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小说 > 历史小说 > 汉末风华路 > 第七十章 白马义从塞外行(三)

第七十章 白马义从塞外行(三)

刘备在新野县衙里思前想后,长吁短叹之际,简雍求见,简雍这段时间干啥去了?原来是简雍化妆成游方卦师,算卦问卜去了,二十来个军士扮作商贾,推着新野的土特产贩卖,另一个作用是护卫简雍,还能给主公刘备挣点军费,刘备他不容易,县衙收税不多,还要上交襄阳一部分,主公还要仁义,不能多收税,还要养军,也幸亏刘表给的新野钱粮颇丰。幽州太远了,在路上要走两个月,不去;徐州也远,要走一个月,也不去;许都近点,要走半个月,不去,再说许都打探消息,也听不到啥有价值的。

南阳距离合适,离得近,不太远,从新野出发不到200里,走3天左右就到了,打探消息,做生意都行。王璨地盘不禁商,众人晓行夜宿,到了南阳,南阳经济也颇为发达,南方来的物品大多集散在这里,北方的货物也是大部分到这里,南方刘表针对商家收税高,过境就收税,跨郡也收税,以前中原地盘也是这样,收费站林立,一路上不断地停下来查货,清点货物收税,商家不胜其烦,但是没办法,各地各自为政,别的郡收了钱,又不分给我,我凭啥不收,让你过去。王璨政府的政策是你卖货收税,买货不收税,路上也是没有通关税,并且商税不是很高,刺激货物流通,居民消费。

有大商家收购,他们实力强,收集货物后,南阳北城门外就是直通许都的大马路,东城门外就是直通汝南的大道,也有通往码头的大道,交通便利。

简雍在南阳城里,租了一间前面是货铺,后面是仓库和住宅的地方,安置众人,运来的货物直接卖了一半,剩下的摆在铺子里慢慢卖,卖的钱一半又买成新野需要的物资,以及在新野好卖的北方货物,例如北方的玻璃制品、鲸油蜡烛、服装、肥皂,酒水等等。让一半士兵把钱和货物运回去,下一趟再运货过来,这生意做的相当地好。同时留下的人,一半在卖货,一半四处打听消息,等回去的士兵把消息带回去。来来往往钱也挣了,探马也当了,一举多得。

简雍暗中主持大局,不和他们住在一起,简雍也是儒家弟子,四书五经都是读过的,《易经》之类学的还不错,化身为卦师一点破绽也没有,星象医卜,寻龙点穴,看个阴阳宅风水,似模像样,从另一个渠道打探消息。

刘表、孙策、西凉马腾不允许王璨政府的报纸、刊物进入他们的地盘,袁绍、袁术、曹操活着的时候当然也不允许进入,四川、汉中太远,也没人去送报纸。他们害怕官员、民众受到王璨政府的思想传播,影响自己的统治。有商人见过报纸,回去后也不能议论。简雍听说过报纸,但是没见过实物。在南阳书铺里、茶楼、高档点的菜馆、客栈大堂里,当他看到报纸、大学刊物的时候,眼界大开,还有这么高级的高明的东西。许都报纸快一些,看到的是三天前的,徐州的、邺城的慢一些七天,青州的十天,幽州的最慢需要半个月。简雍是个文化人,聪明的人,他一推算,也就是说幽州的大军有可能半个月之内到达南阳。

每天晚上简雍都在客栈房间里分析研究报纸,慢慢的让他研究出道道来,曾经有时,他的思想也动摇过,加入王璨的政府?脑海里闪过主公刘备那不容易的面孔,垂泪拉着自己的手,推心置腹的交谈,那有些花白的头发。主公真不容易啊,不能抛弃他不管。原著中玄德动不动,玄德大哭,民间有句俗语:刘备的江山——哭来的。

经过简雍连续不断地研究,最近两期徐州和幽州的报纸上都有乌桓的报道,从地理位置上,民俗风情上,军事上,民族政策上,对长城内民众的伤害上,劫掠民众十万户,大约死亡多少,多少民宅被损毁,财产损失大约多少。重点是对乌桓的军力有详细的说明,控弦之士约有十万,另有二三十万成年人,几乎下马是牧民,上马就是战士。目前分布在哪里,有多少。这是不是意味着王璨政府要对乌桓动武呢?以前也有对乌桓的描述,但没有最近的详细,对东吴、荆州、西凉马腾的描述上都是泛泛而谈,对川蜀、汉中更简单。大汉疆域里对凉州着墨最多,和羌族、匈奴的矛盾冲突,战争的叙述较为详尽。

看着报纸,真是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简雍觉得这是一个机会,对手下交代一声,简雍就跑回新野,和刘备商量反攻许都。刘备也觉得是个机会,如果王璨进攻乌桓至少要动用二十万大军,南方必然空虚,徐州从过了年就没有听说过王璨的消息,估计是去幽州了。刘备坐不住了,虽然看不起昌豨,但是他可不敢只带自己训练的3000兵马,就敢去南阳。刘备急匆匆地跑到荆州,求见刘表。

刘备见到刘表,极力劝说刘表尽起大军,越过南阳,攻占许都。刘表冷冷地看着激动的刘备,“我已有荆州九郡之地,我要那么多土地人口干什么?”刘表一句话就把刘备堵回去了。刘备怏怏而退。

视线转回赵歌部,赵歌也算是一个儒将,义父公孙瓒是一个贵族,跟着大儒卢值学习过,公孙瓒从小就教他们读书写字,赵歌也读过不少书。每天进出城池,去草原放马巡逻,看着这个丑陋的城池,浑身不自在。城主以及一些所谓的草原贵族,在白狼山下大都被歼灭,没被灭的也做了俘虏,城里只剩下平民居多,还有一些商人,乌桓族多些和汉民少点,赵歌大军住进来,两方车持平一些。城池颇大,大军都住进来,还有空地,这里原来也有一个军营。赵歌带亲兵住进城主府,其余府邸分给众将。

驻扎夷狄的城池,得改变一下,变成华夏一样的城市,让夷狄入华夏则华夏之。赵歌打了个报告上去,徐庶同意了改造城市。派了五千俘虏过来,同时还有工匠,赤峰进入如火如荼的建设期,先烧砖把土围子包起来,城墙上面用砖砌成上城垛子,城门楼,箭楼,这样一捯饬顺眼多了,再挖一个护城河把水引过来,本来草原建城或者定居一段时间就是逐水草而居。

城里面也进行改造,街道上移栽树木,路两旁的建筑,城里的都加以改造,钟鼓楼,商业街,客栈、饭馆、学校、医院等等。

同时征召城市中的居民,成人一天给十文钱,小孩和老人给七文钱,在草原物价便宜,特别是羊,一支小羊50文,大羊100文钱,牛一贯钱贵要些,一家几口人人去干一天活,一天就能买一支小羊了,而且中午还管一顿饭。居民们也踊跃参加建设,时间慢慢地过去,秋末冬季来临之前,改造终于基本完成了。一切焕然一新,随着城市慢慢改变,居民们也慢慢地喜欢上了这座新城,这座自己参与建设的新城。改造好的功能逐步启用,居民的生活习惯也逐步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