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小说 > 历史小说 > 我在南宋那些年 > 第三十二章 南宋的禅宗

第三十二章 南宋的禅宗

第二天,谢方和张平来到医馆,见道悦神色已然好了很多,正和许衡闲聊,通过他们的对话,谢方和张平才知道了道悦最近也是因为安排流民的事情,四处化缘、联系庙宇,这一个月,两浙路都让他跑遍了,真真的活人无数,“都说和尚与世无争,而这个大和尚却是一腔热血,真让他敬佩!”谢方心中赞道。

而道悦确对许衡和谢方安置流民的法子更为赞同,“我只是找人施舍,给他们一口饭吃,而你们却是让他们落地生根,这个法子好啊。仲达、谢方,山上是否还能接纳些人,到时我安排些可靠人的上山,你们看如何?”

“可以啊,叶家山地方大,并且这高粱酒、药酒的制作都需要些人,这个我到时候跟杨明头领说,你让他们找我便是!”许衡爽快的答道。

听许衡这么说,道悦念了一声佛号,连说“善哉!善哉!”。谢方和张平见他们谈完正事,便又缠着道悦讲起佛门故事来,通过道悦的讲述,谢方对南宋禅宗有了一个更深入的了解,尤其对道悦所讲的大慧宗杲禅师敬佩不已。

说起这中国禅宗,自从初祖达摩祖师一苇渡江来到少林寺创立,后经经二祖慧可,三祖僧璨、四祖道信、五祖弘忍、六祖惠能等大力弘扬,终于一花五叶,盛开秘苑。尤其是六祖慧能,特提出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之旨,一扫僧徒繁琐章句之学,摧陷廓清,发聋振聩,他的《六祖坛经》是中国佛教著作里面唯一称作“经”的,可见其中的高妙。

南宋初年,由于政权动荡、战争不断,禅宗一扫徽宗“重道轻释”时的历史现状,再次活跃起来。从当时传播区域的分布来看,禅宗道场繁盛、集中,多集中在浙江、东南沿海,同时辐射川滇、两广。

宋宁宗时为加强对僧众的管理,在禅宗的集中区域,实行禅院“五山十刹”的寺区划分布局,其中这“五山十刹”具体为:以余杭径山寺,钱唐灵隐寺、净慈寺,宁波天童寺、阿育王寺,为禅院五山。钱塘中天竺寺、湖州道场寺、温州江心寺、金华双林寺、宁波雪窦寺、台州国清寺、福州雪峰寺、建康灵谷寺、苏州万寿寺、虎丘寺,为禅院十刹。又以钱塘上天竺寺、下天竺寺、温州能仁寺、宁波白莲寺、为教院五山。钱唐集庆寺、演福寺、普福寺、湖州慈感寺、宁波宝陀寺、绍兴湖心寺、苏州大善寺、北寺、松江延庆寺、建康瓦官寺,为教院十刹。

从禅宗内部宗派演变来看,南宋禅宗是临济宗和曹洞宗的天下,其中尤以临济宗的杨岐派声明最盛,济公道济和道悦同属杨岐派,道济的师傅是神僧慧远,与今日道悦所讲的大慧宗杲禅师齐名。

说起大慧宗杲禅师,慧宗杲,俗姓奚,宣州(安徽)宁国人。十七岁,禅师出家于东山慧云寺之慧齐门下,翌年受具足戒。宣和年间,到开封天宁寺,依止当时名震天下的大禅师圆悟克勤,不久参学证悟乃嗣圜悟之法,圜悟并以所著‘临济正宗记’付嘱之。不久,圆悟克勤禅师令大慧宗杲分座说法,因而名震京师,正式成为禅门杨歧派第五代传人。

宋室南渡后,绍兴七年,禅师受宰相张浚之请,住持余杭径山能仁禅院,僧众多至一千七百余人,当时“师(宗杲)行首山令,起临济宗,憧憧往来,其门如市,学徒咨扣,日入玄奥;规绳不立,而法社肃如也。由是宗风大振,号称临济再兴。”

当时侍郎张九成深谙禅法,与大慧宗杲禅师交往甚密,常常去径山向禅师问道求法,二人相与甚为相笃。后来奸相秦桧陷害岳飞,禅师是方外之人,然无畏权势,不计个人安危,不断上书表达抗议,足见禅师的人品高尚。

但是这样的行为,注定让高宗赵构和秦桧十分反感。加之禅师又与主战的张九成交往过密,最终禅师被安上“非议朝政”的罪名,不久即被剥夺僧籍而充军衡州(今湖南衡阳)。

当时宗杲禅师被官府羁押,需要从浙江杭州步行至衡州,当天清早,从临安各地,从不同的街巷,不约而同涌来了数万僧俗弟子,更有超过一万的僧俗弟子,自发决定要陪同禅师一起发配,从临安步行至衡州。

那场面犹如行军,一路上埋锅造饭,人声鼎沸。这哪里是被流放,分明是禅师带着徒众的一场修行之路,这一路,大慧宗杲禅师虽然穿上俗家衣杉,但依旧为弟子不断开示。“这不是被流放,而是禅师的自我见地、修正之路啊!”听到这里,谢方感慨道!

绍兴二十一年,聚集在禅师身边的弟子越来越多,秦桧听说后,实在气恼,但也不能把这些追随者用武力驱赶,从而引发民变。所以他把禅师继续向南流放,这次的流放地变成了梅州。

梅州就是今天的广东省梅县,当时梅州实在是荒蛮之地,人迹罕至,不仅如此,更是所谓“恶疫瘴病”流行之地,而北方人至此,死伤者往往过半。秦桧之用心,昭然若揭。

但是,秦桧失望了,无论多么困苦的生存条件也挡不住弟子们追随禅师的发心,众弟子们收拾包袱,自带干粮,扶老携幼,再次追随大师远赴梅州。

在梅州的六年间,追随禅师的弟子们,因为无法适应当地的瘴气,因为当地极其恶劣的生存状况,导致病死者过半。可以想见当时的生存条件是何等艰苦。

在梅州,当时梅州郡太守谢朝议见证了禅师的德行后,便让自己的儿子皈依禅师,禅师在当地德行广布,很多家庭都挂有禅师的法像,每天晨昏虔诚敬拜。绍兴二十六年,秦桧死后,六十八岁的大慧宗杲禅师终于被朝廷赦免放还。离别梅州时,禅师把在梅州六年受人供养的物品“尽散与人”,平日所收的钱财全部用来办斋饭,遍请梅州各界人士及百姓,当时百姓看到禅师的船离开,哭声一片,久久不愿离开!。

绍兴二十七年,禅师住持明州育王山光孝寺,时年已六十九岁。绍兴二十八年,宗杲被旨再住余杭径山,“道俗钦慕,如见其所亲”,虽年事已高,然接引后进,未尝少倦。绍兴三十二年,孝宗赐以“大慧禅师”之号。次年,也就是隆兴元年,禅师圆寂。

“阿弥陀佛!”,讲到这里,道悦又深深的念了声佛号,似是对禅师深深的敬重和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