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小说 > 历史小说 > 人间世之行路难 > 5 前世林荃

回到主人公林荃的身上,前世他家也算是书香门第,父母忙着革命事业,没空照顾自己,幼年在爷爷奶奶的膝下长大。后来父母把自己的婚姻都革没了。当然后来又重组了家庭,而且更加幸福美满。

林荃不愿意让父母心乱,就选择跟爷爷奶奶一起过,两个老家伙有三个儿子,孙子孙女一大群,经常去看他们,所以林荃喜欢在这个家里,毕竟热闹,家里只要来亲戚,就会给林荃带礼物,似乎大家对这个父母不要的孩子心存恻隐,所以给予了更多的爱。

其实林荃跟父母的关系好着呢,甚至跟自己的继母继父关系也好的很。继母知道林荃喜欢打篮球,就给他成套的篮球装备,尤其神的牌子,全套的乔丹,搞得林荃不好意思,就差叫亲妈了。

继父更不用说,继父是丧偶,有一个女儿,从女儿成人开始,就撮合两人,两人还真的有这个意思,可惜姑娘去了美国,要等明年才能回来,反正该办的事,两人都已经做过了,房子啥的都买好了,就等姑娘回来结婚。

母亲与继父两人属于精力过剩类型,从来不闲着,在林荃上高中的时候,两人就又造出了一个小的,继父差点失业,还是爷爷帮忙搞定。林荃特别喜欢这个小孩,上了大学最喜欢就是带这个孩子出去玩,尤其到生父家中显摆,跟他说,他前妻又生了个,继母年纪不大,也再要个。结果两人还真听话,弄出了个双胞胎,还是龙凤胎。林荃与继父女儿就这个时候好上了,两人对造小孩充满了憧憬。

爷爷奶奶都是大家出身,平生无所好,唯一爱折腾。信奉棍棒底下出孝子,像牲口一样对待林荃,或者像对待牲口一样对待林荃,全本唐诗宋词必须背下,明清诗词也必须熟读,二十四史更不用说了,毕竟二十四史是伟人的最爱。

琴棋书画也是要装装样子,可以说初三之前,林荃就没有好好上过学,不是不愿意去学校,是两个老家伙心理变态,说什么成绩不重要,考多少分不重要,人生就像旅程,要学会去看风景,小学初中三个人将胶东用篦子给耙了一遍,胶东之外也像耗子一样到处窜过。

等到了大学,林荃选择的是数学专业,本来想着做点数学研究,结果具体的专业却是数学教育,这个扯淡,直接堵死了林荃的数学家之路,而且他的高考分数也不高,那几个名校的数学系,也只能是望望而已。

自己学校的学风也成问题,男女同学除了不学习,其它什么事情都干,同学们都戏称自己进了青年疗养院,有女生就惊呼,大学睡了四年,把小时候的冻疮都治好了,这是一个神奇的地方。

这样,四年下来再也对数学提不起兴趣来了,趁着自己还能背诵几首古诗,硕士研究生选择文史哲当中最好考的中国哲学专业,结果麻溜地毕业,然后失业,然后爷爷奶奶高兴了,又有人陪他们玩了,为了向爷爷奶奶证明自己的光辉而远大的理想和为国为民的热血情怀,林荃加入了一个民间志愿者组织,然后怀着梦想与抱负在大火中离开了人间,当然又返回了人间,只不过是在古代。

爷爷奶奶对林荃的影响,大致可以解读成,及时行乐与及时行善,不为恶是底线,然后自己乐呵去,一定要满足自己的心意,为了做好自己喜欢的事情,吃苦卖命都不算啥。

这就是前世林荃的基本情况。

回到古代,也就是现世,林荃依然保持着乐观的心态,不求闻达,但为畅快人生,所谓生死有命富贵在天,既来之则安之,只是想念继父的女儿,自己的未婚妻,多么好的姑娘,虽然个子矮点模样挫点,但是其它的啥都好。

这种心态颇似小叔林瑾,林瑾知道自己的斤两,考取秀才后,年纪轻轻不思进取,再也无意科举,在老宅西边盖了几间大屋,取名我乐草堂,正式开始授徒,林家家业也算厚实,一开始束脩收得很低,带几刀土纸即可。

小婶崔氏名珊也会带着女孩子们习字,这样白河两边殷实家庭的孩子都来这里开蒙了,多多?少少也有三十多个孩子,俨然一个乡村学校,小叔两口子乐此不疲,不过在林荃看来,两口子也不是啥文化水平很高的人,也就是能维持个开蒙而已,不过千金难买他们乐意,而且,本身也是一件了不起的事。

说到草堂,林荃在家没事,就会到这里玩耍,当然也是个好的玩耍的去处,由于林瑾的管理随意,也就没有了其它私塾那样的神圣,很多时候成了村里乡里人逗留的地方,尤其周围几个村的小孩子,总是来这里晃悠,林瑾也不撵,高兴了还拿出点心哄小孩子们学几个字。

山阴乡小孩子识字的比例特别高,也是因为林瑾这种不拘小节随和随性的结果,农村没有啥娱乐,农闲时期对于孩子们来说是漫长的枯燥,我乐学堂就是三五里内最好的玩耍去处,读书在现代人眼中有可能是枯燥的,但是对这里的孩子来说,却是充满了仪式性的游戏,本身古文讲究韵律,孩子们读书就像大合唱一样。

加上二娘经常过来教教算学,这些小孩子可是不傻,知道算账意味着什么,反而孙二娘的算学课都是人等着来学,而且越来越多,男女老少都有,都怪孙氏一句,谁都可以学,谁都可以学好。因为不要学费,结果就是爆满。

林荃小的时候,开蒙就在我乐草堂。

对普通人家来说,束脩不算什么负担,给多了林瑾也不要,况且很多乡野土味林瑾也看不上。负担最大的算是笔墨纸砚,其中纸算是最大的消耗品,也是其中最便宜的。尽管可以用沙盘代替,但是总不能总是用沙盘,毕竟是两回事,幸好当地好多人家会造纸,工艺跟上坟祭祀等用的草纸一样,材料稍微改变一下就是可以写字的土纸,尽管比市面上卖的宣纸、绵纸等粗糙了百倍,但依然是很好用的,而且成本低廉呀,一刀纸才不到二十文,还可以用粮食等换,其实也用不了多少。

成本最高的就是墨了,市面上普通的墨是按重量卖的。质量好的却与重量无关,一条上等的徽墨要几两银子,达到贡品标准的最低十五两,贡品里也分等级,贡品徽墨可以算墨锭里最高级别的存在,很多时候都有价无市,因为缺货呀。没办法,物以稀为贵。

中等质量的墨,一锭也需要几百文,最下等的一条也需要七八十文,而且用不了多长时间,读书是一件大不易的事,不光是时间精力等成本,就是笔墨纸砚就是很大的开销,更别说书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