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小说 > 历史小说 > 我在南宋那些年 > 第六十五章 途经徽州府

第六十五章 途经徽州府

听老先生讲完,许衡见杨简有些乏了,便主动要给老先生把脉,杨简笑着把手递过去,等把完脉,许衡跟下人要来纸笔,在纸上写了一个方子,递给杨简。

“仲达,谢谢你了。”杨简笑着接过方子。

“先生客气了,这是应该的,先生身体康健,学生自是高兴,不过从脉象上看,先生最近似乎睡眠不佳,所以学生给先生开了个养血安神的方子,先生按时服用,必定有效。”

“嗯嗯,人老了,睡得便浅些了,你的医术我自然放心,老夫遵命便是。”听杨简这么说,许衡便放心了。

谢方知道,历史上的杨简寿至八十有六,在当时也算高寿的了,看了许衡的方子也确实只是养血安神,可见老先生平生懂些养生之术,而都说读书养气,这点也在老先生身上得到了很好的验证。

看过病,杨简便留三人吃饭,饭后许衡把清茶和竹叶青酒也奉上,嘱咐杨简定时定量服用,杨简笑着接过,因老先生还要午休,许衡三人便要告辞出门。

“仲达,等再过两年,你们来临安吧,老夫给你们安排住处,等谢方他们再大些了,我安排他们进太学。”此时,杨简说道。

“学生遵命!”许衡说着,拉着谢方、张平跪下。

“起来说话,你们啊不要拘束,知道你们要去京湖,那个地方战乱虽止,但估计还有些余波未平,你们啊还是小心为上、切莫当心。”杨简嘱咐道。

听着杨简的嘱咐,许衡一一记下,才告辞出门。

“先生,俺还是想跟俺爹爹学习武艺、打仗,这样才算痛快。”出了门,张平便说道。

“铁蛋,你可知道,这太学可不是随便什么人都能进的,你啊,不能光学武艺,文韬武略都要学,岳飞元帅是文武全才,正是你们的榜样,呵呵。”

“嗯,铁蛋,先生说的对,到时候咱两个人结伴,岂不更好。”想到能进太学,谢方自是高兴,这可是当时的最高学府,再说预计再过两年赵与莒也要来临安,到时兄弟三人都在,也好照应。

听许衡、谢方这么说,张平才高兴起来,“你们俩,今天表现不错,晚上再带你们逛逛夜市,不过要早点休息,明日一早我们便离开临安。”说道这,许衡看着谢方、张平,尤其是谢方,满是赞许,显然是对谢方的表现非常满意。

晚上,逛完夜市回来,三人便在客栈睡下,谢方想着今天见杨简的情景,“那杨简虽为一代大儒,却一点架子都没有,和蔼可亲、平易近人,讨论起学问,也只是探讨讨论的态度,不搞所谓的非黑即白,比有些理学人士不知要高明多少倍了。”

谢方想起自本朝仁宗时起,周敦颐、张载、程颢、程颐等各自著书讲学,形成了宋代新儒学流派纷呈的局面。其中二程兄弟,尤其程颐,活动年代最迟,授业弟子最多,思想体系最为精致,始以道学为天下倡。

后来宋室南渡,二程之学经杨时、罗从彦、李侗三传,到李侗弟子朱熹手中,遂集北宋以来理学之大成,程朱理学的理论体系最终完成,理学也成为当时的显学,虽然经过庆元党禁,理学受到打击、压制,但史弥远上台后,对手反对的自然就是我要支持的,于是大力提倡理学,这才有理学在南宋的重新兴起,自己的大哥上台后,不也是继续扶持理学,被后世尊为理宗皇帝吗。

