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小说 > 历史小说 > 局中人局中道 > 第十二章 爷不是你想像的样子

第十二章 爷不是你想像的样子

汉王陈友良千思万虑,还是忘记考虑了一点:以祝洪明的精明,洪城如此重要,他怎会派这样一个人镇守这里?

想不到的事总会给人带来惊讶的!而这次进攻洪城,带给汉王陈友良的不仅是惊讶,还有震撼乃至噩梦。

六十万大军兵围洪城,江面上密密麻麻地停满了巨大的战船,士兵的铠甲和兵器闪耀着刺眼的光寒,飘扬的旌旗如云般地几十里连成一片,这阵势对常人而言,不用进攻,只需齐声发个呐喊,只怕也会被吓瘫。

大军压境,汉王陈友良眼中的纨绔子弟祝文正接下来的表现,彻彻底底的给了汉王陈友良一个教训,一场轰轰烈烈的洪城保卫战就此展开。由于整个事件太过繁复,为了简化章节,我用几个关键词给大家简单地描述一下这场战役的精彩吧!

预防:自从当年重镇泰平被汉王陈友良用舰队轻易攻破后,祝洪明便吸取了教训,所以祝文正来到洪城,表面上流连于烟花柳巷,而实际上却按照祝洪明的吩咐,对洪城的城墙进行了重修。这次重修,城墙与江边离开了一段距离,这样,汉王陈友良的战船就无法靠近城墙,只能登陆进行攻城,让汉王陈友良的水军又一次面临无用武之地。

布防:洪城多门,如果进攻方同时攻打各门,防守方通常会顾此失彼,所以如何布防就成了关键中的关键。这时候祝文正充分的展示了他的军事天赋,尽管城里可用的兵用来防守实在是捉襟见肘,然而,祝文正却调配得井井有条。他根据将领们的特点和能力,做出了如下分工。最重要的抚州门由邓伯颜防守;赵得胜防守宫步、土步、桥步三门;薛险守章江、新城两门;牛海隆、赵国望守琉璃、澹台两门;自己带领剩余的两千人作为机动部队负责对各门进行随时支援。

动员:大战前夕,气氛总是会让人感到紧张和压抑,尤其是以两万之众面对来势汹汹的六十万大军,更会让人感到惶恐不安。然而祝文正的脸色是平静的,平静的脸上既没有往日流连烟花场所的那种轻浮;也没有面对强敌时的那种慌乱。平时很少打理军事事务的祝文正在都督府召开了最后一次全体军事会议,他一反以往玩世不恭的态度,庄严肃穆地站立着,对那些经常背后议论他的将领讲道:“兄弟们,我知道你们不喜欢我,总在背后议论我、诋毁我,不过没有关系,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说句实话我也同样不喜欢你们,此刻敌人的六十万大军就在城下,你们如果要投降,可以立刻出行,我绝不阻拦,但如果不走,那就和我一起并肩作战到最后。”

煽情:祝文正进行完动员后,心里涌起一股巨大的悲凉:这场战争过后,自己或是他们,会有人能够活下来么?于是他含着眼中的泪水温和的说道:“诸位珍重,望来日以富贵相见。”

动员和煽情还是有效果的!对于真正的战士来说,他们比任何人都清楚战争意味着什么!幸运一点活下来的,有可能封候拜将;不幸运的,战死沙场马革裹尸。对他们来说,选择投降,苟活下去很容易,可是忍受投降带来的耻辱却是很难的!与其跪着卑微地活着,还不如站着轰轰烈烈的死!于是,所有的将士义无反顾地向自己驻守的城门走去,尽管那里可能是自己生命的终点!

疯狂:祝文正预料的没错,汉王陈友良果然把抚州门作为最先选择的进攻目标;然而汉王陈友良却没有预料到守护抚州门的是祝洪明手下军事天赋和功劳排名第六的邓伯颜。战争开始,战况之惨烈无法想象,城内的士兵不断地把准备好的大石头、大木头向城楼下的汉军砸去。恶战三天,汉军的尸体在抚州门前堆成了山,却无法前进一步,汉王陈友良怒急之下,亲自督战,威逼士兵后退必斩。于是汉军发起了对抚州门最猛烈的进攻。由于城上的箭弩和木石太猛,攻城木无法使用,冲到城墙下的汉军就拿着手里的兵器,发了疯一样地猛砍城墙,结果竟然把城墙硬是给砍出了一个十余丈的大口子。

火统:城墙被突破后,邓伯颜使用了他的后招——火统。火统的杀伤力是很大的,只是由于装填弹药较慢、操作麻烦,很多人都不太愿意用,而邓伯颜采用三排轮射的战术将这个难题轻松化解,当敌人冲过来时,邓伯颜的火统队第一排士兵举枪进行射击,射击完毕后立刻对火统装填弹药;这时候,第二排士兵开始举枪射击,既达到杀伤阻击敌军的目的,也为第一排士兵装填弹药赢取了时间;第二排士兵射击完后,也立刻对火统装填弹药,杀伤阻击敌人的任务,交给第三排火统队士兵,等第三排射击完之后,第一排士兵的弹药已装填完毕,重新投入战斗,如此反复,始终保持着火力压制。

