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小说 > 历史小说 > 我在南宋那些年 > 第六章 伤寒杂病论

第六章 伤寒杂病论

第二天,谢家的生意依旧火爆,很多人还是听说后从较远的地方赶过来,争着要尝尝臭豆腐,谢有得两口子虽然忙,但看生意这么好,脸上的笑容就没停过,谢氏负责炸豆腐,谢有得负责收钱、盛豆腐、打酒,谢方负责维持秩序,一家人配合的越来越默契。

那隔壁的铁蛋本来一直想找谢方玩,但看谢方一直在忙事,知趣的也忙着帮谢方维持着秩序,两个人关系也就熟络起来。“看今天这架势,到傍晚收摊,收个三百文没问题啊,真希望天天这样啊!”谢有得心中感慨道。

就这样到了下午,谢方见人慢慢少了起来,想起昨天许先生说的话,就让父亲准备好一壶好酒,臭豆腐和茴香豆各一盘,提着篮子就要给许先生送,谢有得要亲自去,谢方心说这可是拜见许先生的好机会,当然要自己去,于是提着篮子小跑着就走了,只听母亲在后面叮嘱:“石头,慢点!慢点!回来的时候,慢慢走,别着急,娘娘等你回来吃饭!”“娘娘,知道了!”声音远远传来,谢方的身影早已消失不见了。

走了大约一炷香的时间,谢方就到了许先生的医馆,这医馆是许先生临时所租,房子面积和谢方家差不多,前面是医馆,后面是住处,地方不大,却干干净净、井然有序,只见医馆门前的匾额写着“梅梁馆”三个大字,字体苍劲有力,却又潇洒飘逸,“好字!好字!”谢方连连叹到,而那“梅梁”二字谢方似乎有些印象,却一时记不起来。来不及细想,便继续往里走。

走进医馆,谢方见许先生还有两个病人,谢方没说话,便站在一旁,许先生看见谢方,只点了点头,也没说话。谢方心说这可是学习的好机会,自己前世虽然看了点《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但都是纸上谈兵,而今旁边有许先生这个医术高手,真真是学习的好机会啊。

来的第一个病人是个妇人,五十多岁,许先生先查看了一下气色,然后问病症,妇人说道:“先生,俺这病没啥大事,但挺怪的,就是这一年多每天两次都发热出汗,浑身感觉也没力气,先生您跟看看?”

许先生听完,便开始把脉,不一会,就听许先生说:“没啥大事,就是营卫不和,夫营卫者,人体之阴阳也,营卫谐和,则阴阳协调,卫为之固,营为之守。若营阴济于卫阳,热则不发;卫阳外护营阴,汗则不出。今营卫不和,二者相悖离,阴阳互不维系,所以你会时发热而自汗出。没事,我给开两副桂枝汤,吃完药后再喝些热稀粥,盖上被子发发汗就好了。”说吧,便在纸上写了方子,让妇人去附近药店抓药去了。

“这许先生看病有些意思,边看边解说,也不知道妇人能否听懂,这下可便宜我了,嘿嘿!”谢方心里高兴,想起《伤寒论》里面“病人脏无它病,时发热自汗出而不愈者,此卫气不和也,先其时发汗则愈,宜桂枝汤”这句话,便明白了妇人的病,中医讲营卫是营气和卫气的合称,营行脉中,具有营养周身作用;卫行脉外,具有捍卫躯体的功能。这妇人营卫不合,正好用桂枝汤,汤中桂枝发汗解肌,温经通络,助卫阳,通经络,祛在表之邪;芍药养血调经,并有宜阴敛营,敛固外泄之营阴的作用。

第二个病人是中年男人,姓王,在绍兴府当个小吏,就听他跟许先生说道:“许先生,你可得帮帮俺,俺在衙门里当差,可最近半年不知咋了,整天昏昏沉沉、头晕目眩,就像在云雾里一样,现在两眼白天都懒得睁开,双手抖的连字都写不了,这样下去,俺在衙门里就干不下去了啊!”“我先看看,不妨事,不妨事!”许先生看他着急,忙安慰,等这男人心情平复些,看了看他舌苔,才开始给他把脉。

过了一会,就听许先生说道:“放心,刚才看你舌头肥大异常,舌苔白滑而根部略腻,脉象弦软,你这是泽泻汤症,我给你开三副药,你吃完第一副全身尤其是前胸后背会连绵不断的出汗,到时会感觉头清目爽,再吃两副会轻微汗出,到时就好了,放心吧!”

