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小说 > 武侠小说 > 武道伐天录 > 三章 十八般兵器皆出拳内

三章 十八般兵器皆出拳内

自那天听姬隆峰讲完拳法八字的次日,武光便开始正式学习兵器了。

他向郑柏新询问说:我听说有十八般兵器的说法,不知道该从什么学起?

郑柏新对此不屑一顾,直白地告诉他:十八般兵器是流俗的说法,不必理会。

是这样吗?诶,武光觉得很好奇。

十八般兵器的说法,有很多版本,但都是胡扯的!其中的排列毫无道理。学兵器,只学刀枪棍便可以了。

那其它兵器,像什么镗叉锤之类的,不需要学吗?

那些兵器,不过是刀枪棍的旁枝,学会刀枪棍法,自然就会用了。

那剑法是怎么样的呢?

剑自古以来,便有儒器之称,洪武帝就曾鼓励秀才佩剑,因此武光很好奇这种兵器的用法。

但他要失望了,郑柏新想了一下,跟他说:江湖上不见剑法,已经很久了。

可剑器不是都还很常见吗?既然剑制还在,为什么没有剑法呢?武光觉得好奇怪。

内中的原因,谁也说不清。但现在传世的剑法,大多是一些花巧舞蹈,没法实用。

这真是可惜,武光心想,要是自己早生个几百年,就有机会学剑了。

这个想法他自己都觉得好笑,这时郑柏新说:学兵器是真正保命的勾当,要学有用的,不要去学那些花巧新鲜的东西,否则到了要用的时候就没命了。

武光觉得很有道理,就说:那依师兄所言,刀枪棍先学哪一个比较好呢?

先学棍,因为现在虽不禁百姓拥有兵器,但只有镖局能随身携带武器,一般人只能带棍子。

确实是这样。

武光想到,兵器学了不能带,等于没有。而棍子谁都能随身携带,之前太祖门和求志塾群殴,也是双方拿着棍子上阵。

郑柏新又说:而且棍法包罗万象,技法内中可通枪法刀法,最适合打下基础。

我听说太祖门也以棍法出名。武光说道。

对,北方流行的棍法,现在主要是太祖和少林两门,其它也有厉害门户,但总的来说都没有这两家名气大。

前明正德年间,朝廷征召少林僧兵讨伐叛乱,此役中少林僧兵一战成名,自然也多了很多想学少林武艺的人。其中明末有一人叫程冲斗的富豪,携资去少林学艺,并编写成书,一时又风靡。

那程氏现在如何呢?

这是前朝的事,现在不清楚了。

郑柏新感叹了一下,但也只感叹这一下,随后滔滔不绝地说了起来。

少林棍的特点是夹枪法,比如这个单杀手。郑柏新示范了一下,后手持棍直接扎出。

这样不稳的吧?

不会,扎一下又顺势收回来了,丈余的枪也是这么扎,这样扎力量最大,所谓百打不如一扎。

百打不如一扎?武光不明白,用棍子打看起来不是力量更大吗?

郑柏新解释说:棍子是钝器,如果打到他正面额头、肩背、手臂、大腿等坚硬或肉厚的地方,看起来或紫青流血,但其实打不死人。要打死他,需用棍子猛扎其喉咙、心窝、肋下,或用棍子横旋打他膝弯、软肋、太阳,或撩其海底,方可置他于死地。或者顺棍削其手指,或劈其虎口,让他无法持棍。

然后郑柏新又示范了几种单手持棍的打法,除了单手扎,还有单手劈下,单手撩上,单手横旋。

武光不禁好奇的问,如果单手打空了,或者被敌人打下,岂不是不易收回?

郑柏新告诉他,打空了立刻转身拖棍而走,又可以转成其它棍势。

谢谢师兄指教,但我看单手扎虽然猛,但双手握棍不是更稳固吗?而且力量也不小。

双手棍有双手的好处,单手有单手的好处。

郑柏新示范了一个双手的动作,叫锁口,双手持棍,身倚棍下直入对方内围,棍子直封喉咙。

他和武光说:锁口在枪法里叫双杀手,单手扎在枪法里叫单杀手。单双手法,你看出有何不同了吗?