火统的威力给汉军造成了巨大的心理震慑,一时之间不敢进攻。邓伯颜趁此机会命人迅速地用树木修建了临时城墙——木栏。不久后,汉军重新发动进攻,城中琉璃、澹台两门守卫牛海隆、赵国望带兵前来助战,祝文正也亲自带兵进行增援,并命人加紧修砌城墙。

接下来的场景就是:前面的士兵拿着刀玩着命地拼杀,后面的人拿着水泥刀玩着命地砌墙,战斗打的很惨烈,从早上打到天黑,又从天黑打到第二天天亮,城中将领李继先、牛海隆、赵国望先后战死,但城墙也终于修好,汉军见攻城无望,终于退去。

松懈:城中守军的顽强以及此战的惨烈让汉王陈友良心有余悸,在之后的几天内没有大规模进攻,而是分出部分兵力由猛将张顶天率领攻占了集安,这让城中的守军获得了喘息和休整的机会。

猛人:经过一个星期的小规模进攻后,见抚州门打不下来,汉王陈友良决定对新城门发动大规模进攻。新城门的防御让汉军很意外,城上的箭石不怎么猛烈,汉王陈友良随即下令使用吕公车。

吕公车是一种巨型攻城车,只是拆卸复杂、不易活动,所以在激烈的战斗中很少使用。在汉王陈友良看来,这是使用吕公车最好的时机,而城内的薛险等待的也是这个时机。

就在汉军组装吕公车时,薛险打开城门,率领他的骑兵向汉军阵地冲杀了过去,将汉军冲杀得一片大乱,汉王陈友良的平章刘进昭也被薛险斩于马下,薛险目的达到,便带着他的骑兵迅速退回城中。之后汉军再也不敢猛烈进攻新城门。

敌众我寡,敢出城破敌者——猛人薛险也!

水道门:二十多天过去了,汉王陈友良望城兴叹!于是他派兵出其不意地从洪城水关进攻,不曾想这里祝文正也早有防备。汉军士兵刚接近水关,便被里面的守军用特制的长矛穿过铁栅攻击他们,被刺死刺伤的不计其数,无奈之下,汉军拼死用手抓住刺出的长矛,才暂时稳住了局势。

这时,里面守军刺击的长矛突然停顿了下来,就在汉军以为守军逃跑之时,里面的长矛再次开始了刺击,汉军故技重施,用手去抓,结果惨叫不断,原来,里面的守军刚才把长矛用火给烤红了。

铁人:方法用尽,无计可施,汉王陈友良只能边围边打,很不容易;然而,城里的祝文正更是不容易,几乎有一个多月没有睡好觉了,每天在八个门来回转,防止出现纰漏;就是睡觉也总是穿着盔甲,一有军情立即起身,带兵进行增援。

一句话:铁人也会有疲惫的时候。汉王陈友良再一次发动了大规模的进攻,祝文正敏锐的意识到,洪城的抵抗已经接近极限,再也不能拖延了,于是他派人去找祝洪明求救。

派去的人叫张子鸣,像一个文弱的书生。此时,洪城的外围已基本被汉军封锁,想从汉军的重重封锁中溜出去是相当困难的。但张子鸣很聪明,他白天休息晚上赶路,虽然用的时间长了些,但总算走了出去,找到了祝洪明。

而祝洪明现在的情况也和汉王陈友良差不多,派去攻打陆洲的军队同样是无法攻破陆洲。

张子鸣很聪明,他没有向祝洪明说祝文正要撑不住了之类的话,而是对祝洪明说:“师久粮乏,援兵至,必可破(对手虽然兵多,但是死伤惨重,而且出师时间过长,粮食也快没了,如果援兵到的话,一定可以打败他)。

祝洪明听完很高兴,立即派人叫攻打陆洲的军队回来,并告诉张子鸣:“你回去告诉文正,让他再坚持一个月,我准备准备,一个月后就到洪城。”

洪城还能坚持一个月吗?张子鸣不敢想,也不敢和祝洪明说,他只能日夜兼程的赶路,希望早点把祝洪明的消息告诉祝文正。

然而,由于为了赶时间,结果反倒暴露了行藏,在到达湖口时,张子鸣被汉军抓获,接着被五花大绑地带到了汉王陈友良面前。

汉王陈友良给了张子鸣两个选择:和我合作,劝降洪城,我保你享不完的荣华富贵;否则——死!

张子鸣似乎很害怕,连连点头说愿意合作。

于是,张子鸣被人押到了洪城城下,让他对城内喊话,劝城里的守军投降。

看着洪城城上的这些亲密战友,张子鸣喊出了他生命中的最后一句话:“我们大军马上就到,请大家坚守下去!”

结局不难想象,张子鸣被恼羞成怒的陈友良杀了,而洪城守军则被张子鸣的义举鼓舞着,同仇敌忾坚守城池,等待着援军的到来。

张子鸣的话,点燃了洪城守军的希望,也点燃了洪城守军的斗志,洪城经过八十五天的顽强坚守,祝洪明的大军终于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