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小说 > 历史小说 > 天方长安 > 第十章 府兵募兵

第十章 府兵募兵

这天一大早,外面下着大雪,大明宫宣政殿上。

玄宗正襟危坐在龙榻上,神色凝重,目不转睛地翻阅着御案上的奏折,今天他要召集几位重臣商议一件事关大唐国运兴衰的大事。

陛阶下两侧已经站着六人,分别是首相张说、左相张九龄、护国大将军兼兵部尚书王忠嗣、禁军大统领陈玄礼、户部尚书宇文融、兵部侍郎裴耀卿。他们都静静地站着,谁也不说话,就只听着玄宗翻阅奏章的声音,似在等待谁的到来。

一会,太监边令诚来报:“启奏圣人,四位节度使已在宣政殿外候旨。”玄宗放下奏折,抬头说:“宣”。

“遵旨!”

只见边令诚引进来四位武将装束的大臣,四人依次前后排列,只见最前面一人,年近六十,鬓发如霜,精神抖擞,目光矍铄,冲玄宗行了个礼朗声说:“老臣范阳节度使张守珪叩见圣人。”

玄宗微笑地说:“张老将军平身,卿镇守辽东劳苦功高。朕听闻辽东铁骑屡败奚和契丹,横扫平卢,番胡贼人闻风丧胆。”

张守珪得意地回道:“全赖天子圣威,我大唐将士战无不胜。老臣此次来京面圣之前,还命人将辽东现今局势以及奚和契丹部族情况写成一份详细奏报,过两日便可呈报中书省。”

玄宗赞道:“老将军辛苦了!”

张守珪又行了个礼,然后闪身走到一旁站立。

走在第二位的就是昨晚在胡姬酒肆门前与李琬兄弟邂逅的安西节度使盖嘉运,也谦恭地走向前一步行礼。

玄宗问道:“盖将军,听闻西域诸国近年来屡被从海西过来的什么大食国侵扰不堪,当地百姓还被强迫皈依他们的国教,可有此事?”

盖嘉运答:“禀圣人,大食国原本在极西大海之滨,与我国远隔数万里之遥。立国不过百年,但其国人喜杀好战,连年东西征伐,劫掠四方,不仅多次击败海西之北的大国拂菻,还居然扫灭其东边的大国波斯,开地三千里。大食国崇信的是‘天方教’,所征服之地,皆强迫民众皈依此教,奉信教圣天启神,驱赶剿灭佛教等其他教派信徒。近年来,大食竟已侵掠到西域的乌浒河与药杀水*一带,乌浒河的石、康、安等多国已归属或臣服大食,而药杀水周边的诸胡国也多有依附。目前我安西之地及邻近属国虽尚且平安,但臣以为大食早晚必成我大唐之患。”

玄宗耐心地听完,皱了皱眉,若有所思。

盖嘉运见状,不再说话而退至一侧。

第三位走上前的那人,年约四十,虽是武将却也儒雅俊朗,颇具文人气质,不紧不慢端声说:“臣剑南节度使章仇兼琼叩见圣人。”说话的声音有点像女人。

玄宗脸上没有表情,淡淡地说:“章仇将军从剑南来,听闻剑南嘉州凌云寺大弥勒石像*动工已有二十余年,进展甚微,迄今尚未完工?”

章仇兼琼吓了一跳,赶紧回道:“禀圣人,大佛石像建造确实缓慢,一则工程浩大,二则开支巨大,历经数任节度使,还曾一度停工。臣来之前,已筹措资金继续建造了。”

玄宗点点头,叮嘱说:“尽快早日完成。”

章仇背上冒汗,连连喏喏退到一旁。

走在最后的一人紧跟着上前,但见此人年约四十余岁,虎目虬髯,高鼻赤额,一看就是胡人血统,说起话来声若洪钟:

“臣朔方节度使哥舒翰,叩见圣人。”

玄宗见到哥舒翰,不禁面上又露出笑容:“哥舒将军,你是突骑施人,忠嗣大将军经常向朕提及你,说你但战功卓著,治军有方,还喜读《左氏春秋传》、《汉书》,轻钱而重义。甚好甚好!”

哥舒翰连忙说:“圣人谬赞,末将惶恐。”说完也向站在旁边的王忠嗣投去了感激的目光。

这四位军人正是奉诏从东北、西北、西南、北部四方边塞进京的节度使张守珪、盖嘉运、章仇兼琼和哥舒翰,他们皆为坐镇一方的封疆大吏。

玄宗一一寒暄之后,待四将入列站定,再次面带笑容说:“各位卿家,一路辛劳了,家里一切可好!”