武光似有所悟,说:双手的攻击方法,比用单手的近很多。

对啦!两者的距离是不同的。若我离对方数尺,我单手伸出可扎他,他单手伸出可扎我。那我先扎,不管中不中立刻跳退或拖棍走拉开一步,那他就算单手扎出也碰不到我。

这是远距离的攻防,如果近了,我两手紧握,用锁口枪直接逼入他内围死角类似剑经的扁身中拦势,他也变化不得,这又是双手的妙处。

武光觉得好有道理,但他还有一事不明,问:若是近身,棍子不怕被敌人抓住的吗?

这你就问对了,其实棍子互相攻防,互相抓住对方的棍子是太常见了。棍子又没锋没刃,一下没打到要紧处就可能被敌人抓住。

郑柏新立刻举例子。

如敌人打来,我若觉得时机恰当可直接用手从侧面一格,直接抓住他的棍子一拧,然后另一只手单手挥击他的小腿。他必然往下遮挡,我就有机会直接抽走他的棍子。若他拉紧棍子,或者他试图后退,我则一棍劈在他伸直的手臂上。这只是一种方法。

那被敌人抓住棍子了,可如何是好。

若他抓住我棍子,另一只手挥棍来打,我两手一拧侧身而进,直接一脚踢他个仰面朝天。

又或低身而进,以棍拧转遮身,然后抱腿将他摔倒,然后直接隔着棍子将他扑压在地擒住。

又或直接松开棍子,让他空拿两根棍子,我直接从身上拔刀捅他,或是扑在他身上都可以。

武光看得一惊一乍的,没想棍法也有那么多门道。

棍法亦还有很多擒锁之法,但如果不是拳法和棍法都精熟,是用不出来的。

还有,要抓棍子,也是要相对静止时才抓得住。

那如果用刀,就不怕抓了吧?

是,用刀的话,他近身逼来,我只要用刀遮身,往他身上推抹就行了。

刀法是怎么样的呢?

那要看你问的是什么刀了,刀有单刀、单刀佩盾、单刀连镖、双刀、勾刀等,这些都是短刀类的。若是长刀,又有长柄大刀和长刃大刀两种。

武光听了云里雾里,猜想应该要从简单的学起吧?

那是不是要从单刀学起呢?

是,先学了单刀,后面的各种刀都可以触类旁通。

单刀该怎么练呢?

单刀也有单手扎出的方法,虽然单手握持,但也有近身侧入占位的方法。

那这和棍子又有共同点?

兵器之中,转环、抽撤、下穿、推削、连点等方法,刀枪棍都是通用的,只是各有妙处。

武光完全不懂他说的那些都是什么,不过他知道了各种兵器都有共通的战术。

练单刀,没有步法和身法不行的,比如枪棍的转环抽撤,用两手运转就可以完成。而刀的转环抽撤,必需要加上大幅度的身法步法变化才可以。所以有拳法打下的根基的话,学刀就省事很多。

再比如用长柄大刀,也是要用身法辅助回旋,才有断腰抽颈的威力。

那枪法呢,我听说姬先生的枪法是最厉害的。武光急忙问道。

你先把棍子练好了再说吧!

郑柏新给他泼了一盆冷水,告诉他还是先打下根基,不要好高骛远。

于是武光老实地去练习了,我们另说同样求志塾里的郑顺礼,他现在现在在干什么。

昨天,姬隆峰告诉他今天再来见自己,于是他又来了,刚到房间外,看见外面站了一个不认识的男人,和几个仆人模样的人。

郑顺礼也不知道他们是谁,且跟他们行了礼,那个男人带这几个仆人也回了礼。

一走进房间,就看见姬隆峰和戴枫仲两人,坐着正在计划什么东西。

他连忙上前,和戴枫仲问好。

见过戴先生。

好,好,郑公子别来无恙。对方答道。

姬隆峰招呼他说:剑书,你先坐下吧。

郑顺礼一听,在客人面前让自己坐下,肯定是要跟自己商量什么事了。

果然,戴枫仲问他说:郑公子,顾炎武顾先生,你见过吗?

