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小说 > 历史小说 > 大宋重组 > 第二十二章:相亲大会

第二十二章:相亲大会

赵佶没有怪罪她乱说话,反而喜欢她这种自然的性格。每次刘月娥损他,赵佶都是笑呵呵的,久而久之,刘月娥就更加肆无忌惮。但赵佶也只对刘月娥如此,对别人赵佶可就没那么好啦,所以到现在,也只有刘月娥敢损赵佶。

等郑婉儿登记好剩下的宫女谁愿嫁人,就急忙来见赵佶,并焦急地说道:“夫君,这下可怎么办?”说着就把册子递给赵佶。

赵佶接过册子看了看,之后笑呵呵地说道:“婉儿不要急嘛,这是好事啊!这我可以给她们办个大型相亲会啦!呵呵!”

虽赵佶呵呵大笑,但郑婉儿还是很焦急,并说道:“夫君啊,你怎么还笑得出来啊!这年龄二十岁以上的,除七个年龄最大的之外,可都想嫁人啊!这可是冲着你的承诺来的。还有,如这七百多人都嫁出去后,这皇宫就没宫女了!”

赵佶安慰她说道:“婉儿,这第一,我是皇帝说过的话,当然要算数。第二,我本来的目的就是如此。减少宫女和内侍还有娘娘表面上为了节省开支,这是做给别人看的。

其实皇宫的宫女和内侍还有娘娘多了,这是非麻烦也就更多了,所以我就让他们离开皇宫。现在宫里只有两百多点宫女,这些是真正愿意留下来的。那我们还有那么多是非麻烦吗?再说,我们需要那么多人伺候吗?反正这减少宫女的数量好处大把大把的,我一时也说不出来。

这以后,就让十五岁以下的伺候其他娘娘,这样也可以让娘娘们教育她们,这是双好的事情。太后那里就随便挑四个过去,如以前的侍女没离开就让她们继续,不用换。

由于人数减少,做事的人也减少,所以之前的宫中机制不可再用啦。至于怎么安排她们,你就和月娘及月娥还有师师商量着来吧,我就不过问了。

记住那些繁琐规矩和礼节就不要了,我的原则就是简单,人性化也就是合情合理的意思。从此以后宫女数量就改限定三百吧,有这么多宫女足够。

这愿意嫁人的那些宫女就先不要具体安排,明天就让她们都去相亲。”

刘月娘说道:“是,我们这就回去帮婉儿妹妹。”

“嗯,去吧。”

两姐妹走后,赵佶把王进叫进来问道:“现在亲卫军整顿得到了什么程度?”

王进回道:“现在亲卫军人数已满,而且基本是孤儿,他们都是经过层层筛选出来的,都是忠义之人,而且本领过硬。不是孤儿的大都是世代忠良之后,而且他们本身也忠心耿耿又武功高强。”

赵佶高兴地说道:“嗯,不错!这样吧,你以后把他们的资料统计好,做好备案。再重新分好人数。

以十人为基本单位,设其中一人为什长和一人为副什长。五什为一组,另设一组长和一副组长,一组有五十二人。两组为一队,另设一队长和一副队长,一队为一百零六人。五队为一屯,另设屯长一名,副屯长一名,一屯为五百三十二人。两屯为一营,另设一营长和一副营长,各配四名亲卫。以后就以营为基本训练和领军单位,每营为一千零七十四人。五营为一师,师为驻军单位,设一师长,一副师长,两师长亲卫各十人;一参谋,就是军师的意思,参谋亲卫五人;一后勤主管,后勤主管亲卫五人管军需物资和马匹,后勤人员根据实际需要来确定;一军事官,军事官亲卫五人,管军队的思想教育和记功劳办升迁。两个师为一军,另设一军长,军长亲卫二十人,军长也就是将军;十军为集团军另设司令一员,司令亲卫五十人,再加一总参谋,亲卫二十人。

这编制也让中央军施行,之后全军运用。你现在为师长,人数不够再补齐,参谋和后勤还有其他就不要啦。在这之前,你安排所有亲卫军的孤儿召集起来,明天我要帮他们做媒,嫁妆我出。”

“啥?做媒!那什么我没有份!”

“你自己去谈,你要是没这本事,就不要到我身边,不要丢我的人。”

“哦!那我自己去找。”说着就苦着脸离开。

次日,赵佶带着一大帮打扮得漂漂亮亮的宫女,来到亲卫军营,亮得一帮子光棍两眼冒金星。

赵佶大声说道:“兄弟们,大家好!不要再乱看了,是你们的跑不了,不是你们的,想也白想。

我也不废话,你们就一百一百的排好队上前来。如果我身后的宫女看中你们那个,而你们又喜欢就把她们娶回去当老婆。我先声明,谁要娶了她们,而不好好照顾她们,到时可别怪朕无情!”

