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小说 > 历史小说 > 世间路之山阴林家 > 76 姜媛在上林庄 上

76 姜媛在上林庄 上

姜媛在上林庄待了一个多月了,她与三妹的走动也频繁起来。其实就商业天赋来说,姜媛要差许多,三妹则是天才级别的。诚然,两人的至亲在两个多月前殒命,伤心归伤心,至今两人也是消瘦异常,古人以丰满圆润为美,这是从小的养尊处优的累积。姜媛属于那种能藏的人,心事可以有,但是不能随意向人敞开,三妹则是意气用事,所以只能由姜媛带着她,四处转转,上林庄不大,可以消遣身心的地方更少,冬日的山阴更是荒凉的很,除了山上的松柏,到处黄叶黄土,睹物必然思人,更是令人伤感,尤其林茂的坟头新土挂着白皤,远远地就挂在眼前,更是让人心碎。

好在上林庄与乡所与官道店的距离很近,从上林庄下了河道,转个弯就到了乡所,再向前直走两三里就是官道店,整个山阴的产业都在这个范围内。姜媛的皮靴也做好了,走起来的感觉确实很棒,这也是山阴仅有能作为伴手礼的产品,三妹不像姜媛阔绰,根本无钱置办,好在二娘心细,早早让人送了几双给栾家,并给三妹定制了几双,三妹如见至宝,在她的印象中,皮靴见过,但是这么漂亮的皮靴还是第一次见。

官道店林家的骡马店里,在林荀的管理下,已经形成了一个小型的皮革交易场,来往的车队总是捎带几张皮子,让林家帮忙处理,林家秉承服务至上的原则,让利也大,价格也是公道,买卖双方都很满意。这个事例也说明了,车队的商业嗅觉是无与伦比的,哪怕是一点点赚钱的机会,就会把握住。

现在走登州南线的车队不再像以前那样,仅仅是帮别人运货,林家与沈家的信息通道对他们也开放,这里需要什么,他们就带些什么,登州南线也兼顾着荣成与文登,市场还是比较大的,所以骡马队既是运输队也是商队,这就很了不得。沈家有自己的骡马队,林荀也组织了一些乡间的年轻人,做起了短途的运输,当然林家骡马队更多的是带自己的货。

这一日,三妹找到姜媛,开口就是借银子,而且是二百两,姜媛很是诧异,觉得感情还没到这个份儿,要知道,二百两将整个上林村的宅子买下都有剩余。

姜媛也不说借与不借,只是问问做什么,三妹也不避讳,说起苦衷,栾家现在不是坐吃山空,而是坐吃等死,从登州带回来的那点银子肯定是不够的,十一口人所有的开销都由二娘从公账支取,虽然丰厚,但是总有日久情薄的时候。

而栾家的丝绸产业也不可能重新拾起来了。

看到山阴皮靴生意的红火,让三妹心中燃起了希望,这或许是目前栾家唯一可以翻身的机会。

靴子生意的红火,姜媛岂能不知,可惜她的心思全在林荃的身上,这一个月的疗伤,让她恢复了些光彩。她对三妹说要好好想想,支走三妹,想了一个下午,又一个晚上,第二天一副狠下决心的样子。与三妹会面以后,姜媛提出了合作模式,这银子她是不会借的,但是可以合作,分份子。三妹也不难过,反而一脸释然,她知道两人的情分不会有二百两的借款。

接下来,两人讨论了如何做靴子,大致就是姜媛出钱,三妹和栾家经营。姜媛娘家的开销基本上都是她在支撑,也要占去收入三分之二。所以看似轰轰烈烈,实际上到手的还不如人家一个店铺的,好在青州府的分店开起了后,就不用她支撑了,而且店里也过了姜柏的风潮,每天的银子也没有那么多了。她也很看好做鞋的生意,毕竟多年来的商业实践,对商机有了直接的敏锐。

接下来的日子,两人在姜媛的屋子里筹划,资金、原料、商路是现成的,问题是制鞋的工艺。山阴制鞋的匠人生意好的很,订单都能够排到年后了,而且做鞋的利润比制墨要高得多,可见匠人们并不缺钱,也就是说开多高的工钱,这些匠人都不会去三妹的鞋坊。自己做东家总比给人做伙计强吧,就是干个掌柜的,也没有现在的收入高。

所以摆在她们面前的路,就是要走出一条不同于山阴的制鞋之路,摆脱对匠人的依赖,那就需要三妹和姜媛亲自对制鞋的工艺进行设计和改进。倒是灵儿提了个意见,她还记得林荃讲过的工业化的思路,也看到好多学徒,都是干简单的活,一看就会,她也能干。就说,就用几个楦子,做一样的鞋,就不用找老师傅了。灵儿的话,也给姜媛和三妹打开了一扇窗,不用找一个从头会到尾的匠人,只要每人做一样就行,这就是工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