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小说 > 历史小说 > 世间路之山阴林家 > 重提山阴故事(4)婚事与抉择

重提山阴故事(4)婚事与抉择

林茂的婚事已定,林荃过年以后就十六了,虚岁十七,到了结婚的年纪了。

倒是老大家的林荀,跟林荃同岁,生日大几个月,在各位娘的眼中,一刻也拖不得了。不过似乎谁也没法做主,本来嘛,就是给出个主意。

二大娘重点介绍娘家侄女,二大娘夸出个花来。当然说了半天,大娘心细问道,你侄女是不是长得黑,个子还矮,毕竟年节姑娘都会来姑姑家走动。二大娘一声叹息,“像她爹,又黑有矮”。

接着也不理这茬,生气地骂道,都怪那帮眼皮薄眼皮浅的家伙,天天守着那两亩地,小孩开蒙只开一年,舍不得那点束脩,八岁以后就下地,侄女一天学也不让上,弄了睁眼瞎不说,长得这么难看,以后怎么找主。

愤愤地说,老庄户孙养了一群小庄户孙,天天吆喝着要买地,好地舍不得花钱,差地看不上,现在兄弟三家加起来,地还没有我的多。

老太太在炕头提醒道,“老二家,别骂我亲家,亲家勤俭持家,创下偌大的家业,在栖霞也是数得上的。”

二大娘也是孝顺的人,笑道,“好,好,我不骂你亲家,你看我连自己的爹都不能说了。要不是我把您亲家的那些孙儿拉来学堂,估计老孙家一家睁眼瞎。”

老太太笑笑道,“老二家的,这件事你办的对,小娃不读书不行,不读书,家门就完了。”

大娘不言语,毕竟她娘家的侄女们与林家扯不上婚姻,娘家好多事需要她补贴,几个弟弟成亲都是从她这里拿的钱,如果没有她,娘家的日子别说多困难了。

直到现在,才刚刚好过起来,加上娘家侄子们都到了婚龄,哥哥弟弟们又要找自己拿钱了,她也时常感慨,娘家就是个无底洞。若不是自己来林家做媳妇,就自己的那些贴补娘家的举动,在其他任何人家里,都会被打出家门好几次。

想起这些,感觉自己的一生,还好是嫁对了人,丈夫对自己体贴,婆婆不用自己照顾,儿女又孝顺,自己也从来没有像娘家那些堂姊妹那样,看婆婆家人脸色,小心翼翼地行事,生活中,让自己怒火三丈的情况也没有发生过,生的气还没有在娘家做闺女时候多。

事实上,林家人,尤其,林瑶兄弟们,对大嫂还是比较感恩的,林家当初艰难的时候,大嫂能嫁过来,也是大恩情了。再说,家里不困难了,大嫂补贴娘家就补贴吧,反正走私账,与自己关系不大。这也是公账私账分立的好处。

当初,老大媳妇补贴娘家成魔,想把自己长女林芙嫁给娘家哥哥的儿子,石氏坚决反对,最后说了狠话,差点下咒。林瑶这个书生都开口骂人了,说林家闺女绝不乱下嫁,如果大伯大娘坚持,公账不再走他们家,大伯大娘才作罢,她还埋怨好长时间,自己的孩子的亲事竟然做不了主。

后来,林芙被石氏嫁到桃村孙家,孙家田地不少,女婿也算争气,走了武举人,虽然没有出仕,在地方上也算大户,婚后生了两个儿子,日子过的红红火火,慢慢地大娘也释怀了,毕竟女人谁不盼着自己的孩子有个好姻缘。

媳妇们讨论了半天,对林荀林荃亲事的结论是,高不成低不就,没有合适的,其实不光他俩,整个林家的后代都有这个困境,如果十五年前,是很好办的,山阴乡大部分人家都合适,而现在,大部分人家不合适,门当户对的家庭有是有,但是家中没有到婚龄的子女呀!