“真的!许先生,都说您是神医,俺今天算是遇见活神仙了,要不是您,俺们全家的生计可就没有着落了,你的大恩,俺们全家这辈子也忘不了!”“好了,好了,医者本分罢了,这是方子,快拿起抓药吧!”那人听许先生这么说,赶紧接过,谢过先生,飞也似的出去拿药了。

“泽泻汤,《金匮要略》里说:心下有支饮,其人苦冒眩,泽泻汤主之。心下有支饮,心阳被遏,不能上煦于头,故见头目冒眩,懒于睁眼;阳气不充于筋脉,则两手发颤;舌体肥大异常,为心脾气虚,水饮浸渍于上,乃是心下有支饮的见证。更厉害的,这方子里面就泽泻和白术两位药,泽泻甘淡,利水渗湿,使水湿从小便而出,为君药。白术甘苦,健脾益气,利水消肿,助脾运化水湿,为臣药。这许先生不仅辩证、用药精确,连服药后的状况都说的一清二楚,果真是伤寒大家啊!”谢方心中赞到。

谢方见许先生看完病人,赶忙去帮着收拾东西,许先生也不阻拦,和谢方一块收拾。等收拾完,谢方把篮子里面的东西摆出来,许先生笑着说:“石头啊,我昨天也就随口一说,你倒当真了,不过也好,你家的酒和臭豆腐吃了就忘不掉了,能不能天天给我送啊!”

谢方听了大喜,自己这不成了许先生的专用快递员嘛,能天天在许先生在旁听,受用无穷啊,于是笑着答到“谢谢先生照顾我们家的生意了,刚才我来早了一会,没打扰到先生吧?”

“不打扰,你这孩子懂事啊,看我在忙,就只站在一边等我忙完再过来,还帮我收拾东西,好啊!我刚才看病啰里啰嗦,你没有不耐烦吧?”许先生笑着反问道。

“先生说笑了,虽然先生说的俺听不懂,但感觉先生好厉害啊,什么桂枝汤,什么泽泻汤,轻轻松松就把病给治好了,哦,对了,俺记得上次先生给俺看病,说是什么桂枝麻黄各半汤症,应该都是医书里面的吧?”

“呵呵,不错,不错,上次我只说了一遍,你就记住了,那你说说,你的症状跟那妇人的桂枝汤症有啥区别?随便说,无妨!无妨!”许先生鼓励道。

“嗯嗯,那先生俺就说说,先生您别见笑!俺听俺娘说,俺是上次出去玩受了风寒了,应该是风寒没有解,但病了几天,身体稍微弱些,所以先生用桂枝麻黄各半汤,也让俺喝粥,才治好了俺的病,而那位奶奶应该是受凉很久了,但没有像俺这样厉害,就是先生说的什么营卫不合,所以先生开了桂枝汤,也让喝粥,先生,你说对不?”谢方慢慢说道。

“不错,不错,石头,我听大家都说你之前傻头傻脑的,可我看你很有慧根啊,基本让你给说对了,这桂枝汤可是《伤寒杂病论》里面的第一方,调和阴阳,随症治之,妙用无穷啊!”

“还不是多亏先生,俺爹娘都说俺是吃了先生的药之后才变聪明的,对了先生说的什么《伤寒杂病论》这本书真厉害啊,是先生你写的吧!”

“你这孩子,刚说你聪明,看来还是糊涂啊!哈哈!”听了谢方这话,许先生又哈哈大笑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