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小说 > 历史小说 > 我在南宋那些年 > 第三十九章 真德秀是真的优秀

第三十九章 真德秀是真的优秀

第二天,酒肆的火锅业务就开张了,不出所料,因为天渐渐冷了,加上众人都觉得新鲜,便都来店里尝鲜,生意出奇的好,之前店里晚上的生意总是有些冷清,但现在晚上等着吃火锅的人都得在外面排队,谢有得夫妇、张岳夫妇、王家两兄弟,前前后后的忙的不亦乐乎,等到晚上盘点的时候,今天足足赚了有四十贯钱,众人都笑的合不拢嘴,连夸谢方的主意好。

“如果生意这么好,看来还得加人啊,师傅不行改天再去山上找人帮忙吧。”谢方说道。“行,我正好送几个铜火锅和食材过去,这样山上的兄弟们日子也能好过些了,哈哈。”张岳笑着说道,听他们这么说,众人都点头称是。

这天,谢方和张平来到医馆,却见许衡在收拾东西,两人有些奇怪,便问缘由,许衡笑着说道:“这不过两天就腊月了,我也得回无锡看看家人了,这次出门本想就呆三个月的,结果遇到你们,呵呵。我先回家看看,年后便回来,这绍兴府啊,我是越来越喜欢了,不行到时我就把你师母、师哥也接过来住!”

听先生这么说,谢方和张平都有些愧疚,这半年先生都在绍兴府看病、教授他们学业,家里自是顾不上了,两人之前便听许衡说过,许衡有个儿子叫许良,不喜功名,自小便跟随曾祖和父亲学医,那医术也是相当了得的。

想到这,谢方说道:“这半年我和铁蛋连累先生了,谢谢先生受教。先生来年一定把师娘和师哥接过来,我们也好孝敬师娘,多跟师哥学些医术,反正家里房子也大,住在一块,正好热闹热闹!”

听谢方这么说,张平连忙点头称是,也说道:“到时候让许良师哥也跟俺爹学形意拳,这样俺们走到哪都不怕了。嘿嘿!”

听他们这么说,许衡笑着点点头,说两人的功课要紧,这几日先把二人的功课安排好,然后再走,于是三人便先上课,上完课后,许衡便对二人讲起魏了翁和真德秀的二人的事情来。

这魏了翁和真德秀是当时的文坛泰斗,通过许衡的讲述,结合谢方穿越前看到的一些史书,谢方渐渐明白了先生的用意,“这许先生真是用心良苦啊,看样子,先生是想日后让我找机会拜在二人门下受教啊,俺和张平真是找了一个好老师啊!“想到此处,谢方对许衡日益敬重!

先说真德秀,真德秀本姓慎,后因避孝宗讳改姓真,始字实夫,后更字景元,又更为希元,号西山,福建路建宁府浦城县人,学者多称其为“西山先生”。

这真德秀自幼聪颖,四岁开始读书,即能一过成诵。他从小爱好学习,在学习中勤奋过人,经常深夜还在蚊帐中看书,以至蚊帐被蜡烛薰成黑色。

真德秀十五岁时丧父,其母亲吴夫人便在穷困中操劳生计,供他学习、抚其成长,使他获得了专心学习的机会。由于他勤奋努力,学业上进步很快,在十八岁时便考上了举人。

庆元五年,真德秀登进士第,入仕任南剑州判官。开禧元年,又中博学宏词科,为福州知州、福建路安抚使萧逵的幕僚。嘉定元年,升任太学博士。当时真德秀对奸臣史弥远的降金政策十分不满,但史弥远在执政之初就采纳理学人士刘爚的建议,崇尚理学,以官爵收买人心,因此作为理学大家的真德秀后历任秘书省正字、校书郎、兼沂王府教授、学士院权直、秘书郎、著作佐郎等。

嘉定七年七月中旬,金使来告已迁都南京(今河南开封),真德秀随后即奏请停止每年给金朝的“岁币”,他的意见被采纳。

当时作为理学家的真德秀,当然欢迎史弥远崇尚理学的举动,但对史弥远“以爵禄笼天下士,至有声望旧人折节营进,反为所薄”的情况深为不满,感慨地说道:“吾徒须急引去,使庙堂知世亦有不肯为从官之人。”虽然史弥远进行挽留,但真德秀去意坚决,同年十一月,真德秀出任江东路转运副使。

当时江东地区适值旱蝗两灾,真德秀到任后,首先是赈灾,分别派遣官员到管区其他州县办理荒政,他亲自到最严重的广德、太平,协同当地官员到民间察看灾情,并授予当地长官开仓救灾的权力,从而使灾民得到了及时解救。

当真德秀把救灾工作办完,离开广德时,当地有百姓数千人相送,至郊外,有人指着道旁的许多坟墓哭泣着告诉他说:“此皆往岁饿死者。微公,我辈已相随入此矣。”。

接着,他又下令废除了太平州私自创设的大斛,减轻了官府和地主对农民的超额剥削。在任期间,真德秀还弹劾了新徽州的贪官知州林琰和宁国知府张忠恕贪污赈济米的罪行。自此之后,真德秀的政治声誉日益显著。

真德秀两年后调任泉州知州,当时泉州为重要外贸海港,而原先不仅商税重,而且官员以“和买”的名义低价收购外商货物,以致外商海船进港数锐减,一年只有三四艘。真德秀上任后,不仅公布税额,而且禁止官吏购买外商货物,并且组织民兵剿灭海盗王子清、赵郎所部,对外贸易迅速恢复,第三年到港海船就达三十六艘之多。

真德秀立朝有直声,于时政多所建言,奏疏不下数十万字。

真德秀早年认真研读理学大师程颢、程颐兄弟的理学著作,对“两程”产生了崇敬之心,之后从学于朱熹弟子詹体仁,为朱熹的再传弟子,通过詹体仁,当他系统地读到朱熹的理学著作后,崇拜得五体投地,认为朱熹的理学思想达到他那个时代的高峰,因此他将朱熹尊之为“百代宗师”,并自谓对朱学“尝私涉而有所得”。

后世朱熹在儒学中能够占居那样崇高的地位,除了其自身对儒学巨大贡献之外,也与真德秀和魏了翁等人的宣扬分不开。作为朱熹之后学,真德秀的主要任务在于振兴和发扬理学,在学术贡献上重在阐发运用。

“这真德秀先生是真的优秀啊,做学问成为一代宗师,做官更能造福一方百姓,厉害厉害!”谢方心中赞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