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小说 > 历史小说 > 世间路之山阴林家 > 8 油坊开榨

第二天天还不亮,大伯二伯就把林荃从被窝里揪了出来,同行的还有堂兄弟们。话说林荃这几日在刻苦研究制墨,天气寒冷,澡也不洗,棉衣上全是烟灰,脖子手上也全是,二大娘一看笑的不轻,留下了林荃先洗澡,把林荃攒下的脏衣服全带回家。

等林荃赶到油坊,已经快中午了,油坊已经收拾好了,炒房被打扫得干干净净,榨机也清洗了一遍,然后上供、焚香、烧纸,磕头,最后在大伯的主持下,祭祀完毕,宣布开工。

开工自然要吃开工饭,自石氏以来,油坊是林家公账的自留地,每年秋末冬初开工,每家的男丁都要来帮工,年底算账时,林瑶留一半,剩下的一半交由林母,做公账。午饭后,连平时不怎么露面的小叔放学后,也赶过来,跟大家一起劳作,家里的男丁,只有林茂没有过来。

胶东人家吃油主要有两种,花生油与猪油,花生油采取的是压榨法,无非炒坯、制坯、上榨等几个步骤,古人教徒弟,不会一点点讲解,都是让徒弟先跟着干一些没啥技术含量的时,各个环节跟一遍,然后自己琢磨,能琢磨出来就出师了,琢磨不出来就总是做徒弟,甚至徒弟也做不成,只能做苦工。

油坊因为是自家人,每个环节伯父们还是认真说明,比如捡米过程,如何分辨出坏的花生,如何快速捡选;炒米环节,烧炕的火候,炒制的火候,如何翻米,这些都是经验,如果没人指导,就要反复实验,成本是很大的。炒到什么程度最好,如何出油多,都是经验之谈,话说这也是一种家族的知识教育方式。

流程结束之后,每个孩子都要到收米处,看看大人们如何与来榨油的乡民讨价还价,很多东西的学习,都是一个沉浸的过程,在参与的过程中学习,也是一个选择优秀后辈、淘汰劣等后辈的过程。

对林家而言,生意生意,就是要双方都感到有所得,得到自己所需的东西,那么,这本身就是一个相互交流的过程,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最难,有教养的人会保护自己和对方的底线,而教养不足的人,会以触碰对方的底线为荣,让对方感到难堪。

在这个时代,不像林荃的前世,生意不仅仅意味着赚钱,更重要的是家庭在地方上的一种存在方式,或者是一种符号,有很多的价值层次的东西在里面。

真正的教养是家学,慢慢地教授下一代的生意。

两天后,除了林荃父亲和大伯外,其他的人各自回去忙自己的事。林荃也回家研究自己的墨条去了。现在我乐草堂用的都是林荃配制的墨水,虽然质量不咋地,但是聊胜于无。那些学子倒是很开心,毕竟可以敞开用墨了。

随着林荃的实验越来越成功,墨水的质量也越来越好,慢慢地比市面上最差的墨条好了,快要接近中等价钱的墨条了。不过到这里也遇到了瓶颈,林荃把流程梳理了几遍,依然无法改进书写效果。

按照前世的经验,一件事情的僵持,只要放下它,时间会给人灵感。林荃决定这一段时间不做墨了,等待灵感的出现,或许有一天会突然悟到呢?也可能一辈子悟不到。

日子一天天过去了,林荃也就是在官道店、老宅和草堂三个地方转悠,前世积累的诗词古文功底让他慢慢熟悉了现世的文字,一手标准的小楷也在成型中。慢慢地,林荃开始享受这种生活了,纯天然的环境,尽管他前世走遍了胶东大地,两世的地理仅仅是个大概相同,很多细节上是不同的,感慨前世人的力量的强大,山川随着人的意志改变了。

如果说,两世的区别,或许就在人为方面,人的时空限度,工业革命使得人能够在更短的时间内到达更远的地方,而农业社会却不行,稍微远的地方就要以天计算,而前世,一天的时间可以到达山东任何一个地方,现世中,再远一点就要几天甚至累月。从山阴到登州府,步行要整整一天一夜,所以有句话是“臭鱼烂虾,卖到栖霞”,你再新鲜的鱼虾到了栖霞也臭了,而二十一世纪只需要一个小时的路程,这里要一天一夜。

慢也有慢的好处,人可以融入到自然的节奏中,老子小国寡民的愿望,应该不是他对理想社会的期望,而是他对现实社会的写照,一句话,老子哪里也去不了呀!或许,稍微能突破一下时空限度的人,会在社会中过的很富有,也有可能不是。

初冬的时节,人们把粮食都屯好了,剩下的就是翻修堤堰,打柴备九,女人则扯布缝衣,虽是农闲,看起来也繁忙的很,然后趁着赶集囤积过年的物资。粮食多的家庭会弄点高粱酿酒,这个时代已经有了蒸馏酒,不过酒的度数也不大,没啥曲味,类似于清酒的味道,放一放,年后喝一口会有清冽淡香的味道。

按照常规,这个时候,我乐草堂也开始热闹了,作为劳力的半大孩子们都来开蒙了,就是来识几个字,林瑶每旬也会拿出两三天的时间来给这些孩子上课,当然不仅仅是林家人,十里八乡的其它童生、秀才也会抽时间过来教教,这也算是为乡梓做贡献了。

这十几年来,每年如此,束脩之类的是没有的,带着笔墨纸砚来就行了,今年连墨砚都不用了,本身学堂里就从登州府一品阁进了不少笔墨砚台,现在林荃的试用期墨水敞开用,带着纸过来,买只笔就可以开始学习了。

当然也缺不了林老二家的孙财主女儿,她会算术,还会记账,老太太秉承着“男人要闯,女人要浪”的古训,很支持二儿媳妇来教孩子们算术。其实她也意识到,林家的日子越来越好,公账越来越充足,要托老二老三家的两位儿媳妇的操持。

不过好在她的那四个儿子都是性子温和的人,家中没有乡村中常见的鸡飞狗跳。这也印证了一个道理,有钱的确能使家庭和睦、人的性格和气,家族和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