四节度使齐说:“承蒙圣人挂念,臣等一切安好。”

“元宵节刚过没些天,就把卿等召来,主要是商议兵制变革大事。兹事体大,张说首相,就由卿来主持吧。”玄宗继续说。

张说唱一声“遵旨”后走出班列。

随后转身对众人朗声说:“圣人,各位同僚:兵士乃戍卫国家之根本,我大唐自开国以来,实行的兵制为府兵之法,主要采取兵农合一的方略,民众百姓太平时耕种土地,农闲时则操练武功与阵法,由朝廷的折冲府征调轮番宿卫京师,一有战事便从军参战,战事结束时兵散于府,将归于朝。

兵部在全国都设有选拔训练府兵的折冲府,府兵满二十岁从军,五十而免,其人免除杂徭岁赋。此法乃是由两百年前西魏朝重臣宇文泰所创,经北周、隋两朝一直沿用至今。太宗皇帝时曾对兵制进行改革,使得我朝军力强大无比,远超历朝历代,大唐将士征战四方,所向披靡。而征调的将士数量也远远少于前朝历代,为朝廷节省不少粮草用度。

然而经过武周篡政、韦后及太平公主乱政,这些年来全国土地井田几为豪强列绅兼并霸占,朝廷能够调用的田地越来越少,百姓或无田可种,或沦为雇农佃农,农事逐渐荒废,以致贫弱,又有赋税徭役,难免苦不堪言,不得不四处逃亡,流离失所。各地折冲府近年来已无法足额征召兵士,又从而导致已征调兵士服役时间严重逾期,白首不得归家。臣以为府兵之法几已名存实亡,此乃国之大忧也。”

张说一口气说到此,看了一眼护国大将军、兵部尚书王忠嗣,王忠嗣随即也上前说:“臣之前与首相大人议过,首相大人方才所言属实,兵部这几年屡屡征召不到足够的兵士,致使京师禁军与各节度使边军都出现空额不足,臣以为亟待变革兵制,否则一旦有大战事,朝廷难以应付。”

户部尚书宇文融接着说:“臣以为府兵之法难以为继,根源还在于土地农田多寡不均以及民众户口逃移,以致各地官府弄虚作假,同时也累及朝廷税赋。请圣人下旨,由户部检点天下户口,查实田地之归属,以资产为宗,变革赋税制度,如此或可挽回。”

张说闻言摇摇头道:“如此劳师动众,耗时耗力,折腾百姓,非为良策。”

宇文融正要开口反驳。玄宗心知张说与宇文融一向不和,不想他们争吵,于是问兵部的两位正副主官王忠嗣和裴耀卿:“忠嗣,耀卿:如今四方边塞兵力部署如何?朕想京师、中原、江淮、岭南一带承平日久,暂无需担忧,唯有塞外时有军情,将士不可或缺。”

王忠嗣看了一眼裴耀卿,裴耀卿忙上前回道:“回圣人,如今我大唐已在全国边塞设九大节度,以节度使分别镇辖四方,他们是:

其一,安西节度使,统辖安西四镇龟兹、疏勒、于阗、碎叶*。意在镇抚天山以南的西域地区,治所*在龟兹,统兵两万四千。

其二,北庭节度使,统辖天山北的边疆地区,治所在庭州*,意在防御北方的突骑施、突厥、回纥等游牧民族,统兵两万。

其三,河西节度使,统辖甘肃黄河以西、敦煌以东的河西走廊等要害地区,治所在凉州*,主要是防御阻断吐蕃东进和突厥南下,统兵七万三千。

其四,陇右节度使,统辖陇山以西,甘肃黄河以东地区,治所在鄯州*,也是为了防御吐蕃,羌戎等地,统兵七万五千。

其五,朔方节度使,统辖北方边境地区,治所在灵州,主要防御突厥等北境胡人,统兵六万四千。

其六,河东节度使,统辖山西黄河以东地区,治所在太原,主要协防北境诸胡,统兵五万五千。

其七,范阳节度使,统辖河北地区,治所在幽州*,控制契丹、奚等国,统兵九万一千。

其八,剑南节度使,统辖西南四川等地,治所在成都,主要是西御吐蕃、南抚西南蛮夷部落,统兵三万一千。

其九,岭南节度使,统辖岭南两广之地,治所在广州,意在镇抚境内蛮夷部落,统兵一万五千。”

兵部侍郎裴耀卿一口气详细汇报完全国兵力部署情况,玄宗问四位节度使:“裴侍郎说得可准确无误?”

四人均点头说:“无误!”

玄宗颇为满意地称赞裴耀卿:“裴侍郎尽心尽职,甚好甚好。”说完转向几位封疆大吏:“各位节度使爱卿,有何见解?”