当时,史弥远上台即罢除学禁,为韩侂胄执政时遭罢斥的大臣赵汝愚、吕祖谦等人复官,又追封朱熹官爵,召林大中、楼钥等故老十五人入朝,起用了真德秀、魏了翁、李心传等诸多理学人士,还在嘉定年间,对不符合赐谥条件的理学家朱熹、周敦颐、程颢、程颐、张载,分别特赐谥号为文、元、纯、正、明,提高理学派的地位,并追赠朱熹太师官号,追封信国公爵位,表彰朱熹的《四书集注》。理学的地位在当时空前提高。

谢方知道,中国人特别即强调门户之见、道统之说,总认为只有自己的学说为谠言正论,其他思想是异端邪说,总希望天下只有自家一说的声音。朱熹理学也未能克服这一倾向。陈亮曾为道学中人画像:“因吾眼之偶开,便以为得不传之绝学。三三两两,附耳而语,有同告密;画界而立,一似结坛。尽绝一世之人于门外。”

不仅如此,因理学说成为显学,一哄而起的赶时髦风尚总使其滑向庸俗化和形式化的泥淖。周密所描述,在道学传播中,“有一种浅陋之士,自视无堪以为进取之地,辄亦自附于道学之名。褒衣博带,危坐阔步。或抄节语录以资高谈,或闭眉合眼号为默识。而叩击其所学,则于古今无所闻知;考验其所行,则于义利无所分别。”

在中国历史上,谢方最喜欢的是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春秋战国,甚至在那个时候跳槽这种事情也是很普遍,就像张仪,先从楚国跳槽到秦国,达到自己的人生巅峰,最后又从秦国跳槽到魏国,安然终老,这比后来很多不得不在一颗树上吊死的大臣们强太多了。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圣人朱熹的这句话是对的,要有活水,什么是活水,那就是心学,所以俺以后找机会得多多弘扬心学,这也不枉费慈湖先生的一番教诲。”谢方暗暗打定了注意。

第二天,吃过早饭,众人便赶赴徽州,说起这徽州为后世安徽、江西、浙江三省交界之处,山岭遍布、川谷崎岖,自古便被称为“山限壤隔之地”。

徽州的南部,五龙山、白际山、天目山连绵展布,成为古徽州西南至东部的天然屏障,山脉南北夹持、东西合围,将古徽州团团围住,将来自北方的寒流被黄山阻挡在外,而来自南方的湿润空气则在山间积蓄,从而造就了一个云雾缭绕的仙境世界。

暖湿气流沿山体爬升,随着海拔升高、气温降低,水汽则不断凝结,在空中形成奔涌翻腾的云海,而凝结后的水滴形成降雨落下,雨水又在山间汇聚,遇悬崖峭壁则飞泻而下,飞瀑深潭,点缀山间。

当这些河流,不断向这些盆地中汇聚,当河流冲出山谷,便失去了两侧山峦的束缚,宽度从数十米变为百余米,流速也随之迅速减缓,于是水中携带的石砾泥沙纷纷沉降,日积月累之下,形成大大小的冲积平原,其中规模最大者,便是新安江沿岸的休屯盆地,其面积约660平方千米,接近后世一个新加坡的大小。

徽州外有崇山峻岭,内有沃土良田,这片山限壤隔之地,显然为一片世外桃源,因此于是自汉代以来,为了躲避中原的战火和灾难,大量士族和百姓纷纷迁徙至此,在山间盆地中安居乐业。

而至北宋末年,在繁重的课税和徭役下,歙县佣工方腊率众揭竿而起,一时间从者如云、聚众数万,然而在短暂的辉煌后,由于朝廷的绞杀,“方腊起义”迅速溃败,而成功镇压起义的北宋朝廷,便以意为“绳索”的“徽”字,将该地由“歙州”改为“徽州”,并保留自唐代以来“一府六县”的格局。

“无边细雨湿春泥,隔雾时闻小鸟啼。杨柳含颦桃带笑,一边吟过画桥西。”一路虽然辛苦,但谢方、张平看到路边的风景,便觉心旷神怡,疲劳顿消,果然是“大好山水”,谢方心中赞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