“定不负陛下的厚望!”下面的光棍激动地说道。

然后又转对身后的宫女说道:“以后你们也好好相夫教子,他们都是朕的亲军!是朕的兄弟!不会辱没你们的!嫁妆我已为你们准备好,你们准备好了吗?”

“好了!谢圣上!”宫女也非常感激。

“那现在就开始吧,选好了的就手牵着手站一边偷笑着去,别打扰别人!”赵佶开玩笑地说道。

再后,整个现场那可是别开生面啊!大叫声,大笑声,声声入耳,光棍们没了以前的那种低沉,宫女们也没有之前的那种幽怨。

挑选结束后,宫女没有剩下来的,军士可还有一大片,真是狼多肉少。被挑中的兴高采烈,没被挑中和没机会被挑的却在那垂头丧气。

赵佶再次站上前台看着他们说道:“兄弟们,不要伤心,也不要丧气,也不要嫉妒。做我的亲卫,我保证你们都能娶到自己的如意夫人。以后先按功劳,其次按年龄给你们安排,当然你们也可以自己找。以后宫里不会有多余的宫女,我也不会再办这样的相亲大会,但我会想办法的。只是我有一点要求,那就是要你们彼此你情我愿,不得强行和欺骗对方,否则朕定斩不饶!你们做得到吗?”

“做得!”

“那好,我记住了!我要为他们举办一场喜宴。大家兄弟一场,我们要为他们高兴,现在我们去祝福那些得了夫人的兄弟吧。

在晚上的喜宴上,那些新郎官个个感动的一塌糊涂,都纷纷下跪向赵佶磕头。好好的喜宴变成哭宴,弄得赵佶劝了好大会功夫,于是都要向赵佶进酒,赵佶那里受的了,和他们一起喝了几杯,就借机丢走。当晚,没有一个新郎没喝醉。连王进都醉得趴倒不起,当时他想逃都没法逃,他这是为赵佶醉倒的啊!

这以后谁想对赵佶不利,那可得掂量掂量才好,要看是否承受得起死亡的代价。

次日,只见现在的亲卫军,个个精神抖擞,脸上带着笑容。当赵佶走过时,站得格外挺拔,并向赵佶行礼。搞得赵佶一路行来,感慨不已。于是赵佶下令他们不需如此多礼,记在心里就可以。

这一天,由于赵佶提前让马忠准备,并告诉了他已经发生和即将会发生的事情。所以整个京城一大早就明白过来,这段时间里皇宫和禁军到底发生了什么事,之前只知道赵佶大赦天下和取消杀威棒和王升当了太尉,不知道其他具体的情况,就连朝廷大臣都也只知道大概,可见赵佶保密有多严。现在全部公布出来,一下子震惊朝野。

特别是那《精忠报国》登上报纸,让整个京城沸腾起来。再加上赵佶让人在街上唱出后,那效果立竿见影。到处都是大喊大叫:堂堂大宋要让四方来贺!冲起一片片杀戮之气。有些理智的人感慨道:这真是中兴之主啊!必是一代千古帝王啊!

当章惇看到报纸时,章惇的手都拿不住这轻轻的报纸。感慨并自责地说道:“这是真正的真龙天子啊!大宋有望了!我真是目光短浅啊!差一点成为千古罪人啊!”

当曾布看到报纸时,也惊奇地说道:“我还以为这陛下,只顾享受,不顾国家大事。想不到他竟然悄悄地做了这么多大事啊!还亲身力行,真是英明神武之主啊!要让四方来贺,这是多大的抱负,这是多么的雄才伟略啊!好!好啊!”

当苏轼看到报纸时,自嘲并惋惜地说道:“诶!以前那些党争真是可笑啊!有这样的陛下,那里有你们的立足之地!陛下啊!你为什么不早生几十年啊!可惜老臣我已经老了,怕没多少时间跟随你啦!”

之后,赵佶的心声,随着报纸传遍大江东西南北。一时之间,天下一片激昂。百姓做事更卖力;执垮子弟都收缩起来;连土匪都不敢嚣张;还有那些官老爷做起事来都不敢敷衍欺压百姓,办起事来都快多了;商人也变得更加童叟无欺;士子读书更努力,没有之前的浮夸;隐士都蠢蠢欲动想出山建功立业,扬名立万。整个国家风气焕然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