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小说 > 历史小说 > 我在南宋那些年 > 第七章 曾祖许叔微

第七章 曾祖许叔微

许先生听到谢方说《伤寒杂病论》是自己写的,大笑起来,但没有生气,反而喝了一口酒,给谢方讲起这《伤寒杂病论》的来历。

“这《伤寒杂病论》是东汉张仲景所写,但东汉末年,三国纷争,原书也就遗失了,直到晋朝太医令王叔和偶然看到这本书,当时书已经是断简残章,幸好他利用自己太医令的身份,全力搜集《伤寒杂病论》的各种抄本,并最终找全了关于伤寒的部分,并加以整理,命名为《伤寒论》,所以后人说苟无叔和,焉有此书。”

“到了我朝仁宗时期,王洙翰林当时在翰林院的书库里发现了一套被虫蛀了的竹简,书名《金匮玉函要略方论》。这本书一部分内容与《伤寒论》相似,而另一部分,是《伤寒杂病论》中论述杂病的。后来林亿、孙奇等人奉朝廷之命校订《伤寒论》时,将之与《金匮玉函要略方论》对照,知为仲景所著,乃更名为《金匮要略》刊行于世,后人一般将《伤寒论》和《金匮要略》合称《伤寒杂病论》。因此这《伤寒杂病论》自仲景始,到现在,传承不易啊,我辈中人更得加倍珍惜啊!”最后许先生感叹道。

谢方听了不停的点头,后世的信息传播渠道太过发达,他无论通过线上和线下都能轻易的看到这两本书,一般轻易得到就不会太珍惜,因此对这两本书也就只是走马观花罢了,再加上以他穿越前一个搞IT的,没有上过正经的中医药大学,对中医也没有全面、系统的了解,所以今天听许先生这样讲,更感中医传承不易。

突然谢方想到许先生门口匾额上所提“梅梁馆”三个字,加之许先生也姓许,精通伤寒,穿越前自己去无锡出差,看到过关于伤寒大家许叔微和“梅梁小隐”的介绍,难道许先生的祖上就是那大名鼎鼎的许叔微?

想到这里,谢方问道:“许先生,那这《伤寒杂病论》是您自己学的,您太厉害了。”“哈哈,你这孩子,又说笑了,这医术是我祖上所传,我曾祖名讳为许叔微,懂些仲景医术,我的医术是跟祖父所学,现在只是粗通医道,不能跟祖上比啊!”

“果然是许叔微,南宋伤寒大家,名医进士啊!”谢方感慨道。说起这许叔微,也是一代奇人,许叔微十一岁的时候,百日之内父母因为生病相继去世,只能靠族中长辈送点米面来度日,但他没有消沉,反而独自一人,更加刻苦的读书。

因为父母都是因病去世,许叔微在攻读经史子集的同时,对《伤寒论》也有深刻的研究,因此长期学习坐姿不正确,他患上了水饮(水喝了以后感觉总是下不去,总是在胃里面堵着)的毛病,后来许叔微自己把苍术弄成末,并将大枣肉和香油绞成泥,再把苍术末和枣泥做成药丸,每天吃,后来病就好了。

长大后,许叔微进京赶考,连考了几次,都没考上进士,却有次把当时权臣蔡京的病给治好了,蔡京大喜,强力挽留,许叔微却坚辞不就。后来靖康之变发生,宋室南渡,当时因为战乱真州疾疫大作,许叔微上门为百姓诊治,不受诊金,十活八九。在治病救人的同时,许叔微并没有放弃学业的攻读,终于在绍兴二年、五十二岁的时候,中了进士,历任徽州、杭州府学教授及翰林学士。

岳飞被害后,许叔微因不满高宗苟安江南、秦桧陷害忠良,隐居在无锡太湖边的马迹山,盖了几间房子,命名为“梅梁小隐”,继续行医济人,他为乡邻治病从不收钱,且医术高明,药到病除。

当时抗金名将韩世忠后来也自请解职,移居苏州,常渡太湖访许叔微,亲书“名医进士”的匾额赠与他,这就是“名医进士”的由来,由此可见许叔微人品之高杰。

许叔微著述颇丰,他的《伤寒百证歌》、《发微论》、《九十论》奠定了其在伤寒学术领域的地位,被后世尊为经方派的代表。后入称赞他是自晋代王叔和后,善用《伤寒论》的第一人,为后学楷模;而他的《普济本事方》被后世的叶天士奉为至宝,视同“枕中秘”,由此可见许叔微医术之高秒。

谢方正在沉思之间,就听许先生说:“石头啊,天快黑了,快回去吧,再不回去,你爹娘该担心了!”谢方这才回过神,对许先生说道:“俺觉得您还是他谦虚了,俺看您看病一般三副药就见效,您的医术肯定跟您祖上一样厉害!”

“石头啊,我看你是个好娃子,跟你实说了吧,我小时候父亲便去世了,都是祖父和母亲将我养大,我少年发奋苦读,一心求取功名,我曾祖五十二岁才中进士,而我三十二岁就中了,当时自认为可以一展胸中所学,可谁知当今权臣当道,志不能达,屡屡受挫,以至后来心灰意冷之际,回到太湖。”

“当时祖父拿范文正公那句不为良相、即为良医的话开导我,于是我重新开始跟祖父学医,研读《伤寒》、《金匮》以及曾祖的著作,三年便有小成,也慢慢体会到范文正公所说的正确,功名于我如浮云,治病救人方是正道啊。后来祖父让我游历江湖,于是我便四处行医,后来来到绍兴府,看这地方山青水秀、人杰地灵,便决定在这暂住,治病救人,你可是我在这治的第一个病人啊!哈哈。”许先生笑道。

“谢谢先生了,请教先生大名。”谢方向许先生作揖道。“我姓许名衡,自仲达,你可记下了。”谢方点头,说道:“时候不早了,先生早些休息,俺先回去,对了,明天俺再给您送吃食,先生可好。”许先生点头说好,谢方便高高兴兴答应回去了。

回到家里,胡氏见谢方回来有些晚,便说了几句,谢方只是笑着说饿了,于是胡氏便忙准备饭去了。吃过晚饭,一家人闲聊一会,谢有得今天依旧很高兴,只夸生意好,谢方说以后每天都去许先生送饭,让母亲多准备些吃食,两口子也高兴的答应了。

晚上,谢方一个人躺在床上,胡思乱想,“这许先生是高人啊,可当今权相史弥远当道,像许衡许先生这种有志之士肯定受排挤打压,志不能伸,所以许先生就退而学医,行医救人,也算是一片赤诚之心啊!不行,像许先生这样的,俺一定要拜他为师,目前先每天给先生送饭,等熟络了,找机会向许先生请教,就这样了,加油,谢方!”谢方打定了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