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小说 > 历史小说 > 春秋风云録 > 第423章 湨梁之盟

第423章 湨梁之盟

按照嫡长子继承原则,晋悼公的儿子姬彪继承晋国大业,就是晋平公,谥法:治而无眚曰平。但是,他并没有继承父亲的政治基因,从这个平字,可以看出,后人对他的评价,平平淡淡。

刚刚上任,他也是雄心勃勃。

公元前557年春季,安葬完晋悼公没多久,改穿吉服,举贤任能,祭告先祖。

他先是任用叔向为太傅,张君臣张老的儿子为中军司马,并且启用老臣祁奚,挂个闲职,与韩襄韩无忌儿子、栾盈、士鞅已经回归并为公族大夫。

新君即位,一派新气象。

按礼,诸侯去世五个月之后下葬,但晋悼公去世一个多月就被安葬了。因为晋平公要举行湨梁之盟,要向诸侯证明,晋国,依然是当今霸主。

他在国都布置好守备,然后率军沿着黄河东下,在湨j梁今河南济源北与诸侯会盟。

这是晋平公初登宝座后的第一次会盟,跟当初的晋悼公一样,也是乳臭未干的孩子。

诸侯虽然持观望态度,也必须给晋国面子,不能不到,不敢不到。这次参会的着实不少,鲁、宋、卫、郑、曹、莒、邾、薛、杞、小邾,这些国家的国君都到了,恭敬听候命令。

但是,有个国家的国君没到齐国。作为一方大国,齐君很少参加晋国组织的会盟,因为他们不甘心,故而常常派大臣或者太子参加。

这次,齐国派遣的代表是高厚。

高厚,齐国大夫,他的父亲,就是那位在鞍之战中叫卖勇气的高固,也算名人之后。

齐国是老牌霸主,看到别人主持会盟,挥舞令旗,总是心有不甘。齐顷公在鞍之战失败后,励精图治,可惜,当时的晋国如日中天,根本无法抗衡齐灵公继位后,对晋国也是阳奉阴违,会盟从不到场,派太子光或者大臣充数。

这次晋平公的湨梁会盟,齐灵公更加没放在眼里,只派高厚为代表参加,很不给晋平公面子,简直是对晋国的侮辱。

盟会之上,晋平公下令诸侯退回侵占的土地,大家和平共处同时逮捕了邾宣公、莒犁比公,理由是他们多次侵伐鲁国,霸占鄫国已经成为鲁国附庸的土地,还与齐、楚勾结。

临结束的时候,晋平公还把这两位国君带回晋国。

这一切,间接就是给齐灵公看的。齐国攻打鲁国的程度最狠,与楚国勾结的次数最多,对晋国的霸业威胁也最大,必须敲打一下。

作为齐国代表,高厚心知肚明,国君派他来,就是观望,甚至可以说是搅局。一个乳臭未干的毛孩子,内部还不一定安稳,能翻起什么大浪?

