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小说 > 历史小说 > 汉末风华路 > 第六十九章 白马义从塞外行(二)

第六十九章 白马义从塞外行(二)

赵歌率军,过了平泉又走了三天,150里路到达承德徐庶军师和大都督赵云驻地,不是急行军状态,步兵和辅军走得就慢了。急行军一天半就能赶到,骑兵急行军一天就差不多。

中军营帐连绵数里,由于赵云大军大部分是骑兵,散的比较开,利于骑兵奔驰,从承德往西北围场,往东北方向的500里赤峰周边呈半弧形都是大军防区,5000步兵和四万俘虏在承德周边劳动修路,一开始也是重兵看守,到后来几乎是不用管他们了。

赵歌和赵云当然也是熟人,当年也是一起在公孙瓒麾下共过事,当年赵云才是地级初期、中期水平,枪术未曾到大成之境,在河北名将如云的军中不是多么耀眼,再说赵云加入公孙瓒军也是从小兵做起,累积军功,慢慢升职,赵云去跟随王璨的时候,在公孙瓒那里不是将军,比副将还低一级。到了王璨那里连升三级,成为一军主将,如今更是大都督,上将军衔了,统领十多万军马。二人相见也是杯酒言欢,一起回忆当年军旅生活,不胜唏嘘。

从围场和赤峰往北200多里就是沙漠地带,承德东北方向有一条斜向山脉图山,自围场北100里从西北方斜向东南,出口在平泉,两座山尾巴相隔100多里,平泉在正中间。另一条山脉虎山从柳城北100多里,呈东北西南走向,出口也在平泉。这两条山脉像是一支老鹰展开双翅,而承德南边的山就叫鹰手。平泉北部300里就是赤峰,徐庶安排给红十五军的防区就在赤峰,赤峰到沙漠区200里,赤峰西北、北、东北方向都是沙漠戈壁区,沙漠北边就是强盛的鲜卑部落,鲜卑部落比乌桓部要大得多,差不多五倍左右,现在红十五军的防区相隔500里沙漠,就是鲜卑了。

只要守住围场、赤峰、柳城、锦州北、沈阳一线,就能把鲜卑阻击在科尔沁大草原上。赵歌见完徐庶和赵云,领命去赤峰驻扎,就缩短了赵云部巡逻的防线距离。赵歌获得了一些补给,帅部众沿路返回平泉,从平泉往北,就没有路了,两侧都是高山,初始还能看到两侧的高山,越往北走渐渐高山消失在地平线上,一望无际的大草原就在脚下。尽情地驰骋吧,放纵一把,一口气奔出三十里,这才是白马义从们应该待的地方。

赵歌带五千骑兵为前驱,不远处牧民放养的羊群,如白云绽放在蓝天,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现牛羊。夏季正是草原最美的时节,清澈见底的河水缓缓流动,骑兵们下马休息,放出斥候,其余马匹在吃青草,喝溪水。战士们喝自带的凉开水,骑兵和步兵的距离相隔20-30里,有斥候在两军之间传递消息,这是一个行军安全距离。如果发现敌情,互相能协同作战。

辅军有一半马车是特制的,车厢墙壁里加有钢板,把拉车的马牛牵开,车厢用铁链连接起来就能组建出一个城堡,特别适合在空旷地带用,骑兵在外围,依托车阵作战,车阵里可以射箭、射强弩。组成一个立体防御,一万五千余人的一个军,拖住打垮五、六万敌军没问题。

分开作战也可以,步兵和辅军依托车阵,面对两、三万敌军,可以坚守10天半月的,本身就带着辎重和粮食,如果敌军太多,不要命的强攻,用人命往里填,车阵也坚持不住。这种车阵是王璨和工部侍郎马均以及墨家大匠一起研制出来的,随着冶铁工艺不断改进,铁矿石和铜矿石不断开采,高炉炼铁,炉温越来越高,炒钢法,灌钢法不断改进。王璨只是提供一个思路,他本身不是理科工科出身,对理科知识也是一知半解。主要靠的还是墨家以及其他工匠不断在原有技术上改进,特别是知识产权,技术专利等法律完善实施,各种发明和改进层出不穷。

马均,字徳衡,陕西扶风人,虽然不善言辞,但是心灵手巧,善于琢磨工艺改进,王璨翻看官员名单时,无意中发现了他,官职不高,王璨看到他的官员履历表,才知道马均就是三国历史上那个发明家马均,王璨力排众议把这个年轻人提拔重用,做不了工部尚书这种管理职位,成立一个研究院,马均任院长,挂个工部侍郎衔,要人给人,要物给物,要资金给资金。

事实证明投资马均绝对物超所值,翻水车、织布机、各种军械改进,特别是对连弩的改进,王璨的侍卫人手一把,防御力大增,成为制式装备,其他要员的护卫,按级别刺史、部长级以上配备十把,军级、郡守级别配五把,县团处级别配三把。都有编号,是重点管理军械。部队里也装备有人数不等的弩兵,有点像是狙击步枪,射程远,穿透力强,并且不需要你武功高强、力气多大,像弓箭手一样开几石强弓。连弩类似机簧设置,有机关按钮,差不多有热武器效果,部队里主要装备女兵,简直就是为女兵量身定制。再就是中将军长和少将师长亲兵配置。

马均改装的指南车,在部队行军,大海航行上有重要作用,不但可以指南,还能计里,类似后世汽车的公里表。

回头再说骑兵独立作战,遭遇敌军后,射击一轮或者两轮箭雨,在马鞍、马蹬和马蹄铁的作用下,放风筝战术,敌军跑不赢我军,敌进我退,敌退我进,就可以把敌人骑兵拖垮。

赵歌率军从平泉又走了三天多,第四天赶到赤峰,和赵云部赤峰防线兵马交接完防区,大军正式进城,王璨军规定只有在边境上,野战军序列才可以入城驻扎。赵云部返回承德不提,乌桓人建筑城池技术一般,就是用土堆,用巨石沏,没啥美观可言。烧个砖都不会,嫌麻烦。

赵歌率领十五军到了赤峰,回头再说刘备,刘玄德在新野的发展,刘备带原班人马一千余人来到新野县城,不甘心失败,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安抚民众,很快收集民心,扩军至三千,达到了一个上县县令的极限,刘备坐在低矮的县衙里,脸上写满壮志未酬的神色。

虽然比原著中少了赵云和糜竺等人,但是和历史上差不多,有他俩和没他俩一样,都是困居新野小地方,北边的南阳,王璨军的昌豨,解放五军的军长,管理一个大郡,他有啥本事?武不如关羽、张飞,文不如孙乾、简雍;文武水平连我都不如,就能管理一个大郡,统兵两万,凭啥?

还有汝南那个解放一军的魏续,颖川解放四军的尹礼都是啥啊,我认识王璨比他们早多了,我这么大的本事,王璨怎么不拉拢我呢?为什么?我要是有一个大郡,哼哼。想到这里,总觉的自己忘了什么事?刘备可是领过徐州牧的,豫州牧的,那可是州刺史级别,一个州牧,可是管理好几个大郡的。那个失败了,能怨我吗?没给我好的环境。刘备曾经当过州牧的念头一闪而过,我当过吗,反正是想不起来了,就不想了。反正是我只记得当过平原县令,小沛县令,如今是新野县令。苍天啊,大地啊,上天待我何其不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