四位节度使听得玄宗点名,互相看了一眼。四人中年纪最长、资历最老的当属范阳节度使张守珪老将军,一生戎马征战,战绩彪炳,在西北与东北都统过兵,在河西多次大败吐蕃,在范阳威震奚和契丹。于是也就不谦让地走上前奏道:

“圣人,臣镇守范阳,管控辽东,对奚和契丹多有讨伐,确感朝廷所拨府兵远不足额。好在河北、山东一带人口密集,多有无业游民和流窜散民,臣就地征用他们,聊补空缺。”

安西节度使盖嘉运接话道:“河北、山东人口众多,张老将军可以随时征用,臣羡慕不已。但臣镇守安西,虽有四大镇,但却是我朝开疆拓域之新地,地广人稀,许多地方仍是胡人居多,着实难以征调兵士,每每征伐时只有约请我属国的军队如拔汗那部、突骑施部等相助。故臣亦认为应该变革兵制,确保我军之兵源及战力。”

朔方节度使哥舒翰附和说:“圣人,朔方与安西状况大体相同。朔方北御突厥、回纥,微臣一直想组建一支飞骑精锐,虽然地处北方草原,战马足够,奈何人丁稀少,一直未能如愿招募到兵士。微臣想如能以优厚待遇在全国招募常备军而不用依赖折冲府征调,当为良策。”

剑南节度使章仇兼琼接着说:“臣守剑南,防御吐蕃,因地势险要,近年来并未有重大战事,虽也有西南蛮夷南诏小国不甚安分,但也不足为虑。因此在兵士方面倒也无甚大的需求,只是折冲府近年来发来的府兵也多有不齐,且老弱残兵偏多。一旦有战事开端,只请圣人准许臣等在剑南自行招募兵士,西南土地肥沃,粮食充足,自可供养剑南驻军。”

张说见四大节度使均对府兵之法颇有担忧,言外之意都表达出了同意自己见解的想法。于是拿出了自己早已拟好的方略:

“圣人,臣与兵部商议,拟实行新兵制,即由兵部及各方镇节度面向全国招募精壮青年,把他们征到军营,不再务农。充当守卫京师和四方边塞之任。平时操练,战时上阵。不论他们现在在作哪种差役,不追查过去背景,征召后即给予优厚待遇。如此,经过募兵而非府兵制之后,兵是兵,农是农,兵农不再混淆。民众必然踊跃报名,即使是以前脱籍外逃之流民也会没有顾虑应征。”

玄宗听罢,没有表态,转身问王忠嗣和裴耀卿:“你们兵部也是这个方略?”

二人说:“正是。”

玄宗又问四大节度使:“卿等以为如何?”

四人皆说:“此议甚好,臣等赞同。”

玄宗又看看禁军大统领陈玄礼,陈玄礼正在思考不语。此时,张九龄上前奏道:“圣人,臣以为此募兵之法虽然可解目前府兵之法不足,但也有隐忧。如赋予各地节度使自行征兵之权,久而久之恐有失控之势,坐大之嫌,一旦形成地方割据,恐会累及朝廷。”

张说笑道:“九龄勿忧,全国有九大节度,每节度使毕竟只辖一方之地,如何与全国抗衡,且朝廷任贤用能,怎会有节度使妄自坐大?”

户部尚书宇文融又站出来说:“圣人,臣有一提议,在变府兵为募兵同时,对各地的逃亡、迁移和虚假不实的户口以及不在朝廷造册的田地进行全面清查,规范人口流动,收缴法外赋税,定能充盈国库收入。”

宇文融的话最终打动了玄宗,在玄宗看来,国库充盈是一件不亚于征兵的国之大事。于是玄宗下了决心说:

“既然卿等都有此议,朕准奏。即日起变革兵制,废除府兵之法,代之以兵部及各方镇募兵之制,由首相张说会同兵部差办。另外,由户部负责逃户与田地的清查事宜。务必将漏缴之赋税收归国库。”

众臣一齐说:“遵旨。”

张说虽然成功主导了兵制变革,但此时心里却似乎没有成功的快感,因为他觉得宇文融竟然借此机会抢了把风头。

君臣把兵制变革事宜商议妥当之后,玄宗对四大节度使说:“如今大唐国运昌盛,兵精粮足,四位爱卿不仅要确保边境长治久安,也要积极进取,威加四海,为大唐开疆拓宇,泽被子孙。”

四大节度使闻言一起拱手称是。玄宗又露出笑容亲切的说:“卿等多年劳苦戍边在外,难得回长安一趟,如边关无紧急军情,不妨在长安多住几日,三月三上巳节要到了,一年一度的曲江盛会诸位爱卿不要错过哦,君臣同乐,该享受一下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