杀鸡儆猴的做法,并没有让高厚收敛反省。

紧接着,晋平公在温地举行宴会,以加强与诸侯的感情。宴会之上,命令各国大夫唱诗跳舞助兴,唯一的要求是:诗歌与舞蹈,必须配合协调,讲究恩义友好。

作为各国朝廷大员,和着节拍唱诗跳舞,并非什么难题,这是贵族阶层的一种潮流。

别的大臣表演的都很好,到齐国的高厚却出了问题。他的诗歌,既不讲究恩义,也不提倡友好,舞蹈节奏也不配合音乐,简直乱七八糟,让人看了难免窃笑。

这种场合,诸侯云集,欢庆一堂,他作为齐国代表,却违抗霸主的命令,故意捣乱,分明就是来砸场子。

他代表的是齐国,后台是野心勃勃的齐灵公。齐国对晋国向来不冷不热,想叛还不敢叛,臣服还不甘心,这次趁着新君即位,就是来现场查看行情。

晋悼公的死,对齐国是个好消息,终于有机会出头了。

高厚的做法,惹怒了晋国,也惹怒了执政的荀偃。齐国这么干,分明是给晋国难堪,各小诸侯国,特别是东方的诸侯,必然有背叛之心。

荀偃让诸侯的大夫与高厚盟誓,必须服从盟主安排。高厚感到害怕,还没盟誓呢,悄悄地独自逃跑了。

这算什么事?原本是庄严的盟会,却不顾国家利益,临场逃跑,真胆小如鼠,给他父亲丢脸。齐国使者逃归,剩下的小国必定也人心动摇,比如莒、邾等。

这让晋平公很恼火,为了防止大家都叛变,要求剩下各诸侯国的大夫一起结盟。盟誓中最重要的一句话就是:共同讨伐不忠于盟主的人。

这次大夫的结盟,又被后世许多人批判,因为信用都落在大夫身上,国君反而成了摆设。

其实,此时各国的实权,都逐渐被大臣霸占。鲁国,政出三桓郑国,七穆掌国晋国,六卿主政宋国,政权被戴族、桓族霸占。

可以说,诸侯的权力,都在削弱。后来的秦始皇统一天下,为了防止这一弊端重演,把权力全部收归中央,称之中央集权制,自己独揽大权,避免了被大臣掌控。

湨梁之盟快结束的时候,诸侯迎来一位稀客许灵公。

许国是弱者中的弱者,在强者为尊的角逐场上,这个国家能顽强生存到现在,可以说已经是个奇迹了。

多年以来,晋、楚对许国多次征讨,郑、宋更是不断蚕食许国被逼无奈,都城一迁再迁,从许都今河南许昌市古城村一直南迁到叶地今河南省叶县附近。

许国总是夹着尾巴,生存在楚国的庇护之下,依然过着朝不保夕的日子。

这次的湨梁会盟,不知为何,许灵公突然心血来潮,派遣使者,请求加入北方阵营。

有外邦来臣服,晋平公很兴奋,与诸侯商议,决定帮助许国迁都。但是,许灵公一厢情愿,国内的大臣却坚决反对,在楚国生活得好好的,为什么要迁都?无奈之下,许灵公只好屈服大臣,不迁了。

原本会盟就不顺利,马上就要结束,却插入这件事。

晋平公很愤怒。出尔反尔,拿我开涮,必须要付出代价。对于小小的许国,晋平公根本没放在眼里,让各位诸侯先期回国,只留下大臣跟随率军伐许。

公元前557年6月,晋国的荀偃率领大军攻打许国,驻扎在叶县北部。

郑国与许国旧怨最多,郑简公也亲率大军参加。

本来是要威慑许国,荀偃却临时改变目标,与栾魇配合,进攻楚国。理由是替宋国报仇,因为楚国在公元前561年,与秦国联手进攻宋国,报复晋国得到郑国。

真是冤冤相报何时了,找个理由就能开战。

楚国虽然被折磨的很惨,也不能被欺负到家门口没有表示。于是,楚公子芈格率领大军,与晋军在湛阪今河南平顶山北举行一次会战。

这次战役,双方投入多少兵力,打了多长时间,详细情况,史书没有记载,只留下一句话:楚师败绩。

楚军遇到晋军,败多胜少,除了邲之战外,几乎没什么胜迹,想一想也很郁闷。

之后,晋军继续南下,打到方城一带。

方城,在召陵之师中也提到过,一般认为古代把长城统称为方城。现在人认为,方城就是今天河南省南部的方城县,至今还留存着楚国的古长城遗迹。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火烧博望坡,就在方城县西南部。

晋军没有再深入,毕竟孤军危险,而且秦国还虎视眈眈。回师的路上,晋军再次攻击许国,抢掠一番,然后回国。

这次战役至关重要,成了南北争霸的分水岭。

从此以后,楚国忙于应付吴国,晋国则内部纷争不休,两个大国,都无暇再进行大规模战役。

南北和平的时期,已经不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