是一件露着脚踝的绸棉裤,蹬着木屐,伏下身去,就露出两个腰窝,甚是迷人,林荃是一边不紧不慢地吃着,一边眯着眼睛看着,饽饽其实没啥味道,但也是一会工夫就咽下半个,心里想,怪不得人们都想着成亲,除了房中事,女子给出行的男子收拾东西的模样,这也是一景,关键还是要会欣赏。

姜媛回头看看他这个样子,笑着走了过来,手轻轻地抚了下林荃的脸,轻声说道,“去看看,就早点回来,别不放心四哥,各人有各人的活。”林荃点点头,“我懂,过后,顺便还要去趟龙门渡,那里出粮快。”

惠娘亲自去调粮,林荃放心,有了战兵的协助,粮食还不是很轻松的事情么。

到了官道店,不急着走,与兄弟三人聊了会天,这三人都不嘴笨,钟意与林荃关系最铁,年龄相仿,两人话也最多,但也都是些乱七八糟胡说的话,薛三说话直爽,一是一二是二,按照黑山岛的条例,不可以所有的人都去,要有后方联络人,钟意不干,袁成有事,就只剩下薛三,薛三倒也实在,说自己正好到处转转,在黑山岛待久了人有点木,这两天活泛活泛。

这样,留下薛三联络,林荃与钟意袁成两人,拉了一车粮食,大概有七石,往莱阳赶去,本来可以空手去的,无非是看看销售的情况;此次也有一个新任务,就是试验一下新的车轴实际运用时的情况,为了防止意外,另外带了一辆空车,都是官道,绕过西留,路也好走,只有六十里不到,下午刚过就到了莱阳城外。

从车辆的表现来看,新车走起路来更加轻快,声音也好听,是那种嗡嗡而不是吱呀的声;平地里骡子基本上不怎么用力,速度就加起来了,坡路上也不费劲。从观里店到西留都是大缓坡,骡马看起来也是不怎么吃力,中间只休息了一次,以往都要休息四五次,林荃下来看了看车轴,实验是相当的成功。

袁成是个机械迷,昨天来了以后,一打眼就看到了这个新车轴,打了声招呼,就跑去铁匠铺待着,看着那些车轴,向铁匠请教。他对这个实验的兴趣更大,用钢取代铜,在他看来确实是个好主意,而那个滚轴的设计才是他最感兴趣的,后来,在他的建议下,包囊也改变了设计,泥范模型浇铸,从而实现了整个车轴的标准化,成了真正的滚柱轴承,这对林荃是个巨大的帮助,毕竟一个人来做还是很麻烦的,林荃就不知道这个包囊怎么设计。比如现在用的车轴包囊还是最原始的,车厢也是用之前的改造过来的,这次试验成功后,就可以好好改进了。

袁成祖辈是边军将领,家中也有铁匠铺,从小耳濡目染,驾熟就轻,从莱阳回来后,他就在山阴开了一个专事铁器铸造的工坊,也弥补了山阴只能锻打铁器不能浇铸的历史空白。而且这个冬天就跑去莱州那里了,那里矿多铁多,做起来更简单。更重要的是,他在海边围塘,利用潮汐,做了一个大的水车,锻打用,黑山岛的兵刃都是在这里锻造的;当然林荃注资,拿六成的份子,毕竟铸造坊的本钱太大了,而且林荃也是技术入股,那些利用潮汐的水车锻造机,都是林荃的发明,半年的时间林荃就投入了近千两银子,不过后来的利润也大。

林荃到莱阳城的时候,双方还在僵持,主要是那群泼皮不善罢甘休,民不举官不究,也没人报官,在知府大人无为而治的熏陶下,底下县城的官吏也是凡事能不管就不管,由着老百姓胡闹,反正不出人命就行,不过这也造成了泼皮横行市井,这边看光景的倒是越来越多,一条街都被挤得满满的。

莱阳城本来就不大,东边一条河,算是护城河,绕城而过,城墙就建在山坡下,林荃感慨,胶东还是稳定,连城池位置都千百年不变。

话说,林荃快到铺子的时候,太阳还在山顶,街上也是人声鼎沸,听着人们议论,“林家粮铺打人了,栖霞那边过来的,欺负我们莱阳人。”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是拉皮条的在鼓噪,老百姓过来也就是凑个热闹,义愤填膺的是没有的,大家都门清,谁还听你聒噪。

钟意打探消息回来,说是林家粮铺有人闹事,不过还好,没动手,钟意的没动手,就是没死人的意思。

林荃不急着向前,向人打听事情的经过,知道早上就开始了,到下午还没结束,就知道事情的轻重了,心里也坦然下来。

粮车找个地方安顿好,带着钟意向人群挤去,这个时候,一位美貌妇人,穿着绿地红花缎子面的棉袄,蹭蹭地撞在林荃身上,钟意一看女子要跌到,急忙扶住,结果那女子上来一句,“你眼瞎了,滚,挡老娘道了,”钟意岂是好惹的人,马上松开手,脚底下轻轻一挤,那女子一个踉跄,趴在旁边一个穿长袍的男人身上,那个男人还没有反应过来,估计也是享受这种感觉。女子推着男子,一抓就把男子抓破相了,林荃心想,这莱阳女子都这么泼辣么。

也不管她,毕竟正事要紧,拉着钟意就挤了进去。只见到林荀在那里站着,一脸气恼的样子,身边围着几个像是说和的人,林荃先不急,在钟意身后听着,说和的人明显地拉偏架,说天快黑了,让林荀陪点银子就算完了,要不就让官府来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