未曾得见,我记得是我师父在南方时的战友。

对,是在说这个顾先生。姬隆峰点点头,转过来对郑顺礼说:顾先生现在去山东了,我们有书信给他,你辛苦去一趟,把信给他吧。

剑书定不负师命。郑顺礼允若道。

戴枫仲听了,对两人说:那这件事就先如此,我先回去了。

说完,姬隆峰和郑顺礼起身送他出门,戴枫仲推辞,带着门外的家人和仆人走了。

姬隆峰听他推辞,也就不送了,因为自己还有话要交代郑顺礼。

他说:顾先生以前在山西也待过一段时间,是戴先生养着他。

好像傅山先生也受戴先生资助,但顾先生也受他资助,我还真不知道。

戴先生请他来山西,给他建了一个书房。但他待了一两年,说戴先生的儿子偷了他的钱去捐官,要戴家还他钱。

这太奇怪了吧,戴家豪富之家,顾先生自己都要靠人家资助,怎么会有这种事?

姬隆峰笑了一下,解释说:其实不是这么回事,是戴先生给他自己儿子捐了一个官。顾先生指点过他儿子学问,现在看到他给儿子捐官,觉得是出仕清庭,背叛了他,所以说戴家偷了他钱。

郑顺礼听了,左右看了一下,又放低了声音,问他师父说:戴先生不是也是前朝遗民,非常反感清庭的吗?怎么会给他儿子捐官呢?

姬隆峰听了一拍手。

哎,不都是为了孙子。

郑顺礼一愣,仔细倾听来龙去脉。

原来,戴枫仲作为前朝遗民,又是很正直的一个人,并不与清庭为伍。

但是他的堂兄弟们,虽然学问文采不如他,却各自在朝中谋了官职。

郑顺礼听了就明白了,说:都说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如果戴先生的子孙没有人出仕,将来一定衰败。所以就算戴先生气节甚重,也不能坐视家族的别房做大,挤压自己子孙。

戴枫仲的行为,是基于实用主义的理性思考,但姬隆峰感叹道:恐怕戴先生这支,难逃衰败啊。

姬隆峰现在还不知道,他无心说出的话,将来一语成谶。

那这次给顾先生送信,又是什么缘由呢?

我跟顾先生在南方抗清时,我是他探子,他也是探子。姬隆峰没有直入主题,而是说了其它的事情。

顾先生才高八斗,怎么会去当探子呢?

明末的时候,他看官场黑暗,发誓永不入科举,所以没有功名。虽然他有才名,当时参加隆武帝的义军时,和有功名的人也就没法比了。

郑顺礼没有想到,有这种事。

后来大势已去,他回到家里,又遇到小人所害。

原来,顾氏也是富有一方的望族,顾炎武家原本有个奴仆姓陆的,颇有生意手段,给顾家的产业赚了不少钱。

后来顾炎武的妻舅叶方恒,因为家里经营不善,把这个陆姓仆人要了去。

当顾炎武回来时,叶方恒家依然经营不善,于是叶设法拿到了一封当年顾炎武和反清势力往来的密信,由陆姓仆人出面,向他勒索财产。

叶方恒的此举,是为了钱财,不是真想他完蛋,毕竟顾炎武的妻子是他外甥女。再者如果顾炎武真被告发,家产被抄没,他也没希望拿到多少钱。

但不知发生了什么,那位陆姓仆人被淹死在了一个池塘里,密信也无影无踪。

叶方恒立刻大怒,觉得这就是顾炎武干的,派人把他抓了起来,想拷问出口实,此举无果以后。又以杀无罪奴为名,将他告到官府。

郑顺礼突然想到,顾炎武有本事淹死那个仆人,却被叶方恒抓了起来?他又想起了碧尘让自己保护顾炎武的话,是不是之前也有人这样保护了顾炎武?

但后因各方解救,顾炎武的罪名被判是杀有罪奴,只赔了钱。

后来,他就来了山西,后又和戴家不和,离开了山西。

最近他又想去山东,原来山东一个姓解的地主,以前用地契做抵,跟他家借了不少钱,顾炎武想去跟他要一些地回来。

顾炎武孤身跑去人家地头要债,他的故人们听了都怕他再犯小人,于是都写信给他。

姬隆峰要郑顺礼带过去给他的,就是这些信。

郑顺礼听了,明白师父说那么多,是想告诉自己顾炎武是一个好人,让自己不要怠慢这件事。

老师放心,我这就准备出发!

不急,不急。

姬隆峰叫住了他,告诉他自己已经做了安排。

你过几天,跟一个镖队一起出发。