当初林荃的二娘小婶嫁过来也是借势而为,当初正是看到孙财主贪财,林瑶做主把家里一年的公账都做了彩礼,婚礼还是石氏嫁妆里出钱,孙老财主也没陪嫁什么,气得孙二娘第一次回门跺脚直骂,骂孙财主卖闺女,愣是把彩礼的四十两银子拿了回来,当作嫁妆了。

小叔林瑾虽然攀上大户,也只是妾生女,崔珊也只有个乳名叫三月,若不是崔珊识字断文,林瑾估计死也不会同意。

可见石氏对婚姻的态度,娶贤或嫁贤,孙氏与崔氏林芙都是这种理念的结果,下一代自然也坚持这个原则,如果说孙氏与崔氏是投机取巧的话,那么下一代就没有必要了,毕竟林家虽然只有两个秀才一名童生,但在山阴也是一等一的人家。

等家大业大的时候,娶贤就会被让位于门户第一,当然最好门户与贤能兼备。从整个栖霞县来说,林家不算大户,主要原因是没有出仕的人,所以很难匹配真正的世家,就目前来说,还是以娶贤为主,兼顾门户。

古人就是这样实际,对自我的评价,自我等级的确定,影响了其生活的方式。除了商女与妓女,其她女人很难抛头露面进行社会交际,但是她们意见却至关重要,或许她们有自己的信息来源吧。

关于亲事,大家都像猎豹一样,瞪大了眼睛,寻找着猎物,一旦合适,就会发出雷霆一击,二大娘就是猎豹中的极品,当然石氏比她强,在石氏的影响下,她接过了石氏的任务,家中子女的婚事,没有她点头,连礼都不会出,这两年也有人给林荀林荃牵线,都是她不同意,才作罢。

孩子们一边帮忙做事,也会参与到这些事情的讨论,真正害羞的人是不存在的,毕竟关系到自己和家人的终身大事,必须要有很好的判断。

关于亲事的话题总是围绕着对青年人的评价,成婚的女子们肩负着探子的角色,某位公子长得怎么样,做过什么事,这些结过婚的女子总是很清楚。一点点地评价过程中,未婚的少男少女就知道了如何判断,如何选择与放弃。

家资丰厚人丁兴旺的家庭不会把幸福寄托于未来,贫寒家的少男即使相貌堂堂,如果连个童生都考不出,不会成为选择的对象。有人说嫁上娶下,嫁要嫁高门,娶要娶低门,这只是高门大户的思维,老百姓是达不到的,而且普通大户娶妻毕竟是要找将来持家的人,太小的户是不会考虑的。

太多的话本,讲到才子佳人,自由恋爱,似乎爱与自由合在一起才是政治正确,这只是一种理想化的不负责任的说法。

什么是爱情,困扰了林荃的前世今生,就他的经历来看,无非情欲,情与欲往往不分彼此。年少时很难将其区分,就像他对姜媛,总是期望与她的见面,冬天会想象她夏天的模样,这不是欲望,还能是什么。

即使不区分情与欲,情欲的交融所带来的虽然是美好,但这并不是生活,以美好为目的的生活,情欲只是其中很少的一部分,面对柴米油盐,面对人生理想,面多生老病死,如何洒脱而执着地生活,这才是应该注意的,琴瑟和鸣可以体现在日常的点点滴滴中,有修养能和谐的家庭才能够做到。

再回头看看那些话本,无非是柳如是、杜十娘之类,所谓的学子与风尘女子之间的爱情故事,本质上跟苏轼把自己怀孕的小妾送人一样,哪来的那么多美好,以人为货,以人为奴非要披上一个爱情的外衣,古来读书人到代表了一种龌龊人生的存在方式。

后世的婚姻自由,在一些无知的大师和恶劣的某地文化的引导下,导向情欲引领一切,宗教化地一见钟情,仿佛一切以此为标准,如此一切都可以解决。而实际上,一见钟情只是起点,美好的生活是大海,一见钟情只是一个小的浪花,看似美好的浪花而已,真正执念应该是美好的生活。

翻开历史,一见钟情大多发生在世家子弟身上,要知道一旦成为世家,结果就是纵欲,在自己领地内的纵欲,而一见钟情只是纵欲的一种方式,世家子弟将其普遍化,君不见前世多少少爷就是过的这种生活吗?

林荃只能想到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